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奧津輕今別車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奧津輕今別車站
圖片來自tokyo

奧津輕今別車站 [1] 是一由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所經營的鐵路車站,位於日本青森縣東津輕郡今別町。於2016年3月25日之前為在來線車站,稱為「津輕今別站」,為JR北海道海峽線(營運上使用津輕海峽線的名稱)沿線的一座無人車站,但配合北海道新幹線的建設,在本站站區內另設置新的新幹線用車站,自2015年8月10日起停用,再沒有列車停靠,並於2016年3月26日隨新幹線車站投入服務時正式廢站。

由宣佈興建北海道新幹線起,JR北海道及北海道道廳的官方網站中,新車站的名稱都是採用「奧津輕」,但自2013年中起,在今別町上陸續出現「奧津輕今別」的掛旗,後來在2013年年尾,今別町町廳和木古內町町廳網頁內及一些相關的相片和文件中,亦用了「奧津輕今別」的命名。2014年6月11日,JR北海道社長島田修於記者招待會中正式宣佈,新車站名稱將定為「奧津輕今別」。

此站是所有的新幹線車站中所在自治體人口數量最少的一座(木古內為第二名)。

介紹

車站前身為屬於海峽線津輕今別站,為北海道旅客鐵道設於本州的兩個車站之一(另一個為已降格為「定點」的龍飛海底站),車站位處與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屬於津輕線津輕二股站非常接近,而兩站間又有長約150公尺的人行通道相連,感覺上就像是相連在一起。由於各自由不同公司營運,官方並沒有把兩車站設為轉車站,但連JTB所出版的鐵路時刻表都有另外註明兩站是鄰接在一起的。除了兩座鐵路車站外,位在青森縣道14號今別蟹田線旁的道之驛「道之驛今別」也與津輕二股緊靠,是附近一帶規模最大的有人設施,亦使三座建築物形成一體化的局面。

在津輕今別站尚未設置前,日本國鐵原本是計畫在今日車站所在位置處設置「新津輕二股號誌站」,作為青函隧道的本州端保守基地(線路維護設施基地)。然而,在當地居民的積極請願之下,最後還是以客運車站的定位開站。隨著青森縣縣廳於2014年9月18日於網站內公佈日後的新幹線站可以與津輕二股作接駁,釐清了多年來的疑惑。而為配合北海道新幹線的修築,2007年時在津輕今別車站的範圍內開始進行奧津輕保守基地的修築工事,並設置新幹線用的站區設施。

2002年時,津輕今別車站以「青函隧道本州側入口位置所在車站」的理由,入選「東北車站百選」。

車站構造

新幹線車站建於原本在來線車站的位置上,為兩層高的建築物。由新青森伸展的路軌會於「新中小國信號場」(而非在來線的「中小國信號場」)連接。由於考慮興建時及開業前「超級白鳥號」仍然運行的因素,新車站的售票大堂建於二樓,一樓則為候車月台。而在站前廣場(即目前道之驛今別附近)則會興建一座升降機樓,乘客乘升降機到達頂層後,沿新建成的架空行人天橋跨越津輕線路軌,通往售票大堂。車站的主體建設已於2015年8月全部完成。而路軌則更早於2014年末時已舖設妥當,2014年12月7日清晨,首輛通過青函隧道的H5系新幹線列車到達本站上行月台,並於2015年3月駛至新青森站。全線正式貫通後,隨即進行一連串的試運及各項設備的測試。

相比一般的新幹線車站,本站由於只屬體制較小的停車站,因此並未設有任何商業設施,橫過架空通道後,轉右便直接到達自動售票機綠窗口及驗票口,驗票口右側為設有站員當值的通道,而左側則設置了兩部閘機,通過閘機後,便到達候車室及前往月台的大堂。

月台配置上,則設有2個側式月台,並在中央位置設有1條通過路軌,合共提供2面3線的配置,有效長度為10輛。中間通過路軌是專為下行通過列車使用。而閘門採用深橙色,並配以密封式玻璃圍欄(11號月台)或欄杆式圍欄(12號月台)分隔,不過月台的寬度相比一般新幹線月台為窄。同時考慮冬季期間免受大雪所影響,月台外圍為全密封,並設有密封式上蓋將整個月台及路軌部份覆蓋。

當新幹線列車由新青森開出後,將會經新建成的「大平線路橋」進入原來的津輕海峽線路段入站。至於在來線及貨運列車,則按照過往的方式,在新幹線車站旁邊駛經後,再切入原來的路軌進入青函隧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