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茶寮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平茶寮碑
圖片來自ccdi

平茶寮碑,是明朝大儒王守仁在平定江西地方武裝起義後留下的記功碑。今位於江西贛州市崇義縣思順鄉齊雲山村,現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背景說明

明朝中葉,江西邊遠山區地方武裝盤踞為患,數十年不得解決。朝廷啟用王陽明巡撫南贛和江西。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王陽明率軍平定桶岡、橫水,剿滅以謝志山(一作謝志珊)為首的地方武裝。勒石記功,在桶岡險要之地茶寮(今江西贛州崇義縣思順鄉齊雲山村)巨石上留下《平茶寮碑》。

概況

《平茶寮碑》,當世稱《茶寮碑》,位於江西省崇義縣思順鄉巨石岩壁上,高8.4米,寬4米,迄今已超500年,後人來訪絡繹不絕。碑體西側有大楷石刻「紀功岩」三字。碑體東側有王陽明草書詩文碑刻二則。均為王陽明真跡,並可見其書法功力非凡[1]

1997年,《平茶寮碑》獲選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是現今崇義縣唯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準備申請中國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碑文

石刻原文:

正德丁丑,猺寇大起,江、廣、湖、郴之間騷然且四、三年,於是上命三省會征。乃十月辛亥,予督江西之兵自南康入。甲寅破橫水、左溪諸巢,賊敗奔;庚辛復連戰,賊奔桶岡。十一月癸酉,攻桶岡,大戰西山界。甲戌又戰,賊大潰。丁亥,與湖兵合於上章,盡殪之。凡破巢大小八十有四,擒斬二千餘,俘三千六百有奇。釋其脅從千有餘眾,歸流亡,使復業。度地居民,鑿山開道,以夷險阻。辛丑,師旋。於乎!兵惟兇器,不得已而後用。刻茶寮之石,匪以美成,重舉事也。提督軍務都御史王守仁書。紀功御史屠僑,監軍副使楊璋,參議黃宏,領兵都指揮許清,守備郟文,知府邢珣伍文定季斅唐淳,知縣王天與張戩。隨征指揮明德馮翔馮廷瑞謝昶余恩姚璽,同知朱憲,推官徐文英危壽,知縣黃文鸑,縣丞舒富,千百戶高睿陳偉郭璘林節孟俊斯泰尹麟等,及照磨汪德進,經歷杭埕,典史梁儀張淳並聽選等官雷濟肖庾郭詡饒寶等,共百有餘名。

詩文

碑上刻有二首七言律詩[2]

  • 詩一:

處處山田盡人畲,可憐黎庶半無家。

興師正為民痍甚,陟險寧辭鳥道斜。

勝勢真如瓴水建,先聲不礙嶺雲遮。

窮巢容有遭驅脅,尚恐兵鋒或濫加。

  • 詩二:

戡亂興師既有名,揮戈真已見風行。

豈雲薄劣能驅策,實仗皇威自震驚。

爛額尚慚為上客,徙薪尤覺費經營。

主恩未報身多病,旋凱須還隴上耕。

參考文獻

  1. 探訪「平茶寮碑」. 閩西日報. 2011年11月4日. 
  2. 贛州市文物局專家來崇義考察《平茶寮碑》. 蘇紅網. 2009-08-26 [2014-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