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固鎮縣劉集職業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固鎮縣劉集職業中學 (劉集職業中學)是在劉集中學的基礎上成立的,學校,校舍面積2.029萬平方米。專任教師82人,「雙師型」教師42人,實習指導教師25人,本科以上學歷76人,占專任教師92%,其中研究生學歷[1]1人,雙本科學歷2人;中級以上職務44人,占專任教師54%,在校。

學校現有教學儀器設備、實訓、實驗設備總值330萬元,建有1800平米的實驗樓和機械類實習基地,實訓工廠正在建設,實訓樓的地質勘探、圖紙測繪均已完成,2011年春將建成使用,實習實訓開出率達100%。

學校有圖書室、閱覽室,有紙質圖書13.787萬冊,電子圖書16.4萬冊,報紙18種,期刊75種,建有校園網,並同Internet實現寬帶連結。學校有完善的體育、衛生設施與設備,有健身器材,有標準的體育運動場和400米跑道。

培訓工作

近年來學校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富民強縣戰略。切實有效地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2]培訓工作。具體做法是:一抓校際、校企聯合,開展「訂單培訓」,從縣情實際出發,開辦短期技能培訓班,組織人員進行培訓,把農村初、高中畢業生轉移到企業工廠。二抓勞務輸出培訓。與縣勞動局聯合辦班,考核發證,分批輸出。根據市場需求,開展對口培訓,使農業剩餘勞動力接受相關專業的培訓學習,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質,促進剩餘勞動力的轉崗和就業。三抓「能工巧匠」培訓。把剩餘勞動力轉移到縣城和鄉鎮的企業或社區,尤其是園區,服務於地方經濟。四抓農業技術培訓,使廣大農村剩餘勞動力掌握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和新方法,從而找到新行業或新工種,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推動和拉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年培訓均在1000人以上,為我縣60多萬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

辦學規模

我校辦學模式為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多種類。設有職高部、中專部、培訓部等,現有教學班32個,在校學員近2000人。我校先後與安徽興鵬科技學校、安徽能源學校、蚌埠技師學院、蚌埠機電技師學院、江蘇鹽城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展聯合辦學,還與寧波粲宇光電有限公司、常州永祺車業有限公司、崑山好孩子、蘇州方正電腦公司、蘇州華碩電腦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委培協議,建立了穩固的用工關係。我校目前主要開設數控技術與應用、種植、養殖、計算機應用、服裝設計與工藝、電工電子、焊接技術等七個骨幹專業,培訓部常年開班。現已形成職高、中專、聯辦大專等多層次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成為各類培訓模式並重的綜合性教育基地,其中數控、計算機、服裝三個專業被列為重點建設專業。

劉集鎮位於固鎮縣城東20公里,東與五河縣劉集鎮接壤,包澮河、懷洪新河環繞南部,境內5000畝的張家湖水面,湖水清澈,水產豐富。地勢北高南低,304省道橫穿中部。

劉集鎮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68.8平方公里,人口60408人,其中農業人口55846人,耕地面積12.1萬多畝,轄22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45個自然莊,227個村民組。鎮區規劃面積4.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約2.6平方公里,鎮區人口1.5萬餘人。

劉集鎮1993年被國家計委列為「全國百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7年被省體改委批准為安徽省綜合改革試點鎮;1999年被評為「全國創建工作先進單位」;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號;2006年被確定為「安徽省新農村建設試點鎮」;2006年獲得蚌埠市「平安鄉鎮」榮譽稱號。近年來,在上級的關心支持下,歷屆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干群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劉集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地發展,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視頻

固鎮縣劉集職業中學 相關視頻

固鎮縣劉集中學文藝匯演#國風音樂##
曲阜儒家研學旅行基地固鎮縣劉集中學感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