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套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套利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套利(arbitrage),在金融學中的定義為:在兩個不同的市場中,以有利的價格同時買進並賣出或者賣出並買進同種或本質相同的證券的行為。投資組合中的金融工具可以是同種類的也可以是不同種類的。在市場實踐中,套利一詞有着與定義不同的含義。實際中,套利意味着有風險的頭寸,它是一個也許會帶來損失,但是有更大的可能性會帶來收益的頭寸。

套利的含義

套利也叫價差交易,套利指的是在買入或賣出某種電子交易合約的同時,賣出或買入相關的另一種合約。套利交易是指利用相關市場或相關電子合同之間的價差變化,在相關市場或相關電子合同上進行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以期望價差發生變化而獲利的交易行為。

套利,亦稱套戥,通常指在某種實物資產或金融資產(在同一市場或不同市場)擁有兩個價格的情況下,以較低的價格買進,較高的價格賣出,從而獲取無風險收益。套利指從糾正市場價格或收益率的異常狀況中獲利的行動。異常狀況通常是指同一產品在不同市場的價格出現顯著差異,套利即低買高賣,導致價格回歸均衡水平的行為。套利通常涉及在某一市場或金融工具上建立頭寸,然後在另一市場或金融工具上建立與先前頭寸相抵消的頭寸。在價格回歸均衡水平後,所有頭寸即可結清以了結獲利。套利者(arbitrageur)指從事套利的個人或機構。

試圖利用不同市場或不同形式的同類或相似金融產品的價格差異牟利。交易者買進自認為是"便宜的"合約,同時賣出那些"高價的"合約,從兩合約價格間的變動關係中獲利。在進行套利時,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約之間的相互價格關係,而不是絕對價格水平。最理想的狀態是無風險套利。以前套利是一些機警交易員採用的交易技巧,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在複雜計算機程序的幫助下從不同市場上同一證券的微小价差中獲利的技術。

套利策略

套利策略是在金融市場利用某些金融產品價格與收益率暫時不一致的機會獲得收益的策略。當這種價格的變動產生無風險收益時,稱無風險套利策略。這種套利機會很少,一旦出現立即消失。有些金融產品價格與收益率的不一致不是很短暫,此時通過這種機會去獲取收益的風險在於價格或者收益率可能不會朝預期的方向變化。對對沖基金的管理者來說,這種獲取收益的策略可能並非低風險的交易策略,而是風險套利策略,這種策略可能使價格或收益率的偏差回到或收斂到歷史的均衡水平上。

同時交易的不同交割月合約均基於同一標的指數,一般來說,不同交割日的期貨合約間應該存在一個較為穩定的價差關係。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當不同期限合約之間的價差出現異常變化時,就會產生跨期套利機會,即買入相對被低估的合約,同時賣出被高估的合約實現跨期套利。

具體的套利策略可以分為以下幾個:

統計套利

統計套利作為許多大型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的常規量化交易策略已經有了較長的歷史。統計套利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為摩根士丹利等銀行率先使用。該策略其後在金融市場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一直持續到今天。投資者基於統計套利的框架設計了繁多的模型,也獲得了可觀的投資回報。

統計套利是包含一套定量驅動的交易策略,可以用簡單的術語進行定義。這些策略通過分析標的資產的價格規律和多個資產之間的價格差異來獲利。這種策略的最終目的是產生alpha(高於正常市場回報率)。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有些投資者認為「統計套利」並不包含高頻交易策略(high-frequency trading,HFT)。他們認為傳統的統計套利交易周期在幾個小時到幾周內,屬於「中頻交易策略」。當然高頻交易員也很喜愛統計套利的方法論,他們毫不猶豫地在秒級別或tick級別上採用這些價差交易的方法。

統計套利通過對相關證券進行對衝來獲得與市場相獨立的穩定性收益。在價格出現背離走勢的時候買進表現相對差的,賣出表現相對好的,就可以期待在未來當這種背離趨勢得到糾正時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它的風險在於如果市場並未按照預想出現價格回歸,而是進一步擴大價差,可能會產生風險。

統計套利包含以下幾個策略:

(1)配對交易

配對交易通過基於發掘具有較高相關性的兩種資產出現異常的價差來交易。例如,當一隻股票(比如微軟)表現優於另一隻股票(比如谷歌)時,表現較差的股票可能會隨着投資者搜尋低估值股票的活動,從而縮小與高估值股票的價差。這個過程是通過投資者捨棄高估值資產、搜尋低估值資產的交易習慣獲利。

由於有大量的股票參與到統計套利策略中,所以投資組合的資金周轉率非常高,而且配對交易投資者去捕捉的可獲利價差有時也只出現在轉瞬之間,所以這種策略通常是以自動化的方式實施的,且投資者高度重視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降低交易成本。

(2)分級基金折溢價套利

分級基金折溢價套利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分級基金在二級市場的折溢價來賺錢。分級基金的具體套利模式是:當基金二級市場價格高於基金的單位淨值時,申購母基金份額,並將持有的母基金份額拆分為A,B份額在二級市場賣出;當基金二級市場價格低於基金的單位淨值時,投資者可以在二級市場買入基金A,B份額合併為母基金並贖回。

其中投資者所賺取的是分級基金二級市場價格與單位淨值之間的差額(扣除相關的交易費用)。分級基金的正反向套利會有兩到三天的持倉風險,因此單次套利可能會虧損,但通過長期觀察我們發現,每次套利市場上漲的平均收益和下跌的平均風險都能夠相互抵消,因此折溢價部分就是統計上的收益。

(3)跨品種套利

跨品種套利,就是買入未來可能強勢的股票,同時做空未來可能弱勢的股票。統計數據顯示,很多股票之間有着相同的走勢,例如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之間的走勢很接近,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即某段時間工商銀行突然拉升,那麼我們就可以立刻融券做空工商銀行,同時做多建設銀行。同樣的,期貨跨品種套利的做法也類似,當兩個關聯度較高期貨品種的價差偏離歷史均值較大時,同時做多和做空它們,比如大豆和豆粕。在價差回歸歷史均值時,獲利平倉。

(4)跨市場套利

跨市場套利是利用同一(或非常類似的)資產在不同市場上的價格差異來獲利。投資者在該資產被相對低估的市場上做多,同時在被相對高估的市場上做空。其操作方式和現貨貿易本身也有很多共同點。

(5)跨期套利

跨期套利的基本思路與上述兩種套利類似,一般用在同一大宗商品或者指數的不同到期日的期貨合約上,當遠月合約與近月合約的價差超過一定閥值就可以做多被低估的,做空被高估的。

跨期套利是套利交易中最普遍的一種,是股指期貨的跨期套利(Calendar Spread Arbitrage)即為在同一交易所進行同一指數、但不同交割月份的套利活動。

跨期套利是利用同一商品但不同交割月份之間正常價格差距出現異常變化時進行對沖而獲利的,又可分為牛市套利(bull spread)和熊市套利(bear spread)兩種形式。例如在進行金屬牛市套利時,交易所買入近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合約,同時賣出遠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合約,希望近期合約價格上漲幅度大於遠期合約價格的上帳幅度;而熊市套利則相反,即賣出近期交割月份合約,買入遠期交割月份合約,並期望遠期合約價格下跌幅度小於近期合約的價格下跌幅度。

ETF套利

ETF(Exchange Traded Fund)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通常又被稱為交易所交易基金。由於其有兩個價格,即基金淨值和交易所交易價格,所以一旦兩個價格相差過多時,就可以高賣低買套利。風險在於交易價格隨時波動,較難捕捉,也可能會有流動性困難。

ETF套利,是指投資者可以在一級市場通過指定的ETF交易商向基金管理公司用一籃子股票組合申購ETF份額或把ETF份額贖回成一籃子股票組合,同時又可以在二級市場上以市場價格買賣ETF。

假設在某個時段中,某隻ETF成分股暴跌,使得該ETF的淨值迅速走低,但該ETF的市場價格未能及時跟上,兩者短暫地出現了一個價差,這時就可以選擇買入ETF一籃子股票組合申購成ETF(以淨值計價),然後將ETF在二級市場上出售(以市場價格計價),從而實現低買高賣,獲取價差。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綜合了開放式和封閉式基金的優點,既可向基金公司申購或贖回基金份額,又可像封閉式基金一樣在二級市場按照市價進行買賣。由於跨市場間交易形式和交易機制的不同,基金一級市場份額淨值和二級市場買賣價格間會存在價差的情況,這樣套利空間應運而生。

(1)瞬間套利

ETF基本的套利交易主要有兩種。一是折價套利,當ETF基金份額二級市場價格小於基金份額淨值時,可通過二級市場買入ETF,之後在一級市場贖回一籃子股票,賣出股票組合獲取現金。另外一種是溢價套利,和折價套利的方向相反,當ETF二級市場價格超過份額淨值時,可買入股票組合,一級市場申購基金份額,之後在二級市場賣出獲取現金。這兩種就是ETF最常規的套利模式——瞬間套利。需要注意的是由於ETF申購贖回都有最小規模限制,例如100萬份,瞬間套利並不適合中小投資者操作。

(2)延時套利

作為瞬間套利的延伸,ETF套利可以採取延時套利模式,也就是說投資者「非同步」地買賣ETF和一籃子股票,完成一圈完整交易的時間較長,這類套利其實更像是T+0交易。

充分利用ETF交易規則,在相對低點,申購或買入ETF,在相對高點,再將ETF賣出或贖回。和瞬間套利相比,這類套利能否成功更看重指數短期的走勢,風險更大。在實際操作中,為了確保收益的穩定性,減少風險,一般是當天完成一個交易輪迴。

(3)事件套利

第三類ETF套利是事件套利。當ETF標的指數成分股停牌或漲跌停時,可利用ETF進行事件套利,套取看漲的股票或者減持看空的股票。事件套利的收益取決於停牌成分股的個體因素,具體包括兩種模式。

如果預計成分股在復牌後大幅度上漲,折價套利具體操作是在二級市場買入ETF,在一級市場進行贖回,得到一籃子股票組合,留下停牌股票,賣出其他股票。例如,2008年10月9日長安汽車停牌,2009年2月16日復牌,期間深100指數漲幅32%,汽車板塊因國家政策鼓勵漲幅更甚,預計長安汽車開盤後會漲停復牌,投資者二級市場成功買入可能性較低。可通過贖回深100ETF,按停牌前價格3.67元獲得長安汽車股票,復牌後該股有7個漲停板。

如果預估成分股在復牌後會大幅度下跌,溢價套利具體操作是在二級市場上買入其他成分股組合和利用「允許現金替代」的標誌,用現金來替代停牌股票,然後在一級市場申購ETF,然後在二級市場上賣出ETF。2008年的「長電事件」是這種套利的典型案例,當年5月8日,長江電力因整體上市開始停牌,此後滬深股市大幅下挫,上證指數跌幅近50%,為了降低損失,將長電套現,可先從二級市場市價買入上證50ETF其他49隻股票,之後一級市場申購上證50ETF份額,再在二級市場賣出上證50ETF,順利將長江電力出貨。

(4)期現套利

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的推出,為做空A股市場提供了較好的工具。滬深指數期貨是國內A股市場第一隻也是唯一一隻指數期貨品種。滬深300指數包含的成分股多達300隻,採用完全複製法難道較大,ETF根據標的指數,且能在二級市場交易,是期現套利中較好的現貨工具。由於技術上的原因,國內目前還沒有直接標的滬深300指數的ETF,多數進行期現套利的投資者採用的是「75%上證180ETF+25%深證100ETF」複合指數ETF作為現貨替代品。

自從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貨上市以來,上證180ETF和深100ETF二級市場成交量大幅激增。例如,股指期貨上市初期,期貨相對現貨存在着一定的溢價,所謂的套利基本都是買入ETF,賣出股指期貨合約,而在期現價差消除後,套利平倉盤賣出ETF,買入股指期貨合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