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圭亞那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圭亞那人

圭亞那人

南美圭亞那居民的總稱。有92萬人(1982),其中90%以上聚居在全國4%的土地上。通用英語﹐部分人使用印地語和烏爾都語

圭亞那人(Guyanais)

16~19世紀初,圭亞那曾是西班牙荷蘭、英、法等國爭奪之地,幾經易手。18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獨立運動高漲,於1953年取得英聯邦「內部自治」地位,1966年獨立。自17世紀中期起,殖民者從西非販運黑奴到此從事甘蔗園礦井勞動。1834年廢除奴隸制後,英國殖民者從印度、中國和馬德拉島(葡萄牙人居住地)等地招募大批契約勞工。目前居民中印度裔人占51%、黑人占31%、混血種人占10%、印第安人占4%、歐洲人占2.5%(其中葡萄牙人1.5%)﹐華人不足1%。大部分印度裔人是1844~1917年間從印度聯合省招募去的,一般住農村,種植甘蔗和水稻,多信印度教,少數信伊斯蘭教。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通常居住城市,多從事工礦、交通業和文職工作,信基督教新教,受歐洲文化影響較大。印第安人包括內陸森林的瓦勞人、阿拉瓦克人、加勒比人、瓦皮夏納人阿雷庫納人和熱帶草原的馬庫西人,屬蒙古人種美洲支,多從事畜牧和伐木,使用瓦勞語、阿拉瓦克語和加勒比語,信萬物有靈(見原始宗教)。葡萄牙人和華人通常居住城鎮,主要經商。[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