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宜黃縣黃陂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宜黃縣黃陂中學(Yíhuáng Xiàn Huángbēi Zhōngxué)在黃陂鎮黃陂村歐家。以所在行政區域地名、單位屬性和職能命名。1958年創辦,初始附設在黃陂小學,1959年與小學分開,遷在現址。1959年春縣政府撥款5000元,建成教學樓、教師宿舍、學生宿舍各一幢。1971年學校開始辦高中。1980年建成第二幢教學大樓。1986年再建成第3幢教學樓,實現校園「六配套」。學校占地面積1973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6500平方米,操場面積5200平方米,綠化面積3000平方米。主要為本鎮適齡中學生提供初中和高中教育

校園諮詢

江西宜黃黃陂中學"寄宿生銀行"讓家長吃"定心丸"

「這次我把我孩子這個學期的500元生活費和米帶來了,還是存到學生公寓『銀行』里。」日前,江西省宜黃縣黃陂中學八年級(2)班學生李清泉的家長李世紅,感激地對學校校長袁盛說,「感謝學校為我們的寄宿孩子設立『寄宿生銀行』,既培養了孩子理財的觀念和勤儉節約的意識,也可以讓孩子安下心來學習,這樣我到深圳打工也放心了。」

黃陂中學是一所農村中學,現有寄宿[2]生148名,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學生。由於有些寄宿生家住偏遠山區,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往往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才回一趟家。寄宿生家長對低齡孩子要保管一個學期的生活費用表示擔心,放在身上和存銀行都不方便。李世紅告訴記者,以前自己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只得把至少一個學期的生活費交給孩子。「生活費數目不小,放在孩子身上不安全。但銀行離學校太遠又不方便存取,自己一直很擔心這個問題。」

袁盛介紹說,為了解決學生和家長的後顧之憂,從2008年開始,黃陂中學決定在學生公寓內成立專門的「銀行」,對有需要的寄宿生的錢、糧、貴重物品進行統一保管。每學期開學初,許多留守學生的家長把孩子一個學期甚至一學年的生活費、米都存到了這個「銀行」。僅2011年上學期開學報名的兩天,該「銀行」就「吸納」了存款58900元、大米1000多公斤。

為了規範銀行的管理,黃陂中學專門制定了寄宿生錢、糧、貴重物品統一保管制度。建立「寄宿生生活費用存取記錄」、「寄宿生糧(米)存取記錄」、「寄宿生貴重物品保管記錄」三類台賬;設一個「銀行櫃員」,由該校寢室管理員兼任,及時做好存取時間、原由等的登記記錄。公寓管理員江更新老師調侃道:「我是身兼三職:公寓管理員、『銀行櫃員』、『糧倉管理員』。」

如今,「寄宿生銀行」已經運轉了3年多,深受「留守學生」和家長的歡迎。目前,宜黃縣多所農村學校也紛紛仿效起黃陂中學的這一做法,建立起自己的「寄宿生銀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