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麴黴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麴黴菌 常見的為黃麴黴aspergillus flavus x=4(a.nidietans),半知菌類,黃麴黴群的一種常見腐生真菌。多見於發霉的糧食、糧製品及其它霉腐的有機物上。菌落生長較快,結構疏鬆,表面灰綠色,背面無色或略呈褐色。菌體有許多複雜的分枝菌絲構成;麴黴菌檢測廣泛使用Bio-Rad麴黴菌抗原檢測試劑盒(PlateliaTM Aspergillus Ag)。

簡介

營養菌 絲具有分隔;氣生菌絲的一部分形成長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頂端產生燒瓶形或近球形頂囊,表面產生許多小梗(一般為雙層),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頂囊、小梗和分生孢子合成孢子頭,可用於產生澱粉酶蛋白酶磷酸二酯酶等,也是釀造工業中的常見菌種。 另有米麴黴(A.oryzae)、醬油麴黴(A.sojae)是常用發酵菌種。 黃麴黴的有些菌系能產生黃麴黴毒素,不僅能引起禽畜中毒致死,亦有致癌作用。也是地球的早期生命。 麴黴菌是一種典型的絲狀菌,在眼真菌感染症中其比例僅次於鐮刀菌,約占全部眼感染症中的10%左右。過去認為它主要引起外源性角膜感染及眼內炎,隨着各種免疫功能不全患者的增加,它作為一種內因性的致病菌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麴黴菌常導致角膜炎眼內炎,偶見引起鞏膜炎結膜炎淚囊炎

特徵形態

麴黴菌占空氣中真菌的12%左右,主要以枯死的植物、動物的排瀉物及動物屍體為營養源,為寄生於土壤中的腐生菌。其形態特徵是在分生孢子的頭部有一個頂囊。已知的麴黴菌至少有170種以上,以 Aspergillus fumigatus, Aspergillus terreus, Aspergillus niger, Aspergillus flavus,為其中的代表。各個菌種形成的菌落,顏色不一樣,可用以菌種的鑑別。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度。

主要4種麴黴菌的形態特徵

菌落顏色 分生孢子頭 梗子 頂囊 fumigatus 青灰色 圓柱狀 1節 燒瓶狀 terreus 黃褐色或綠色 球或圓柱狀 1-2節 球或扁球狀 niger 黑色 放射狀或放射圓柱狀 1-2節 球狀 flavus 灰黃色 圓柱狀 2節 半球形

感染途徑

散布在空氣中的分生孢子在有利的條件下菌絲本身也可伸長增殖。菌絲形成隔壁即可產生兩個獨立的細胞。此外稱做子囊孢子的有性孢子也具有增殖的能力。可引起以肺為主的多個臟器的非壞死性肉芽腫性病變。在病變部位可見大量的嗜中性粒細胞浸潤,其中可見呈Y字型分歧的有隔壁的菌絲。 麴黴菌引起的眼感染症中主要是由感染A.fumigatus 和A. flavus所致。

臨床表現

角膜炎 病史:患者多有植物刺傷、戴角膜接觸鏡或長期激素點眼病史。 裂隙燈檢查: 1、 病灶呈硬性感、雲霧狀 2、 邊緣呈毛刷狀 3、 可見菌絲從潰瘍中心伸向邊緣實質 4、 衛星病灶 5、 病灶小,但炎症反應重----前房積膿、後彈力膜皺襞、內皮斑、免疫環 摺疊眼內炎 病史: 1、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白血病、器官移植術後、抗癌藥物治療等,或患者施行靜脈內高營養輸液 2、 存在外眼麴黴菌感染 3、 藥物中毒史或穿孔性眼外傷、眼內手術史 眼底檢查 1、 後極部可見小圓形白色或黃白色滲出斑,向玻璃體隆起。 2、 玻璃體中可見羽毛狀或串珠狀混濁 實驗室檢查 直接鏡檢和分離培養是確診的唯一辦法。用做鏡檢的標本可做革藍氏、PAS、KOH Parker Ink染色。分離培養一般選擇薩布羅培養基。對於角膜真菌感染應採取病變邊緣部位的標本,分離率高。眼內炎則應取玻璃體液,過濾後鏡檢或培養,分離率高。

治療原則

抗麴黴菌藥物 氟康唑:對於麴黴菌效力較差,但具有副作用少、眼內移行性好及半衰期長等優點。同咪康唑混合注射,效果相加。該藥可用做靜脈滴注、結膜下注射、口服及點眼。 咪康唑:抗麴黴菌的效力大於福康唑,但有肝功能障害及消化器症狀等副作用。可用靜脈滴注液稀釋10倍後點眼。 匹馬黴素:對於角膜真菌感染效果較好。局部用藥的副作用包括上皮生長障害、結膜充血及眼瞼炎等。 氟胞嘧啶:作用強,副作用大。採用口服 兩性黴素B:作用強,副作用多,可靜脈滴注、口服或點眼。對於眼內炎可採取玻璃體腔注藥療法。一般咪康唑25-50微克、二性黴素5-10微克/1次。 由於各種真菌對於藥物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異,有條件時應做藥物敏感試驗。根據試驗結果選擇抗真菌類藥物。一般麴黴菌感染比鐮刀菌感染所致者預後要好。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可選擇做角膜移植或玻璃體切割手術。

參考資料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