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廢品損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廢品損失是一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廢品損失指由於廢品的產生而形成的損失性費用。是指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扣除廢品殘值和應由過失人負擔賠款後的淨損失與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之和。出售後發現的廢品,由於退回廢品而支付的運雜費也應包括在廢品損失之內。

廢品損失的發生會使產成品成本升高。正確組織廢品損失的核算,對於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都有着重要意義。

廢品損失的會計核算

會計中廢品損失屬於成本類科目。

為了核算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廢品損失,可在"基本生產"賬戶下設置「廢品損失」來明細賬戶組織核算。

借方登記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和可修復廢品的修源復費用;貸方登記應從廢品成本中扣除的回收廢料的價值。該賬戶借貸雙方上述內容相抵後的差額,即為企業的全部廢品淨損失。

其餘廢品淨損失,應該全部歸由本期完工的同種產品成本負擔,列入"廢品損失"項目。

廢品損失的的計算

在廢品損失的歸集與分配過程中,不可修復廢品成本的計算是關鍵。不可修復廢品成本通常是從該種產品的實際生產費用中區分成本項目計算確定的。按成本項目分別計算不可修復廢品的實際成本的公式如下:

廢品應負擔的材料費用=某產品直接材料成本總額/(合格品數量+廢品約當量)×廢品約當量

廢品應負擔的工資費用=某產品直接人工成本總額/(合格品數量+廢品約當量)×廢品約當量

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某產品製造費用總額/(合格品數量+廢品約當量)×廢品約當量

在計算不可修復廢品成本時,應注意到,不可修復廢品是發生在製造過程的中途,還是最後階段,這對廢品數量的確定及其費用分配都有着直接的關係。

廢品損失的內容

廢品損失包括: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和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在扣除回收的殘料價值和應由過失單位或個人賠償款以後的淨損失,該損失應由同種產品的產成品成本負擔,所以廢品損失的發生會使產成品成本升高。正確組織廢品損失的核算,對於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都有着重要意義。

但以下各項發生的損失不屬於廢品損失:

1、銷售退回的廢品,其發生的一切損失;

2、實行包修、包退、包換「三包」的企業,在產品出售以後退回的廢品;

3、產品入庫後,由於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損壞或變質的廢品,屬於管理上的問題,其損失應作為「管理費用」處理。

術語解釋

生產成本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產品成本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一項綜合指標,通過分析便能了解一個企業整體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

產品質量是指國家的有關法規、質量標準以及合同規定的對產品適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