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在太空「破防」?航天員的「第二層皮膚」來幫忙
![]() |
如何不在太空「破防」?航天員的「第二層皮膚」來幫忙,太空,這個充滿神秘與未知的領域,吸引着人類不斷探索。然而,太空環境極其惡劣,對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在這種情況下,航天服作為航天員的「第二層皮膚」,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1]
極端太空環境:航天員面臨的巨大挑戰
太空環境的惡劣程度超乎想象。首先,太空是一個高真空環境,幾乎沒有空氣。在這種環境下,人體血液中的氣體會迅速沸騰,導致身體膨脹甚至破裂。其次,太空中存在着強烈的輻射,包括宇宙射線、太陽輻射等。這些輻射具有極高的能量,能夠穿透人體細胞,破壞DNA結構,增加患癌症等疾病的風險。此外,太空環境的溫度變化也非常劇烈,向陽面溫度可高達120℃以上,而背陰面溫度則會驟降至-150℃以下。在這樣的極端溫度下,人體的生理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
例如,美國在早期的太空探索中,就曾發生過因航天服故障導致航天員面臨生命危險的事件。1965年,美國航天員愛德華・懷特在進行首次太空行走時,他的航天服出現了壓力泄漏問題,導致他在太空中行動困難,最終不得不提前結束任務返回飛船。這一事件充分說明了太空環境的危險性以及航天服的重要性。
航天服:航天員的「生命保障系統」
為了應對極端的太空環境,航天服被設計成了一個複雜而精密的「生命保障系統」。它主要由壓力服、頭盔、手套和靴子等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有其獨特的功能[2]。
壓力服是航天服的核心部分,它能夠為航天員提供一個與外界隔離的、保持正常氣壓的環境。壓力服通常採用多層結構,包括氣密層、限制層和隔熱層等。氣密層能夠防止氣體泄漏,保持壓力服內的氣壓穩定;限制層則可以限制壓力服在充氣時過度膨脹,確保航天員的活動自如;隔熱層則能夠抵禦太空環境中的極端溫度,保護航天員免受高溫和低溫的傷害。
頭盔不僅能夠為航天員提供清晰的視野,還具備防護功能。它可以防止微小流星體和空間碎片的撞擊,同時還能過濾掉部分有害輻射。頭盔內部還配備了通信設備,方便航天員與地面指揮中心以及其他航天員進行溝通。
手套和靴子也是航天服不可或缺的部分。手套需要具備良好的靈活性,以便航天員能夠在太空中進行各種精細操作,同時還要保證足夠的密封性和保暖性。靴子則要能夠適應太空行走時的各種動作,並且提供穩定的支撐。
航天服的發展歷程:不斷創新與突破
![]() |
![]() |
![]() |
![]() |
隨着人類太空探索的不斷深入,航天服也在不斷發展和進步。早期的航天服設計相對簡單,功能也較為有限。例如,蘇聯在1961年進行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航天員尤里·加加林所穿的航天服主要功能是提供壓力保護和基本的生命支持。
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航天服的功能越來越完善。美國在阿波羅計劃期間,研製出了更為先進的航天服。這些航天服不僅具備更好的壓力保護和生命支持功能,還增加了一些新的設計,如便攜式生命保障系統(PLSS)。PLSS可以讓航天員在進行太空行走時,獨立于飛船進行生命支持,大大延長了航天員在太空中的活動時間。
近年來,隨着對太空探索的需求不斷增加,各國都在致力於研發更加先進的航天服。例如,中國自主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採用了多項先進技術,具備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的設計更加貼合人體工程學,使航天員在進行艙外活動時更加舒適和靈活。同時,「飛天」航天服還具備強大的生命保障功能,能夠為航天員提供全方位的保護。
未來展望:航天服的新使命與挑戰
隨着人類對太空探索的目標不斷拓展,未來航天服將面臨更多的新使命和挑戰。例如,隨着載人火星任務的逐步推進,航天員需要在太空中度過更長的時間,面臨更複雜的太空環境。這就要求航天服具備更強的防護性能、更長的使用壽命和更高的可靠性。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科研人員正在研發新型材料和技術。例如,一些研究團隊正在探索使用納米材料來製造航天服,這種材料具有更高的強度和更好的防護性能,同時重量更輕。此外,還有一些研究致力於開發智能航天服,它能夠根據航天員的生理狀態和環境變化自動調整功能,為航天員提供更加精準的保護。
航天服作為航天員的「第二層皮膚」,在保障航天員生命安全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早期簡單的壓力保護裝備,到如今功能複雜的「生命保障系統」,航天服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人類太空探索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未來,隨着太空探索的深入,航天服將繼續肩負起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的重任,同時也將不斷創新和發展,為人類邁向更廣闊的宇宙空間提供堅實的保障。
航天服對於保障航天員安全意義重大,其技術發展也反映着人類航天探索的進程。你對航天服的哪些技術細節或未來發展方向更感興趣,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 移至 ↑ 航天員的「第二層皮膚」,中國數字科技館,2024-11-13
- 移至 ↑ 冷知識!太空非常寂靜,因為聲音傳播需要媒介,而太空是真空環境,今日頭條,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