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埃瓦里斯托.巴申尼斯(Evaristo Baschenis)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埃瓦里斯托.巴申尼斯(Evaristo Baschenis)
出生 (1617-12-07) 1617年12月7日(406歲)
義大利貝爾加莫(Bergamo)
逝世 1677年3月15日(1677-03-15)(59歲)
義大利貝爾加莫(Bergamo)
國籍 義大利
職業 畫家
活躍時期 義大利巴洛克時期


埃瓦里斯托.巴申尼斯意大利語Evaristo Baschenis)是一位活躍於十七世紀,義大利巴洛克時期的畫家,生於西元1617年12月7日,卒於西元1677年3月15日。出生與逝世之地點,皆在義大利的貝爾加莫意大利語Bergamo),是「新卡拉瓦喬主義(Neo-Caravaggismus)」[註 1]之代表人物。[3]

生平

埃瓦里斯托.巴申尼斯,出生於一個繪畫世家,父親為彼得羅.巴申尼斯意大利語Pietro Baschenis。一開始他致力於宗教,成為一名神父,但不久之後還是還俗成為一名畫家。[4]

繪畫風格

埃瓦里斯托.巴申尼斯主要的作品都是靜物畫,早期他也曾經繪過有關廚房食物與狩獵之戰利品,但後來都畫樂器,偶爾也在靜物旁畫上人物來點綴,例如「提著籃子麵包的男孩(Boy with a Basket of Bread)」[註 2]

他的繪畫風格介於卡拉瓦喬意大利語Caravaggio)與楊·維梅爾荷蘭語Jan Vermeer[[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nl的條目]])之間,此外,他的風格在十七世紀時受到後輩的爭相仿效。[3]


注釋

  1. 卡拉瓦喬主義是一群追隨著名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意大利語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畫風謂之。但是實際上卡拉瓦喬本人從沒有建立過工作室,也沒有提出過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與思想,甚至當時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學派來研究他的技藝,現在所有關於卡拉瓦喬的學術理論都是後人推測出來的。追隨者是依照卡拉瓦喬注重當時社會生活的寫實畫風,甚且用在宗教畫上,例如以妓女和流浪漢的習慣表現出聖徒和聖經人物的形象。當然,這樣的風格也導致當時的人不敢買他的畫作。[1][2]
  2. Boy with a Basket of Bread, 1655-65, Oil on canvas, 53 x 72 cm Private collection.[5]

參考資料

  1. 卡拉瓦竹喬主義 HiSoUR藝術網站。
  2. Caravaggio und der Caravaggismus. Ketterer Kunst.
  3. 3.0 3.1 Christiane Stukenbrok, Barbara Töpper, Meisterwerke der Europäischen Malerei, Könemann Verlagsgesellschaft mbH, 1999, ISBN: 3-8290-2278-6, S. 58.
  4. BASCHENIS, Evaristo. Le finalità istituzionali della Treccani.
  5. Web Gallery of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