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容齋隨筆·四筆·東坡題潭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洪邁親民的好官(審案圖)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容齋隨筆·四筆·東坡題潭帖》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四筆》卷十。

容齋四筆·序

始予作《容齋隨筆》,首尾十八年,《二筆》十三年,《三筆》五年,而《四筆》之成,不費一歲。身益老而著書益速,蓋有其說。嚷自越府歸,謝絕外事,獨弄筆紀述之習,不可掃除。故搜采異聞,但緒《夷堅志》,於議論雌黃,不復關抱。而稚子櫰,每見《夷堅》滿紙,輒曰:「《隨筆》、《夷堅》,皆大人素所遊戲。今《隨筆》不加益,不應厚於彼而薄於此也。」日日立案旁;必俟草一則乃退。重逆其意,則衷所憶而書之。櫰嗜讀書,雖就寢猶置一編枕畔,旦則與之俱興。而天嗇其付,年且弱冠,聰明殊未開,以彼其勤,殆必有日。丈夫愛憐少子,此乎見之。於是占抒為序,並獎其志雲。

原文

《潭州石刻法帖》十卷,蓋錢希白所鐫,最為善本。吾鄉程欽之待制,以元符三年帥桂林東坡自儋耳移合浦,得觀其藏帖,每冊各題其末。第二捲雲:「唐太宗作詩至多,亦有徐、庾風氣,而世不傳,獨於《初學記》時時見之。」第四捲雲:「吳道子始見張僧繇畫,曰:『浪得名耳!』已而坐臥其下,三日不能去。庾征西初不服逸少,有家雞野騖之論,後乃以為伯英再生。今觀其書,乃不逮子敬遠甚,正可比羊欣耳。」第六捲雲:「『宰相安和,殷生無恙。』宰相當是簡文帝,殷生則淵源也邪?」第八捲雲:「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風味,故長沙法帖比淳化待詔所摹為勝,世俗不察,爭訪閣下本,誤矣。此逸少一卷,尤妙。庚辰七夕,合浦官舍借觀。」第九捲雲:「謝安問獻之:『君書何如尊公?』答曰:『故自不同。』安曰:『外人不爾。』曰:『人那得知!』」已上所書,今麻沙所刊《大全集·志林》中或有之。案瘐亮及弟翼俱為征西將軍,坡所引者翼也。坡又有詩曰:「暮年卻得庾安西,自厭家雞題六紙。」蓋指翼前所歷官雲。此帖今藏予家。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3]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4]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容齋隨筆·四筆·東坡題潭帖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