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在貧苦中盛開的家風美德之花(陳素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在貧苦中盛開的家風美德之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在貧苦中盛開的家風美德之花》中國當代作家寇玉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在貧苦中盛開的家風美德之花

家風,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默默地伴隨着我成長。

我出生在一個菜農家庭,母親是化工廠的普通工人,父親是村大隊的隊長。聽奶奶說,父親16歲那年,因為爺爺的病故,放棄了讀書的機會,用他那瘦弱的身體早早地挑起整個大家庭的擔子。那時,父親上有太太(我的曾祖母)、奶奶和1個姑姑,下有4個叔叔,最小的才3個月大,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擠在狹小的土壞房裡,父親一雙手要養活一家8口人。

從此,父親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的勞作,生產隊起得最早的是父親,晚上收工最晚的也是父親。每每奶奶說到父親,總是流淚,總是嘆他命苦。世界上有哪一個母親不心疼兒子的!

聽四嬸說,奶奶重男輕女,特別不待見母親,因為母親生了5個姑娘,每一次的生產,奶奶都會急切的問:是男孩嗎?一聽說是女孩,氣得去拿火鉗的手直發抖,飯也不做了,躺在床上唉聲嘆氣,還哭罵着母親。 就算奶奶再怎麼不待見母親,母親依然孝敬她。奶奶在80歲那年摔一跤後臥床不起,母親擔心叔嬸們照顧不好奶奶,依然堅持要和父親一起照顧奶奶。奶奶在最後走的時候,一直拉着母親的手,眼角流着淚,嘴裡喃喃細語,想說什麼卻始終說不出話,沒有人知道她說什麼,也許是因為對母親的不待見感到愧疚,也許是母親為這個家庭操勞的太多感到心疼吧。

我知道,奶奶不是心硬的人,她嘆父親命苦,她為母親流淚,她憐愛又善良;而母親呢,她孝敬親長、堅忍寬容。我想在我的生命中也應該傳承這一份基因吧。

叔叔們慢慢長大了,都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母親也不光是我們的母親,也是叔叔們的母親。母親為叔叔們置辦結婚用品,那時交通不方便,母親就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去街上一樣一樣的買一點扛回來。就這樣,父母把4個叔叔拉扯大,幫他們成家立業。看着叔叔們個個成家立業了,父母是有多欣慰啊。

叔叔們對待兄嫂就像是自己的父母一樣,尊敬着,愛護着。

孔子非常重視孝悌,認為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長兄若父」,父母也許沒讀過這句書,也可能不懂得「孝悌」的意思,但他們都教會了我:孝敬父母、尊重愛護兄弟姐妹。

叔叔們也會幫着父母看管我們,叔叔都很疼愛我們,小叔幫我們偷番茄跪了一夜;二叔呢,他利用工廠里的廢鋼絲給我們姐妹扎了張大大的鋼絲床,我們姐妹五個就睡一張床上。最大的快樂就是在床上蹦來蹦去了,一彈一跳的,玩得滿頭大汗,高興的咯咯直笑。每每總是惹得母親心疼,生怕我們把床蹦壞了。

那時候,二叔在武鋼金山店礦上班,工人比農民待遇好很多,有餐票,二叔捨不得用,一直攢着,到周末就會用餐票都買了新鮮的肉包子帶回來給我們和母親吃。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了!

我們有叔叔們慣着寵着,這份親情,是我們貧苦日子裡最鮮明的着色,這份大家庭里特有的血脈親情,我將終身銘記,並且我也會珍視身邊每一位親人。

為了減輕家庭的重擔,姑姑18歲就嫁了人。父親在18歲那年迎娶了我的母親,母親一連生了5個姑娘,奶奶生氣得不得了。可憐的母親,在那樣的年代那樣的家庭,別說坐月子了,第三天母親就起床下地挑糞桶。由於剛生產,導致大出血,父親嚇得趕忙背起母親送往衛生院。過了十幾天,母親稍微好一點,又起來幹活了。父親心疼母親,總叫她歇歇,但是這麼大一家子,都要吃飯啊。為了讓生活過好,多掙一個工分,母親天沒亮就和父親去了生產隊,下午四點再去廠里上班,每天干到半夜十二點回家。到如今,我都記憶深刻,那時我大概6歲左右,每次母親半夜下班回家,還要挑一家人的衣服、鞋子去門口的水塘洗。我很是心疼母親,半夜了也不睡着,空曠的夜晚迴響着母親敲打着洗衣服的聲響。我拉着母親挑着的籃子跟在後面,像個小大人一樣一邊走一邊說:「莫怕哦,莫怕哦。」

最開心的就是每年的春節,小時候總盼着過年,因為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母親會給我們做新衣服,包餃子。我現在還深刻地記得,每年的農曆28、29號,母親就會炸蘿蔔丸、藕丸、豆腐等年貨。我們姐妹和小叔趴在灶邊,趁父母不注意,拿起滾燙的丸子塞進嘴裡,被父親和母親看到,母親總是微笑着舉起手要打我們的樣子,在灶前燒火的父親總是一臉嚴肅,但語氣卻是滿滿的慈愛說:再貪吃,把嘴燙啦。

等叔叔們成家立業後,盼着終於可以輕鬆些了,但是我們也慢慢長大了,父母又要操心女兒們的終身大事了。等到女兒出嫁的時候,父母一次比一次更難過,家裡一次比一次冷清,母親說:「生兒子是家裡人越來越多,熱鬧,生女兒到別人家去了,屋裡都空了!」也許,這就是當年奶奶責罵母親生女孩的原因吧。 孝敬奶奶、照顧叔叔、生兒育女、和父親一起艱難地經營着這個清苦的大家庭,母親寬容、隱忍、剛強、勤勞、善良又慈愛。父親樸實,堅強,無私。父母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父母的苦難和美德塑造成我們引以為驕傲的家風,並將激勵着我們和後人。

終於,父母卸下了所有的擔子,可以過幾年安穩日子了。每到周末我們五姐妹是一定要回家陪父母的。帶上他們愛吃的港餅,麻花、水果等。陪母親拉着家常,陪父親打字牌,是兩老最開心的時光。每每到下午4點,父親就會催着我們回家,冬天天黑得早,他總擔心我們的安全,催着我們早些回家。每次父親和母親都會把我們送到村口,滿眼的不舍,久久不走。那時,我就很難受,期待着每周回家陪父母,但又不願看到父母眼裡的不舍,每次就會偷偷忍不住流淚。

正當父母享受着這美好的天倫之樂時,然而,由於長期超負荷的勞作,疾病悄然纏上了父親。2022年1月,父親身體不舒服,剛開始,他怕我們擔心,影響我們的工作,總是忍着,到後來確實難受得受不了了,才告訴母親胸口難受,這才把父親送去醫院,經過檢查,查出是肺癌晚期。從父親發現病情到離開我們才不過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在這兩個月的時間里,父親受盡了病魔的折磨,疼痛讓父親整晚睡不着,我陪在父親的身旁總是心疼的落淚。然而即使再疼痛,父親卻是忍着,他怕疼出聲打擾我休息。上天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這苦命的父親呢,讓他受盡了生活的苦難,又要讓他忍受疾病的痛苦。母親說,父親就是一個處處為別人着想的人,所有的苦難和病痛讓自己承受。

父親帶着對家人的不舍離開了我們。生前,父親最不舍,最放心不下的是母親,住在醫院的那段日子,父親日夜翻看着母親所有的照片和我們給母親拍的抖音,看着看着就像孩子一樣哭了,我不敢當着父親的面流淚,總是忍着,安慰他,走出病房卻淚流滿面。父親總是說母親嫁給他受的苦,受的委屈太多了,覺得虧欠母親太多,一定要我們好好善待母親。父親一走,把我的心都掏空了,我時時刻刻想念着父親,心裡充滿了對父親的愧疚,充滿了自責,我想如果早些帶父親去醫院做檢查,父親也許不會這麼快離開我們。 處處為家人着想,所有的苦難自己扛,總是一臉嚴肅,我們從小就希望父親笑一笑,如今,父親已逝,高山安仰!我們看不到父親笑一笑了!一想到父親,我就忍不住落淚,往後,好好孝敬母親,才是對父親最好的安慰。

我生活在一個農村的大家庭,日子雖然清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卻相親相愛是幸福的。奶奶、叔叔,特別是父親、母親,他們身上都有着許多在我看來很寶貴的品質,他們言傳身教,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形成了我們的家風。那些在貧苦中盛開的家風和美德之花,將永遠綻放![1]

作者簡介

陳素芳,1975年4月出生於湖北大冶,畢業於黃石教育學院,1994年一至今就職於大冶市機關幼兒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