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書世系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書世系表》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六。

原文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皆承用逐家譜牒,故多有謬誤,內沈氏者最可笑。其略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於沈,今汝南平輿沈亭是也。魯成公八年,為晉所滅。沈子生逞,字修之,奔楚,遂為沈氏。生嘉,字惟良,嘉生尹戊,戊生諸梁,諸梁子尹射,字修文。其後入漢,有為齊王太傅敷德侯者,有為驃騎將軍者,有為彭城侯者。」《宋書沈約《自敘》云:「金天氏之後,沈國在汝南平輿,定公四年,為蔡所滅。秦末有逞者,征丞相不就。」其後頗與《唐表》同。按聃季所封自是一國,與沈子不相涉。《春秋》成公八年,晉侵沈,獲沈子揖。昭二十三年,吳敗頓、胡、沈、蔡之師於雞父,沈子逞滅。定四年,蔡滅沈,殺沈子嘉。今《表》云:聃季字子揖,成八年為晉所滅,是文王之子壽五百餘歲矣。逞為吳所殺,而《表》雲奔楚,《宋書》雲秦召為丞相。沈尹戊為楚將,戰死於柏舉,正與嘉之死同時,而以為嘉之子。尹射書於《左傳》,三十四年始書諸梁,乃以為其子。又春秋時人立字皆從子及伯仲,豈有修之、惟良、修文之比?《漢列侯表》豈有所謂敷德、彭城侯?《百官表》豈有所謂驃騎將軍沈達者?沈約稱一時文宗,妄譜其沈、姒、蓐、黃之沈,封於汾川,晉滅之,春秋之沈,封於汝南,蔡滅之。顧合而為一,豈不讀《左氏》乎?歐陽公略不筆削,為可恨也!

譯文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都是取自各家家譜的材料,錯誤很多,其中關於沈姓的記載最可笑。裡面這樣寫:「沈姓是來自姬姓的。周文王的兒子聃叔季,字子揖,封地在沈,也就是現在汝南平輿沈亭這個地方。魯成公八年,被晉國滅掉。子揖的兒子叫逞,字修之,逃亡楚國,就姓了沈。沈逞生兒子沈嘉,字惟良,沈嘉生兒子尹戊,尹戊生兒子諸梁,諸梁生兒子尹射,字修文。後來到了漢代,有的當了齊王太傅敷德侯,有的當了驃騎將軍,有的當了彭城侯。」沈約修《宋書》時,曾在裡邊寫了一篇《自敘》,裡面寫着:「沈國是金天氏的後代,在汝南平輿一帶,魯定公四年,被蔡國滅掉。秦朝末年,有個叫逞的人,皇帝請去做宰相,被他拒絕了。」後面的敘述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相同。

認真考究一下,聃叔季所封的是另外一個國家,與沈國毫無關係。根據《春秋》 的記載,魯成公八年,晉國侵犯沈國,俘虜了沈子揖。魯昭公二十三年,吳國又在雞父(今河南固始縣南)這個地方打敗了頓、胡、沈、蔡幾國的軍隊,沈子揖的兒子逞被滅。魯定公四年、蔡國又滅了沈國,殺了逞的兒子沈嘉。可是現在的《世系表》上卻說:聃季字子揖,魯成公八年,被晉國滅亡。如果是這樣,作為文王兒子的聰季就活到五百多歲了,這怎麼可能呢?沈逞是被吳國殺掉的,可是《世系表》上說他逃奔到了楚國,沈約在《宋書·自敘》中又說,秦國還想召他為丞相。沈尹戊是楚國的大將,戰死在柏舉(今湖北麻城縣境),這個時正與沈嘉死的時間是大致同時的,可是《世系表》卻說尹戊是沈嘉的兒子。尹戊在《左傳》中先寫的尹射,三十四年開始寫成諸梁,可是《世系表》 把諸梁當作了尹戊的兒子。還有,春秋時代人立字的時候,都從子和兄弟,怎麼會有修之、惟良、修文的叫法呢?《漢書·列侯表》 怎麼會有敷德侯、彭城侯?《漢書百官表》怎麼會有驃騎將軍沈達?

沈約被稱為一代文章約宗師,胡亂地譜寫自己上代表人的姓名、官職、爵位.已經令人嗤笑了,還分不清兩個沈國的界限。實際上,作為金天氏的後代的沈姓,是現在沈、姒、蓐、黃各姓先人的沈。他們的封地在汾川(汾河流域),被晉國滅亡,春秋時代的沈姓,封於汝南,被蔡國滅亡。沈約把兩個沈國的兩個沈姓寫成了一個,難道就沒有讀過《左傳》?歐陽修編撰《新唐書》的時候,不去加以考證刪削,也是令人感到遺憾的。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3]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4]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唐書世系表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