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陽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寧陽鎮

中文名 :寧陽鎮

所屬地區:寧陽縣

寧陽鎮位於寧陽縣西部,屬縣城駐地鎮,北與伏山鎮罡城鎮接壤,南與泗店鎮為鄰,東接葛石鎮、鄉飲鄉,西靠東疏鎮。總面積為50.4平方公里,鎮機關駐地位於縣城交通路西側。濟(南)微(山)公路、蒙(陰)館(陶)公路交匯於城區。 [1]

歷史沿革

寧陽鎮系周朝城國故地。漢代屬寧陽縣。清代縣城周圍為坊廓地,西部為臨邑社、青川社,東部為韋周社。抗日戰爭至解放初屬第一區。1951年城周圍為第八區,1957年1月改名為城關鎮。1958年城關鎮與泗店人民公社合併建衛星人民公社,1959年改為城關人民公社。1982年又改為城關鎮,1984年,城關鎮改為城關區。1985年11月撤區建立寧陽鎮至今。

資源優勢

寧陽鎮該鎮屬典型的"泰萊肥寧"平原,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3.4℃,無霜期為207天,降雨量常年為713毫米左右。土壤以黃壤土為主。東西最大距離11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公里,總面積5131.8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748公頃。有趙王河、寧陽溝3條主要河流流經境內,地下水資源豐富。適合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高粱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大豆等。全鎮植被面積4105公頃,覆蓋率80%。

全鎮轄41個行政村,總人口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萬人,非農業人口4.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37‰。男女性別比例為105∶100,人口密度1667人/平方公里。全鎮少數民族有回族壯族朝鮮族滿族撒拉族仡佬族達斡爾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986人,占全鎮總人口的1.16%。全鎮有張、劉、李、孟、郭、寧、程、許、王、陳、周、馬、謝等56個姓氏,其中張姓最多。

經濟狀況

建國初期,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80.01萬元,1978年為860.9萬元,2000年為9.98億元。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544.97萬元;年末社會金融各項存款餘額6.4億元。該鎮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造紙、機械、建材、蠶用化工、製鞋、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全鎮工業企業81家,其中省級企業集團1家,產值過億元的3家,總資產3.5億元。

境內駐有飛達化工有限公司、華潤紙業公司、華興紡織公司、寶瓶實業公司、繅絲廠、華振飼料公司、晶陽麵粉有限公司等20餘家縣屬大中型企業,帶動了寧陽鎮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服務業等各項經濟的飛速發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