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宮頸囊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宮頸囊腫
原圖鏈接

宮頸囊腫,稱為「子宮頸腺瀦留囊腫」,又稱「納博特囊腫」、「納氏腺囊腫」,或簡稱「納囊」,是宮頸炎的一種。一般發生在宮頸炎癒合的過程中,宮頸腺體內的分泌物被新生鱗狀上皮過度增生阻塞宮頸腺管形成囊性腫物。一般小而分散,突出在宮頸表面,淡黃白色液體瀦留在腺體內形成大小不一的囊腫。可以沒有臨床症狀,伴隨炎症則可以有白帶增多,伴或不伴有異味。中醫對有症狀的稱為「帶下病」。宮頸囊腫的患者多數無臨床症狀,在查體時偶然發現,不需特殊治療。如果腺體囊腫較大,伴有白帶增多等不適需及時治療。 [1]

別 稱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子宮頸腺瀦留囊腫、納博特囊腫、納氏腺囊腫、納囊 婦產科 已婚婦女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慢性宮頸炎症 無症狀,或白帶增多,伴或不伴有異味

病因

宮頸囊腫病因<br原圖鏈接

中醫學認為引起帶下病的主要原因為肝鬱濕熱脾虛等導致的帶脈不固,受到擾動所致。
西醫學認為由於宮頸感染各種病原體,出現炎症反應和變化,在炎症癒合修復過程中,宮頸腺體內的分泌物被新生鱗狀上皮過度增生阻塞宮頸腺管形成囊性腫物[2]

臨床表現

宮頸囊腫症狀
原圖鏈接

宮頸腺囊腫表現為多個黃白色的小囊泡,突出於宮頸表面,內含無色膠凍狀物。若伴發感染,小囊泡外觀多呈白色或黃色。其包含的黏液常清澈透明,但可能由於合併感染而呈混濁膿性。囊腫一般小而分散,可突出於子宮頸表面。有的宮頸囊腫可以長得很大,突出於宮頸表面,甚至到達陰道口,根部與宮頸之間有蒂相連,常合併有宮頸肥大。檢查時可以看到宮頸表面突出多個大小不一的黃白色囊泡,內含黏液,小的有米粒大,大的有玉米粒大。

宮頸囊腫是宮頸炎慢性病變的一種,多數無明顯症狀,而伴隨宮頸炎發作時的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由於病原體不同,白帶的顏色、量、性狀等也有所不同。白帶可為黏稠、膿性,少數有時可帶有血絲或少量血液,極少數也可有接觸性出血。如伴發盆腔炎則可出現下腹或腰骶疼痛,或痛經。 [3]

檢查

婦科專科檢查

子宮頸宮頸表面突出多個大小不一的黃白色囊泡,內含黏液,小的有米粒大,大的有玉米粒大。注意有無伴糜爛、出血、宮頸肥大等,必要時輔以宮頸TCT檢查,子宮與雙側附件無壓痛、無增厚及包塊。如果伴發較為嚴重的炎症,需進一步檢查病原體。

輔助檢查

白帶濕片檢查 判斷清潔度,排除細菌性、黴菌性、滴蟲性的陰道感染。
宮頸TCT(宮頸細胞學檢查)或(和)HPV病毒分型檢測 排除宮頸病變甚至宮頸癌前病變。
活檢 對疑似其他病變的需要活檢,通過病理診斷排除子宮頸內膜異位或腺癌等。 [4]

診斷

依據臨床症狀和婦科檢查可確診。。 [5]

治療

宮頸囊腫治療
原圖鏈接

無症狀可以觀察,定期宮頸刮片(TCT);或者用針刺破,塗以碘伏;伴發炎則予以抗感染治療;也可物理治療,如微波激光冷凍電熨等。如不伴發其他情況(如宮頸病變等),一般不建議行陰道鏡檢查或LEEP等治療。 [6]

預後

宮頸囊腫一般無症狀,發展很緩慢,可以觀察不予處理。對伴有嚴重宮頸炎的女性,可積極治療宮頸炎或採取物理治療。 [7]

預防

宮頸囊腫治療
原圖鏈接

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注意鍛煉身體,適當注意營養衛生,保障身心健康,保持外陰清潔,防止病原體侵入引起發病。
房事有節,避免房勞過度。注意性衛生,性生活前後清洗外陰,配偶要注意清潔陰莖的包皮垢。
實行計劃生育,採取避孕措施,儘量避免多次人流對宮頸的機械性損傷。同時婦科手術操作要嚴格無菌,防止醫源性的感染、損傷。避免分娩時損傷宮頸,如發現宮頸裂傷應及時縫合,併合理使用抗生素。
注意經期、流產期及產褥期衛生,經期、產後應嚴禁性交、盆浴,避免病原體乘虛而入。
定期做婦科檢查,發現宮頸炎症予以積極治療,在治療宮頸炎的過程中應禁止房事。經期停止局部上藥。治療期間要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8]

視頻

什麼是宮頸囊腫

[9]

婦女的宮頸囊腫

[10]

婦女的宮頸囊腫

[11]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