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川氣東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川氣東送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川氣東送

建設背景: 國際油價長期居高不下

中國能源消費: 所占比例僅為2.5%左右

工程簡介: 西起達州,東至上海

川氣東送引總投資626.76億元,是我國繼西氣東輸工程後又一項天然氣遠距離管網輸送工程。該工程西起四川達州普光氣田,跨越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總長2170公里,年輸送天然氣120億立方米,相當於200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的1/7,全部達產後預計為中石化增加銷售收入200億元。[1]

建設背景

由於國際油價長期居高不下,全球對更清潔的能源--天然氣的需求增長強勁。21世紀是天然氣世紀。中國經濟的持續 發展 和能源政策的進一步調整,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天然氣產業的發展。目前,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占39.7%,天然氣占23.2%,但是,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例僅為2.5%左右,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和亞洲平均水平10.1%。所以,中國已將天然氣開發和利用作為21世紀初能源結構優化和石油工業產業升級的重點,在2010年左右,使天然氣的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5.3%左右。2020年達到12%左右。屆時,天然氣的應用在中國將有可能接近或超過石油,中國能源結構將實現向"高效、經濟、潔淨、安全"合理轉變的目標。

"十一五"期間將是中國天然氣產業,也是中國石化天然氣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天然氣的市場建設和價格體制將進一步完善,逐步實現與國際接軌。另外,隨着天然氣輸配管網的建設完善,天然氣進一步由產地向經濟發達地區轉移,並向民用、燃氣發電、工業等領域傾斜,天然氣消費結構將發生變化,從而實現消費結構合理化和資源配置最優化。

但是,中國天然氣市場的發展仍然面臨一些制約因素。由於天然氣發展上、中、下游高度一體化的特點,管網建設還沒有形成相應的規模,缺乏連接產氣區與用氣區之間的管網和保障用氣安全和調峰的地下氣庫群。就目前的情況看,天然氣難以儲存的物理特性決定了產量一般就是銷售量和消費量。因此天然氣產業的健康發展,必然要求上游的開發、中游的管線、下游的工業和民用用戶建設基本同步地進行。世界天然氣工業的發展歷史證明,天然氣工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天然氣的銷售和利用又是天然氣工業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天然氣的勘探、開發、運輸等環節。實踐表明,氣田開發在編制開發方案的同時,還必須同步規劃管道建設和天然氣市場的開發。沒有準備好市場,氣田不能投入開發,長輸氣管道也不能開工建設。

工程簡介

川氣東送管道工程西起川東北普光首站,東至上海末站,是繼西氣東輸管線之後又一條貫穿我國東西部地區的管道大動脈。管道途經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浙江、上海等四省二市,設計輸量120億立方米/a,設計輸氣壓力為10.0MPa,管徑為1016mm,鋼管材質為X70,全長2206Km,其中普光~宜昌山區段約800km,宜昌~上海平原段約1206km。沿線設輸氣站場19座,閥室74座。工程於2007年3月25日開工,目前工程進展情況良好,預計2009年6月30日全線通氣投產。

備受關注的川氣東送工程已於2007年8月底正式開工,該項工程是繼西氣東輸工程之後我國天然氣管網建設歷程中的又一標誌性事件。管線建成後將橫貫中國西部地區的四川和重慶、中部地區的湖北江西安徽以及東部長三角地區的江蘇、浙江和上海等八個省市,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區域綠色能源通道。

根據規劃,川氣東送工程建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氣田產能建設工程,將部署開發井81口,配套建設地面集輸和公用工程,預計到2010年底建成淨化氣120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二是天然氣淨化廠工程,主要針對普光氣田高含量硫化氫、二氧化碳以及天然氣外輸淨化處理,建成後年產淨化天然氣120億立方米,生產硫磺283萬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淨化廠之一;三是川氣東送管道工程,管道全長2390千米,其中幹線管道西起四川普光,東至上海,全長1700千米,

根據國家核准的方案,川氣東送工程氣量做如下分配:在合理供應川渝用氣的前提下,主要供應地為江蘇、浙江和上海,兼顧沿線的湖北、安徽及江西等省份。項目以普光氣田為主供氣源,氣田外圍構造及通南巴等氣田為上產和接替資源。

工程要求

"川氣東送"管道主幹線起自四川省宣漢縣境內的普光氣田首站,自西向東途經重慶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蘇省,止於上海末站,主幹線路全長約 1702公里,管徑為1016mm,設計輸量120億立方米/年,設計壓力10MPa。

按國家發改委對"川氣東送"項目的要求,普光氣田的天然氣除了將一部分天然氣留用川渝地區外,主供蘇、浙、滬三省(市),兼供湖北、安徽、江西三省。隨着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沿線目標市場特別是江、浙、滬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多年來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發展勢頭比較強勁。但經濟增長依靠投資拉動的因素偏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現象突出,能源供需缺口逐年拉大,經濟發展中能源制約和環境壓力亦趨凸現。天然氣的利用,將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產業結構的調整,改善日益惡化的大氣環境。

由於川氣東送項目各目標市場的經濟發展不同,天然氣管網及其它基礎設施建設不同,天然氣使用的實際情況不同,導致各目標市場的天然氣消費結構也各不相同。隨着各省市主幹管線的建設投產,管網的形成,各目標市場將形成多氣源格局,且分別由不同的公司向其供應管道天然氣或其它燃氣。

工程影響

川氣東送工程對於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促進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有着積極的意義。

1、川氣東送將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目前,生態環境壓力不斷加大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受制於資源條件等因素,中國長期以來形成了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一直在70%左右。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帶來了系列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煤炭燃燒形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煙塵排放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90%、72%、60%和70%,受酸雨污染的國土面積已超過1/3,不少煤炭礦區出現了土地荒漠化、地下水位下降等問題,區域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川氣東送工程的實施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問題,有利於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天然氣是重要的優質清潔能源,據測算,燃燒同樣熱值的天然氣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煤炭少40%,比石油少25%。2010年,川氣東送工程將形成120億立方米淨化氣的輸送能力,相當於每年提供超過1000萬噸標準煤的清潔能源,每年可減少數千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2 、川氣東送工程將為區域天然氣提供互聯網式的供應

加強管網建設是保障天然氣供應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國天然氣輸送管網總體上仍比較薄弱,除京津唐、長江三角洲和川渝地區已經初步形成區域性網絡外,全國多數用氣地區都是單一管線,天然氣供應安全保障程度不夠高。川氣東送管線是繼西氣東輸之後的又一條輸往中東部地區的天然氣管道。一方面,該管線的開通將有利於實現中東部地區氣源供應多元化,增強資源供應基礎;另一方面,川氣東送管線通過與西氣東輸已有管線的相互連接,將有利於形成區域性聯網供氣的格局,實現更大範圍的資源優化配置,此舉對提高天然氣供應安全保障,增強應對區域天然氣供應風險的能力將有着積極的意義。

與此同時,川氣東送工程的實施有利於從國內外兩種資源的統籌利用方面保障能源安全供應。中東部地區尤其是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對清潔能源天然氣的需求數量逐年快速遞增。隨着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和LNG(液化天然氣)需求迅速擴大,國際天然氣市場逐漸轉變為賣方市場,管道天然氣和LNG價格不斷走高,明顯超出國內市場的價格承受能力,致使引進國外天然氣資源的工作面臨較大困難。川氣東送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中東部地區自身掌握資源的能力,減輕了資源受制於人的壓力,從而能夠有效緩解國際油氣價格高漲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3、 川氣東送將優化沿線各地能源消費結構

我國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的消費比例較小,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川氣東送工程的實施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一局面。按照國家核准方案的供氣要求,當川氣東送工程2010年底總供氣能力達120億立方米/年時,供川渝天然氣為40億立方米,其中四川、重慶各20億立方米;東送的80億立方米天然氣中,上海將獲得12億立方米,浙江15億立方米,江蘇18億立方米,安徽4億立方米,湖北6億立方米,江西2億立方米,中國石化沿江企業23億立方米。川氣東送工程建成投產初期,天然氣在沿線地區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提高1~2個百分點,每年可替代燃煤約2000多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4萬噸,並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到2006年底,普光氣田的探明儲量已經達到3561億立方米,預計2007年底還可再調高一些探明儲量,至少增加800億立方米。隨着中國石化油氣戰略的實施以及資金投入和科技創新力度的加大,2008年普光氣田預計新增探明儲量將達1000億立方米,整個氣田累計探明儲量將增加至5500億立方米至5800億立方米。天然氣探明儲量的增加將為川氣東送打下堅實的資源基礎。屆時,沿線各地省市的天然氣消費數量將不斷攀升,能源消費結構將不斷得到優化。

4 、川氣東送將加快西南地區自然資源向經濟能源的轉化

川氣東送工程的經濟意義在於它是一條將西南地區資源優勢與中東部地區的市場優勢有機結合起來的橋樑和紐帶,工程建成投產後對緩解能源資源供需矛盾,促進西部與東中部地區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川氣東送工程有利於加快川東北地區天然氣資源開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優勢,是西部開發的"亮點"工程。同時,川氣東送工程的實施將合理延伸天然氣產業鏈,促進石油企業發展下游產業,從而帶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天然氣是清潔能源和基礎能源,川氣東送工程的建成投產將能夠增加中東部地區天然氣利用量,緩解資源和環境壓力,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對中部崛起和東部跨越戰略的實施同樣大有裨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