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水畫技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水畫技法
來自搜狐的圖片
山水畫技法

中文名稱 :山水畫技法

方 法 :用來表現樹葉和苔點

技 法 :注意盡月中鋒用筆,落筆要乾脆利落

山水畫技法中的點主要是用來表現樹葉和苔點。點葉有各種點:如介點、垂藤點、米點等等。苔點作用較廣,可以用來表現石間苔草、樹上寄生物,以及遠樹等。苔點在畫中非常重要。點在山水畫技法運用時,要注意盡月中鋒用筆,落筆要乾脆利落,要點得堅實、有力、凝重,像"高峰墜石',同時也要像小雞啄米那樣有鬆緊、有快慢、有節奏,並且要注意濃淡、疏密的變化。另外要根據畫面的需要運用各種筆墨,點出不同的點,如濕墨點、渴墨點、焦墨點、聚鋒點、散鋒點等。染是用羊毫軟筆蘸濕墨烘染出物象的體積、空間層次和畫面氣氛等。中國畫雖然不像西洋畫那樣追求自然真實的光影變化和雕塑般的體積、空間效果,但還是要有陰陽向背,要有空間層次。染就可以在勾、皴、點的基礎上加強這種效果。染一般都染在物象的凹陷處、陰暗處以及交疊處。染煙雲、雨霧主要是染出煙雲、雨霧的勢態,有時也要染得厚潤。染有干染和濕染,干染就是直接用濕筆在干紙上染;濕染則要先用清水把紙打濕,然後再用筆在濕紙上染。濕染要注意待紙上水分半干不干時再染,筆的水分也不要多,否則墨會亂跑。干染留下筆跡,濕染沒有筆跡。干染活潑,濕染滋潤。染時一般要等第一遍墨幹了才可以染第二遍墨,依次類推,直至達到滿意為止。染要染出層次,不能染平,染平了就沒韻味了。

工筆重彩山水畫

用墨渲染是為上色打底,因為是在熟紙和絹上染,所以山水畫技法的染法和寫意有別。一般要用兩支筆交替使用,一支上色,另一支用水暈開,使濃淡過渡自然,不皿痕跡。可等干後反覆渲染,直至達到所需效果。每次上色不宜過深過濃,這樣才能染得均勻、細膩、層次豐富。《山水畫技法》是2001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企新。該書詳盡介紹了松樹柏樹梧桐樹柳樹、椿樹、各種雜樹、山石、泉水、風、雨、雪、霧、及四季景色的描繪方法。對每一幅作品的勾、皴擦點、染墨、設色分步驟作了具體的演示與分析,此次張東林老師的《雲海林深彩墨山水畫技法》,是以樹、石的結構組合、色墨層面的融合等角度,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地理清了山水畫中筆墨關係和表現形式的一些基本規律,尤其是畫家深入淺出、毫無保留的講解和示範,是廣大美術愛好者難得的一部學習叢書。

山水畫的發展史

中國畫初始為這宗教和統治階級服務,就繪畫內容來說有着宗教故事內容和王家內容故事。基本涵蓋了人物山水花鳥為一體。隨着藝術的日漸成熟,社會的不斷進步,商業的發達,畫家的自由。繪畫的門類開始形成,並各自壯大。山水畫從背景的唯一作用跳脫出來,成熟並擔當了重任。關于山水畫的畫法和結構方面也不斷成熟,到了宋代山水畫基本走完了它的發展過程。在後期的歲月里不斷推陳出新,不斷前進發展。才有了今天國畫山水畫屹立於世界的局面。但是最根本的繪畫方法和特點也隨着歲月慢慢被隱秘了,後來人幾乎完全不知道這些根本的東西,也就阻礙了藝術的再發展。那麼我們一起探究一下這關鍵也是根本的一部分。在國畫山水畫中重複是很根本的繪畫應用方法之一。但是卻沒有人真正講解過,即使把這個圖放在這裡,也很少有人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和其中的變化和隱秘的特點。在畫面上要求和諧統一,如果每一個形都不一樣就無法做到。結果就是太多的衝突以至於畫面無法成立。那麼重複就是最為實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和方法。就上圖來說,關於重複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但是絕大部分人並沒有認真探究。首先這圖分三部分,說明繪畫的重複一般以三次為佳,超過三次畫面就會顯得呆板無趣了。很多人卻是不斷重複而且連變化都沒有,那麼結果可想而知了。這圖三次重複,第三次發生了改變。這又一次提醒我們,即是三次重複,真正的重複只能是兩次,第三次一定要變化。那麼接下來就是比例問題了,三部分價格比例都相等是對的。但是要求後兩部分都要向上提一下,不能完全在比例位置上。那麼形就會有一點小的改變。所以整體看着相等又不完全相等就是這個原因。這個部分完成後,比例的分解就出現了。所謂的脈絡和皴法就是比例相等劃分,只不過要有所改變。每一部分都均等分配是對的,但是又不能完全以均等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就要求有連接或者有的部分不表現出來。從一個位置跳到另一個位置,並把它們連接起來。有的部分表現出來有的部分不表現出來,就出現了不同的線條和形體。那麼所謂的具有特點的線條和皴法就出現了。留白是必須的,通常都留出比例的一半左右,但也要有進有出才行。第三部分的小石頭就是上面的分解變化,很多人不會或者說不知道如何取形和線條。那麼其實所有的線條都不用外找和琢磨,左對左,右對右,上對上,唯一就是下面要與相對的部分想反就是了。那麼關於輕重關係就要用到我們的陰陽了。左為陽,又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前為陽,後為陰。自己一做理解自然就命吧如何應用了。但是唯一一個問題就是方向問題。中國山水畫的方向不是觀看者的方向,而是畫面自己的方向,說白了就是與觀看者相反的就對了。基本的把這個圖做了一個分析,也只是簡單的,由於篇幅問題很難說太清楚,我在視頻講解就相對容易多了,還有了演示。

作者介紹

張東林:安徽省蚌埠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政協委員、中國產業書畫院常務副院長。畢業於天津工藝美院,先後師從趙樹松、阮克敏、何家英、孫本長諸先生;主攻山水,亦涉足人物、花鳥。作品曾多次在"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大型畫展上獲獎,在《美術》、《國畫家》、《美術報》、《中國書畫報》等專業媒體上刊登,其畫作被收錄在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的《現代工筆畫精選》、《當代工筆畫》、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工筆畫(1900-1997)》、《教學示範中國畫-工筆山水畫》,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一世紀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美術教材--中國畫山水》等書及教材。

出版專著

《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 2011年出版 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中國畫技法叢書-彩墨山水畫技法》 2010年出版 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中國畫技法叢書-水墨山石畫技法》 2008年第二版 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中國畫技法叢書-水墨山石畫技法》 2007年第一版 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張東林山水畫集》 2007年出版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

《張東林工筆畫集》 2003年出版 中國國際美術出版社出版。[1]

視頻

山水畫技法5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