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園莊鎮(仙遊縣下轄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園莊鎮(仙遊縣下轄鎮)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最南端。轄17個行政村。楓園、仙園、福廈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高峰、大埔城明抗倭城牆,後蔡村新石器時代遺址,東石村古建築「土樓」和高峰村青龍寺。[1]

[]

基礎設施

  園莊鎮 水力資源豐富,主要河流為楓慈谿,全鎮現建有大小水力 發電站4座;群眾用水實現了自來水化;全鎮17村已全部開通了遠程電話,移動通訊信號覆蓋全鎮,隨時可與國內外進行通訊聯繫。

概述

  [代碼]350322107:~201後蔡村 ~202 土樓村 ~203 大埔村 ~204 塔兜村 ~205園莊村 ~206 楓林村 ~207 霞山村 ~208 宮兜村 ~209 洋尾村 ~210 雲峰村 ~211東石村 ~212高峰村 ~213 泗洋村 ~214 義路村 ~215 嶺北村 ~216 六戶村 ~217 東坪村   [沿革]1958年建園莊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建鎮。1997年,面積82.1平方千米,人口4.8萬,轄園莊、大埔、塔兜、土樓、後蔡、楓林、霞山、宮兜洋尾雲峰東石高峰、泗洋、義路、嶺北、六戶、東坪17個村委會。   園莊鎮地處仙遊縣境南部楓慈谿上游谷地,南與 惠安縣毗連。位於東經118°40′~118°46′,北緯25°11′~25°16′之間,海拔46米,總面積82.08平方公里。。1992年,轄17個 村民委員會,301個村民小組,有10843戶,45973人。耕地16235畝,山林87681畝。鄉政府駐園莊村,距縣城43公里。   園莊,原名 園頭莊,以村座落古園邊得名。宋元屬唐安鄉。明至清屬慈孝里。民國屬慈孝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三區( 楓亭)、園莊區。1955年11月,惠安縣的東坪、嶺北、義路等3個鄉(講 閩南話)劃歸園莊管轄。1958年9月,成立園莊公社。1984年12月,改稱園莊鄉。境內有後 蔡溪尾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已發掘出土石戈、石 和陶器等文物。還有鰲峰的大埔城、土樓、青龍寺、 傅楫墓、 王邁墓等古蹟。是南宋詩人王邁的故里。   

行政轄域

  園莊鎮位於仙遊縣東南部,東鄰楓亭,離福廈路15公里,西瀕泉州,距泉州市區60公里, 南接 泉港區,北靠 賴店鎮。全鎮地域面積82.08平方公里,下轄17個行政村、30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4103戶,總人口 54946人。境內低山、丘陵、平原交錯相間,貫穿全境的楓慈谿由西南向東北注入 湄洲灣。   

交通狀況

  園莊鎮境內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善:三條主幹道——楓園(楓亭—園莊)、園嶺(園莊—嶺北,通往泉州 馬甲鎮的 國防公路)、賴園(園莊—賴店)公路及各村道構成了與外界聯繫的四通八達的交通 公路網。   

人口數據

  (第五次 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7735   男 18865   女 18870   家庭戶戶數 9257   家庭戶總人口(總) 37276   家庭戶男 18599   家庭戶女 18677   0-14歲(總) 13612   0-14歲男 7379   0-14歲女 6233   15-64歲(總) 21365   15-64歲男 10300   15-64歲女 11065   65歲及以上(總) 2758   65歲及以上男 1186   65歲及以上女 157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6823   

歷史人文

  園莊,原名 園頭莊,因村莊坐落於古園邊而得名。宋元屬唐安鄉,明至清屬慈孝里,民國屬慈孝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三區( 楓亭)、園莊區、1955年11月, 惠安縣的義路、 嶺北、六戶和東坪4個鄉(講 閩南話)劃歸園莊管轄,1958年9月成立園莊公社,1984年12月改稱園莊鄉,1995年改鄉設園莊鎮。   

建築景觀

園莊鎮景點總攬與介紹   園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勝古蹟眾多。五代南唐郡王 陳洪進世系建造的 石頭城——高峰寨 ,是福建省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蹟之一。為抗倭所建的一座長達1公里的高峰 大埔城,城牆保護基本完好。現存 土樓村 溪尾山的 新石器時代遺址,反映了 遠古時代園莊先民的聰穎。 東石村的清代土樓——亦可樓,構築牢固,布局嚴謹,可與 永定土樓相媲美。

氣候與物產

  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全年無霜期約355天,平均氣溫20c,降水量1700毫米。園莊土地肥沃,特產豐富,是個典型的農業大鎮。全鎮有山地面積5845公頃,其中林地5020公頃,茶葉233公頃,果樹636公頃。耕地面積1066公頃。現在水果面積生產已初具規模,建立了以 龍眼、橄欖、枇杷、 余柑為主的水果生產基地;傳統特色產品——茶葉的生產與加工遍布園莊這一閩中著名的茶鄉全境,品種以佛手、本山、 鐵觀音色種為主,「楓林 烏龍茶」飲譽省內外,東石特產「九條茶」清香酸甜,回味久遠,既可消食化積,又能清喉潤肺,深受消費者青睞;主要的水產品有 毛蟹鯽魚鯉魚、鲶魚、仙螺等,其中尤以毛蟹生產為突出,有「毛蟹之鄉」的美稱。此外,後蔡 葉臘石資源已得到開發,已探明的低鈉偏 硅酸天然優質礦泉水、 輝綠岩高嶺土、鉻、鋅、汞、銅等資源還有待於開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