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杜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土杜仲

來自網絡的圖片

基本信息

藤杜仲; 拼音名:Teng Du Zhong

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Smallflower Parabarium

別名:土杜仲,紅杜仲,杜仲藤,毛杜仲藤,鶴咀藤,香藤,雞頭藤,結衣藤,九中藤,白皮膠藤,小白皮藤,假杜仲。

中藥藤杜仲為夾竹桃科植物杜仲藤或毛杜仲藤的莖或根。秋後採收。

原形態

刺果衛矛,藤狀灌木,植株高3~7米。小枝近國柱形,密被細小瘤狀皮孔。單葉對生;葉柄長1~2厘米,粗壯;葉片近革質,長圓狀橢圓形,狹長圓形或稀為寬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8~13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至稍漸尖,邊緣具疏淺鋸齒,基部模形至寬楔形。

聚傘花序腋生或莖生,二至三回分枝,有花5至多朵,花黃綠色,直徑約8毫米,多為4數;雄蕊具明顯花絲。蒴果圓球狀,直徑約1.2厘米,棕褐而帶紅色,密生棕紅色軟刺。種子棕紅色,有橙黃色假種皮。花期5~6月,果期9~11月。

性味與歸經 苦澀;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與作用 強筋健骨。主治風濕骨痛;腰腿酸痛。

使用方法 內服:煎湯,2~3錢;或浸酒。

各家論述 《陸川本草》:強筋骨,治腰痛。 《廣西藥植名錄》:寬筋活血,消腫,強壯補腰。治小兒麻痹,風濕骨痛,跌打駁骨,肚痛。

摘錄於 《中華本草》[1]

參考文獻

  1. 土杜仲,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