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氏醫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氏醫通》,中醫綜合性著作。張璐著。康熙三十二年 (1693)著成。康熙三十八年 (1699)刊刻。此後在清代又刊刻9次,均系包括 《張氏醫通》、《本經逢源》、《診宗三昧》、《傷寒緒論》、《傷寒纘論》、《傷寒舌鑒》、《傷寒兼證析義》等7種在內,仍稱《張氏醫通》,近、現代亦有單出 《張氏醫通》而不包括其他幾種在內者,如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3年據清思得堂版本重校印行的 《張氏醫通》。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16卷,約70萬字。卷1為中風門。卷2為傷門,實為包括寒、暑、濕、燥、火、飲食及勞傷諸證。卷3為寒熱門、諸氣門,述各種寒、熱證、氣鬱腫滿。卷4續論諸氣門、諸嘔逆門。卷5為諸血、諸痛門,論述全身各種出血症,各部位病痛。卷6為痿痹門、諸風門、神志門,兼述養性之要旨,卷7為大小府門。卷8為七竅門。卷9為瘡瘍門及雜門,後者包括汗、臥、飲食、語言、中毒等多種雜症。卷10、11均為婦人門。卷12為嬰兒門。卷13為專方,其下分23門敘述。卷14續論專方,其下分50門敘述。卷15仍為專方分21門敘述。末卷為祖方,論述36首方劑及其所派生之類方。作者對每一門病症,首先引述《內經》等經典性論點為綱,次選擇歷代諸醫家對該證所論之可取者,刪繁就簡,提綱挈領,一一羅列,頗能理論聯繫實際。其所涉及之病證,既有內科雜症,亦有外科、婦科、小兒科、五官科等。作者較推崇古代醫經理論,批判 「視熹問為遷遠不切,傷寒論為古法不可以治今病」的學術觀點; 多取法於朱丹溪、薛立齋、張景岳、王肯堂等名家,貫以個人心得。對於血證,辯證論治尤為詳盡,治療多以溫健脾陽,滋養肺腎之陰為法。治痢則倡用溫理氣化,認為 「非溫理其氣則痛不止」,「非升舉其氣則後重不除」,對痢疾之各種兼證辨之甚詳,施治亦靈活機動,極有參考價值。其他各種雜症,莫不如此。本書專方也有特點,系按各種不同病症,列出其調治之方劑,共94門,幾乎臨床各科之病症,皆有專方。每門之下,少則1方,多者可達六七十方,極便於臨床時尋檢,切於實用。末卷祖方,每方皆列出典,有的方劑且詳附方解。

本書是古代臨床各種實用之大全,立論平實,博收各家要點,條分縷拆,對後世有較大影響。

作者簡介

張璐 (1617—1700),字路玉,號石頑老人,清代長洲 (今江蘇吳杲) 人。先習儒業,入清後,棄儒從醫。從清朝建立的1644年始,作者即開始為 《醫通》做準備,他遍閱其前代之各類醫著共約130種左右,歷時約50載,其稿先後修改達10次,最後始定稿,著成本書。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張氏醫通 相關視頻

三伏貼又叫白芥子塗法,起源於325年前,創始人:張璐醫生記載於《張氏醫通》
張氏醫通-醫生開講

參考文獻

  1.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