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嘉定孔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嘉定孔廟,位於上海市嘉定區,被譽為「吳中第一」的孔廟。該孔廟始建於南宋年間,後曾於元、明、清被多次重修或增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嘉定孔廟被整體重修,但在文革期間被拆毀了部分建築。整座孔廟占地1.8公頃。由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兩廡、鄉賢祠和名宦祠等建築組成,是中國境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孔廟建築群。1980年,嘉定孔廟被重新確定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並加以維護,2006年作為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開放。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嘉定孔廟最早在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由嘉定縣第一任知縣高衍孫主持修建,當時被稱為「文宣王廟」,在廟的東側建有儒學,儒學匾額為「化成堂」。淳祐元年(1241年),廟中設置了孔子塑像,並且修建了泮池和興賢坊。淳祐四年(1244年),儒學被重新修繕,化成堂也被改名為明倫堂。咸淳元年(1265年)時,文宣王廟被重建,並改名為大成殿,而泮池上也被架設了泮池橋。元朝年間,至正十三年(1353年)時欞星門和育才坊建成,天順四年(1460年)時大成殿、兩廡、大成門、明倫堂被全部重建,並在廟南側修建了一座土山,以隔開南側一座名為留光寺的佛寺。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時,泮池上的橋被改為3座石拱橋。成化十年(1474年),廟內加蓋了尊經閣,並於正德四年(1509年)重建了廟前的土山,並命名為應奎山,還在山的周圍引水環繞。嘉靖九年(1530年)時,鄉賢祠和名宦祠先後開建。嘉靖十九年(1540年),廟內原有的文昌祠被改建,建成後改名為啟聖祠。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整座廟內的主要殿堂被全部重修,此外野奴涇、唐家濱、新渠、南楊樹濱、北楊樹濱被引到應奎山周圍匯合,並取名為匯龍潭。至此整座孔廟規模基本定型,被譽為孔廟中的「吳中第一」[1]

清朝時孔廟幾經重修,咸豐年間該孔廟曾在小刀會起義和太平軍東征當中遭受損壞,後來又得到全面重修,並在匯龍潭邊建造了魁星閣。民國年間,嘉定孔廟長期被米廠占用,建築結構被損壞。抗日戰爭時期,嘉定孔廟在日軍轟炸中嚴重損毀,大成殿及東西兩廡的門窗被震壞。1958年,嘉定縣從江蘇省劃歸上海市,當年經上海市人民委員會批准,嘉定孔廟得以修繕,這次修繕工程由上海市民用建築設計院工程師喬舒祺負責修復設計。該工程於1959年開工,1963年整體完工,工程包括修復三坊、欞星門、大成門及兩旁祠宇、東西廡、大成殿、明倫堂當湖書院等,此外還在明倫堂西牆建造了碑刻。文化大革命期間,1968年尊經閣、啟聖祠及門斗房、敬業齋等被拆除,而欞星門外的石獅子[2]則因當地群眾在其外側修建了塗滿政治標語的磚牆而逃過一劫。

視頻

嘉定孔廟 相關視頻

上海嘉定孔廟
上海嘉定孔廟,歷史悠久免票,來逛一逛還能學到不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