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鵬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鵬街道,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位於大鵬半島中部。東臨大亞灣,西擁大鵬灣,南與南澳街道相連,北與葵涌街道接壤。歷來都是大鵬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域面積76.24平方公里。境內以低山、丘陵為主,植被豐富。

截至2017年年末,街道常住人口4.4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0.9萬人。 截至2019年10月,大鵬街道轄7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地王母社區。 大鵬街道歷史悠久,境內的大鵬所城,是明清兩代中國南部重要的海防軍事要塞,是深圳簡稱「鵬城」的由來。她是深圳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深圳八景」之首和「深圳十大文化名片」之一。

2017年,大鵬街道投入1438.5萬元扶持31個項目,推動集體經濟轉型升級。 [1]

中文名: 大鵬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深圳市大鵬新區

地理位置: 大鵬半島中部

面 積: 76.24 km²

下轄地區: 7個街道

政府駐地: 王母社區

電話區號: 0755

郵政區碼: 51812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45 萬(2017年)

著名景點: 大鵬所城、較場尾

車牌代碼 粵B

歷史沿革

大鵬是深圳市東部重鎮,歷史上曾先後隸屬於南海郡番禺縣(秦)、博羅縣(漢至三國)、寶安縣(東晉咸和六年至唐金德二年)、東莞縣(唐金德二年至明萬曆元年)、新安縣(明萬曆元年至清康熙五年)、東莞縣(清康熙五年至清末)、寶安縣(民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設大鵬千戶所,隸屬南海衛。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廣州左衛千戶傅斌在大鵬半島修築所城,因境內大鵬山如鵬踞海,故名之 「大鵬所城」。

1949年10月,大鵬為鄉,隸屬惠陽縣第四區。

1951年11月,改屬惠陽縣第七區。

1957年12月,撤區並鄉,第七區各小鄉分別併入大鵬、葵沙二鄉,大鵬鄉轄今大鵬、南澳兩鎮之地。

1958年10月,大鵬鄉與葵沙鄉合併成立大鵬公社。同年11月,大鵬公社劃歸寶安縣。

1960年,劃出大鵬公社北部,成立葵涌公社。

1983年7月,取消公社體制,大鵬公社改為大鵬區。

1986年10月,撤區設鎮,大鵬區分設大鵬鎮和南澳鎮。

1993年1月,寶安撤縣分設寶安、龍崗二區,大鵬鎮隸屬龍崗區。

2004年,撤鎮設街,大鵬街道辦仍屬龍崗區管轄。

2011年12月30日,大鵬新區成立,大鵬街道隸屬大鵬新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大鵬街道下轄7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中山路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鵬街道地處大鵬半島中部,東臨大亞灣,南與南澳街道接壤,西瀕大鵬灣,隔海與香港新界相望,北與葵涌街道毗鄰,距深圳市區50公里、鹽田港30公里,土地面積76.2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大鵬街道地形以濱海低山、丘陵為主,多為殘積坡積角礫碎屑、薄層紅壤型風化殼所覆蓋,在山間和海濱零星分布着寬谷小平原。依山傍海,海岸線長達40.84公里,沿海為基岩,沙灘、島嶼、海蝕崖、洞、橋、柱等海積海蝕地貌發育齊全,海岸風光優美。

植被

大鵬街道植被屬亞熱帶季雨林,林木覆蓋率75%。

氣候

大鵬街道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溫和暖濕、夏長而不酷熱,冬暖有陣寒、無霜期長,雨量充沛、乾濕季節分明。每年適宜旅遊日數超過300天。

水文

大鵬街道水資源豐富,有大小水庫15座,總庫容量700萬立方米。境內大小河流十幾條,除迭福河注入大鵬灣外,余皆自北而南注入大亞灣。王母河是境內最大的河流,它發源於求水嶺,流入大亞灣,長7.4公里,流域面積15.8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大鵬街道有豐富的礦產和生物資源。嶺澳一帶有、銅、鉬、鎢等礦,龍歧鹽場產優質海鹽;兩個海灣中盛產鮑魚、海膽、龍蝦、紫菜、響螺、扇貝、石斑等海鮮;廣闊茂密的森林中有蟒蛇、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白鸛、白腹軍艦鳥、穿山甲、大小靈貓、大壁虎、野豬、果子狸、豪豬、小鹿、野兔等三十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不少屬國家一級或二級保護動物。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大鵬街道常住人口4.4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0.9萬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大鵬街道率先完成辦事處街道屬國企資產清理和處置工作。投入1438.5萬元扶持31個項目,推動集體經濟轉型升級。

農業

大鵬街道依山臨海,自然環境獨特,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農業是大鵬人祖祖輩輩賴以為生的產業。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土地歸私人所有,農民大都是向地主租地耕種,加上社會長期動盪不安,生產技術水平低下,大鵬一直處於以農為本、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之中。

1949年到改革開放前,是大鵬「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集體生產年代,境內以種植水稻、花生、番薯、甘蔗、蔬菜、果樹為主,糧食生產位居各業之首。此後,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耕地面積因徵用而再度銳減。針對這種情況,大鵬鎮因地制宜,努力開發創匯型農業,引入高、優、特、偏、稀品種,逐漸成為龍崗區重要的「菜籃子」基地。

工業

1986年4月2日,位於大鵬街道東部的大亞灣核電站正式奠基,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出席典禮儀式。隨後又有嶺澳核電站、福華德電廠、LNG站線工程、東部電廠等國家、省、市級大型能源企業到此落戶,大鵬成了名副其實的東部能源大鎮。大亞灣核電站占地2平方公里,總投資41億美元,引進法國核電技術,裝備兩台各為90萬千瓦的壓水式反應堆發電機組。1號機組於1994年2月正式投產,2號機組於同年5月正式投產。是年,該核電站共發電107億千瓦小時,其中70%供應香港,其餘供應廣東。

旅遊業

大鵬街道名勝古蹟眾多,有40.84公里長的海岸線,海濱風光優美,沙灘綿長,沙質潔白柔細,是天然的旅遊勝地。1993年,大鵬鎮被深圳市列為發展東部大旅遊的重要基地。大鵬鎮把旅遊業作為興鎮的龍頭產業。

交通

大鵬街道汽車營運線路四通八達,每天都有直達班車頻繁往返於大鵬與龍崗、深圳、廣州、香港等地之間,東部沿海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使大鵬至深圳市區的行程時間縮短到25分鐘。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大鵬鎮最早的學校叫光德小學,創辦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後更名為王母小學、大鵬中心小學。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該校有學生60人、教師10人。1953年,王母小學開設初中部。1957年,大鵬華僑中學開始籌建,至1958年竣工啟用。1992年,大鵬鎮創辦成人學校。

2003年,大鵬鎮有4所幼兒園、3所小學、1所中學,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同年2月,鎮屬學校全部達到省一級學校標準,大鵬鎮也因此獲得廣東省 「教育強鎮」稱號。

文體事業

2019年,大鵬街道實施文體惠民工程,開展大鵬群藝比賽8場次,提供公益文體培訓累計440課時,播放公益電影100場次,開展籃球比賽、拔河比賽等群眾性體育活動。拍攝國慶專題宣傳片《我和我的祖國》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加大非遺文化傳承力度,舉辦非遺本土文化展演暨美食節活動9場次,創作大鵬「非遺」本土音樂《古城婚慶》。廣場舞《扎西德勒》獲深圳市第十六屆「鵬城金秋」市民文化節廣場舞比賽銅獎、女聲獨唱《神奇的半島古城》獲原創音樂比賽銅獎。

社會保障

2019年,大鵬街道為630名老人發放老人津貼147萬元,為171名居家養老服務對象支付服務費62萬元,為1155名60歲以上老人購買意外保險。不斷完善「暖夕陽」愛心陪伴服務,服務對象29人,服務措施更加優化。公共服務大廳完成業務受理量11388件。促進就業再就業40人,舉辦6場技能培訓班,吸引170名戶籍居民參加。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傳說大鵬半島的名稱來源於《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其文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莊子所述的這種名叫鯤的北冥大魚,因嫌北海太小,游起來不太自如,就變成了神鳥大鵬。大鵬鳥千里迢迢向南飛來,最後終於到了南海邊。它眺望浩瀚無邊的大海,俯瞰連綿起伏的山巒,只見群山含黛,海面蔚藍,林木蔥蔥,花草芬芳,宛如仙境,於是怦然心動,便從天而降,伏臥於此。其昂揚的頭,變成大鵬山;舒展的雙翼,一個成為大亞灣,一個成為大鵬灣;翹起的尾巴,直衝雲霄,化成排牙山;龐大身軀,也就成了大鵬半島。

視頻

深圳市龍崗區大鵬新區碧洲村藍天白雲居吃燒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