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家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家鄉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下轄鄉,地處兩當縣東北部,東接陝西省鳳縣,西南與左家鄉相接,西與金洞鄉相連,北接天水市麥積區。行政區域總面積155.16平方千米。

民國元年(1912年)後,為龍潭鄉;1984年12月,改為張家鄉。截至2018年末,張家鄉有戶籍人口1537人。

截至2020年6月,張家鄉下轄5個行政村。

2011年,張家鄉財政總收入210萬元;農業總產值605.2萬元;工業總產值45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0萬元。[1]

中文名: 張家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

地理位置: 兩當縣東北部

面 積: 155.16 km²

下轄地區: 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張家村

電話區號: 0939

郵政區碼: 742404

氣候條件: 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甘K

人 口: 1537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後,為龍潭鄉。

1950年7月,為張家鄉。

1958年8月,屬西坡公社。

1962年1月後,成立張家公社。

1968年5月,改為東風公社。

1984年12月,改為張家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張家鄉下轄5個行政村:張家村、太渠村、兩當橋村、興隆場村、二郎壩村。鄉人民政府駐張家村,距兩當縣縣城77千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家鄉地處兩當縣東北部,東接陝西省鳳縣,西南與左家鄉相接,西與金洞鄉相連,北接天水市麥積區。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6.2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155.1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張家鄉境內屬中山地貌,石質山地,嶺高谷深,峰銳坡陡,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透馬駒位於太渠村紅河組,最低點位於兩當橋村,海拔1290米。

氣候

張家鄉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溫度9℃,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80天。

水文

張家鄉屬嘉陵江流域,境內有二級河小峪河,由西北方向流人,經興隆場、太渠、兩當橋村,從東南方向流出,總長度15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張家鄉轄區總人口161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2人,流動人口95人,城鎮化率10.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583人,占98.4%;有回族1個少數民族,達27人,占1.6%。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13.8‰,人口自然增長率-6.3‰。

截至2018年末,張家鄉有戶籍人口153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張家鄉財政總收入210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業總產值60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50元;工業總產值45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0萬元。

農業

張家鄉有耕地面積6284畝,人均3.9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豆類等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304噸,其中小麥521.5噸,玉米772.5噸。

張家鄉林果業以蘋果、花椒、核桃為主。2011年,累計栽植蘋果550畝,產量148噸;栽植核桃1184.4畝,產量828.5噸。

張家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末,生豬存欄698頭,家禽飼養量0.5萬羽,上市家禽1.2萬羽。

工業

2011年,張家鄉有工業企業2家,職工60人,完成工業總產值45萬元。

截至2018年末,張家鄉有工業企業2家,規模以上企業1家。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張家鄉有商業網點15個,從業人員2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0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張家鄉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986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771萬元,比上年增長20%。

郵電業

2011年末,張家鄉有郵政網點1個,村村設有郵政投遞點,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35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00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800件。電信服務網點1個,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0萬元;固定電話用戶9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30%;移動電話普及率100%;寬帶接入用戶100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張家鄉有九年制學校1所,在校生108人,專任教師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張家鄉有體育場地1處;2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8%。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張家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5個。

1958年11月,張家鄉開通有線廣播站;1995年5月,開通有線電視;截至2011年,有線電視入戶率7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張家鄉有醫療衛生機構3個,其中鎮衛生院1個,村社區衛生服務站2個,病床8張,固定資產總值83.4萬元;專業醫護人員8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註冊護士1人。

2011年,張家鄉完成診療5780人次,出院病人97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張家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戶,人數33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0戶,人數370人;農村五保供養2人;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63人。

精準扶貧

張家鄉以「政府引導、群眾自願」原則,緊密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精準脫貧工作實際,依託森林花樹植被豐富的資源優勢,引導中蜂產業發展。

截止2018年4月,張家鄉全鄉已發展以油菜籽、油葵等為主的蜜源植物700餘畝,發展中蜂養殖5500群。

交通運輸

張家鄉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為主的交通運輸網絡。有縣級公路1條,總長13千米。

截至2019年5月,張家鄉已實現建制村通硬化路率為100%,開通客運班線6條。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張家鄉因鄉政府駐張家村而得名。

視頻

兩當美麗鄉村游---張家鄉(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