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寸金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寸金橋位於廣東湛江市赤坎區寸金路,原廣州灣法租界河文章河(又稱赤坎河,今月影湖)上。石砌聯拱式水泥橋石橋樑,全長19米,面寬11.6米。民國14年(1925)遂溪縣麻章區紳民建,抗日戰爭時期重修,1959年和1986年擴建成今貌,取「一寸河山一寸金」之意為紀念性橋樑[1] 。寸金橋是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寸金橋

地 區: 廣東省湛江市

樣 式: 石砌聯拱式

全 長: 19米

簡介

「寸金橋」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文章河(又稱赤坎河,今月影湖)上,始建於一九二五年。為紀念湛江人民抗擊法國侵略者侵占廣州灣,驅逐外來強敵,並取得鬥爭勝利而修建的。歷經抗日戰爭和1959年、1984年幾次修建保存至今。寸金橋是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一八九八年三月,法帝國主義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廣州灣(即湛江)的無理要求。清政府屈膝投降,同意租借,租界另議。法帝國主義得寸進尺,不待議定租界,悍然於四月廿二日派兵攻占廣州灣,自擬租界,並四處燒殺擄掠,妄圖囊括我國大片領土。

法軍的暴行激起了湛江人民的極大義憤。南柳、海頭一帶人民在吳幫澤等率領下首揭抗法義旗,誓師起義,用長矛、大刀、棍棒等為武器,予敵迎頭痛擊。爾後,抗法鬥爭風起雲湧,擴展到遂溪,黃略等地。湛江人民抱着「寸土當金與伊打」,誓與國土共存亡的信念,與敵戰鬥十餘次,打退了裝備精良的敵人的數次進攻。

一八九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清政府不顧人民反對,竟在《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上簽字。

但懾於湛江人民的反抗,法帝不得不將租界西線從萬年橋(今遂溪縣新橋糖廠處)退至赤坎橋,租界範圍從縱深一百幾十里縮小至三十里。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法鬥爭中,吳幫澤等民族英雄為了保衛祖國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名稱由來

為了紀念這次長達一年半之久的抗法鬥爭,當地群眾便將赤坎橋改名「寸金橋」。

重建歷史

寸金橋位於湛江市赤坎區寸金路原廣州灣租界西面界河赤坎河(又稱文章河)上。河水連接寸金橋公園月影湖,橋之西為華界,?橋之東為租界,是為紀念1898 ━1899年遂溪人民反抗法國強租廣州灣的鬥爭的史志性建築物。1925?年遂溪縣麻章區紳民建,原有的「寸金橋」隸書橋名刻石,現存湛江市博物館。

抗日戰爭時期重修,1959年和1986?年擴建,為石砌單拱式水泥橋面橋樑,全長19米、面寬11.6米,單拱園徑6.5米,橋面南北兩側各置欄柱,人車分道。

橋頭東西有董必武、郭沫若題詞橋匾,董必武題書「寸金橋」,郭沫若題「一寸河山一寸金」。接着,路改名寸金路,公園改名寸金橋公園,車站和酒家均以「寸金」命名。

一九五九年人民政府重修「寸金橋」,並於橋旁立碑(有碑文),從此「寸金橋」成為抗法鬥爭的一個象徵性建築物。

一九六○年,郭沫若到湛江觀看粵劇《寸金橋》,題詩有「一寸河山一寸金」之句,「寸金橋」名聲更著。

西山公園一九八○年改名「寸金橋公園」(因「寸金橋」在其旁,公園博物館內有抗法鬥爭專題陳列)。一九八四年初又於公園內豎立大型雕塑《寸金橋抗法鬥爭紀念雕像》,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紀念設施

寸金紀念廣場

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寸金橋公園月影湖北苑的寸金橋紀念廣場是2002年11月1日正式動工的,該項工程歷時僅3個月。總投資400萬元。2003年1月28日,廣東湛江隆重舉行寸金紀念廣場揭幕儀式。

寸金紀念廣場是在寸金橋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占地面積達2.36公頃。紀念廣場的主體是位於廣場中央的一座大型的藝術浮雕牆。黑色花崗石基座上銘刻了「寸土寸金,浩氣長存」和「1898—1899」的字樣。浮雕是由紅砂岩雕刻成,共分為「南海烽煙」、「紅土魂」、「浴血抗戰」、「忠魂頌」、「半島砥柱」五幅。整座浮雕牆上的人物栩栩如生,渾然大氣,令人油然而生愛國之情。浮雕牆背後的碑文則簡要記載了1898年——1899年湛江人民抗法鬥爭的英勇事跡和寸金橋的由來。碑文左側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董必武1964年來湛時為寸金橋的題詞;右側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1961年到湛江題的一首詩。

寸金紀念廣場的建成,不僅增加了市民休閒的場所,而且增添了城市建設的新景觀,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它涵括了紀念湛江人民抗法的歷史,也昭示了新世紀的湛江人民不畏艱難,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

重建寸金橋碑誌

1898~1899年,英雄的湛江、遂溪人民高舉保家衛國義旗,為反抗法帝國主義侵略廣州灣地區而奮勇抗戰。這次規模巨大,為時達一年半之久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雖然被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聯合勢力所鎮壓,但是,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並來屈撓,人民的鮮血也沒有白流。這次鬥爭不但激發了後人反帝反封建的鬥志,在當時,也有力地阻揭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瓜分中國的凶焰,予侵略者以嚴重的打擊,迫使法帝國主義減少了租借的範圍,從最初要求縱深一百數十里的租借區縮小三十里左右,從距離遂溪縣城不遠的萬年橋為界,縮小到離縣城四十里的赤坎橋,也就是現在重建的這座橋為界。

為了紀念這次拭抗法鬥爭,當地群眾把這座橋改名寸金橋。這是一個多麼能夠表達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名字阿。正是「一寸山河一寸金」,祖國的江山是如此壯麗多嬌;「寧斷頭顱,誓爭寸土」,人民保衛祖國的意志是何等堅決豪邁。寸金橋畔,曾經灑遍了抗法烈士的鮮血,曾經掩埋過烈士的頭顱。然而烈士們的願望,一直到五十年後才最終地實現。一九四九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塊土地才真正屬於人民,而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時代才真正是一去不復返。為了慶祝建國十周年,也為了紀念抗法鬥爭六十一周年,湛江人民在黨的號召下,又把這座橋重新修建。可以想象,烈士們在天之靈該是多麼欣慰;可以想象,烈士們的鮮血頭顱,一定會化作春泥沃土,培育着這座橋畔的紅花綠樹,把祖國的河山映襯得益發壯烈繁華。而我們後人,徘徊橋上,在緬懷先烈追憶前賢之後,應該更好地發揚烈士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應該把對烈士們深沉的懷念,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刻骨的仇恨,化作中天的幹勁和澎湃的熱情,來建設我們日益壯麗的社會主義福。

湛江市人民政府

1959年10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