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哮喘性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哮喘性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
哮喘性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
原圖鏈接
align= light

哮喘性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是以反覆發作哮喘為特徵的嗜酸粒細胞浸潤性肺病。多由麴黴菌感染引起,其發生與患者對麴黴菌過敏有關,故又稱過敏性支氣管肺麴黴菌病。中年女性多見,多在40~60歲發病。 [1]

病因

多由麴黴菌感染引起。 [2]

臨床表現

臨床主要表現為哮喘發作,類似內源性(感染型)哮喘,但症狀較頑固、咳嗽較劇烈,有時發熱,可咳出黏液痰栓或支氣管型,痰中可見大量嗜酸粒細胞及真菌菌絲。 [3]

檢查

痰培養

有真菌生長,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X線檢查

雙肺有廣泛浸潤,以上肺野多見,為近端支氣管擴張,可出現手指樣或指套樣(呈Y或V字形)陰影,為支氣管痰栓栓塞徵象。

煙曲菌皮試及支氣管激發試驗

常呈陽性反應。

肺功能檢查

有明顯的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與一般的支氣管哮喘比較,本症的阻塞可逆性較差,故其哮喘症狀多較頑固。 [4]

診斷

診斷主要根據有支氣管哮喘表現,肺部浸潤改變或伴近端支氣管擴張,痰和血中嗜酸粒細胞增多,對煙曲菌等抗原皮試陽性以及血中IgE升高或出現沉澱抗體。 [5]

治療

抗生素治療

本症常繼發普通細菌感染,應針對感染病原菌加用抗生素治療。一經明確診斷,即應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潑尼松治療,至哮喘症狀緩解及肺部陰影消失。長期維持治療可防止纖維化的發生。忌用煙曲菌提取物脫敏,因其會產生不良的局部反應並可使症狀加重。

黏液溶解劑治療

適當應用黏液溶解劑,如乙酰半胱氨酸等治療,可幫助排痰。 [6]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