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彰化八堡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堡圳照片來自
八堡圳照片來自

彰化八堡圳,八堡圳(原名施厝圳,又稱濁水圳,今稱八堡一圳),其源頭位於彰化縣二水鄉倡和村,係於西元1719年(康熙58年、己亥)開築完竣,是臺灣最古老的埤圳之一,建圳已290餘年歷史。

施厝圳及十五莊圳即為後來統稱之「八堡圳」,由於水圳灌溉範圍涵蓋當時(清雍正年間)彰化縣下,包括了:東螺東堡、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上堡、燕霧下堡、線東堡、馬芝堡、二林上堡等八堡。因此又稱為「八堡圳」。[1]



八堡圳的形成

八堡圳取水口照片來自

由清康熙年代、日治時期、一直到今國民政府農田水利會時期都陸續興工增改築,為彰化發展相當重要之水利系統。八堡圳之開發過程,由日治時期臺中廳廳長加福豐次於大正8年(1919年)在二水林先生廟立之碑文清楚描述如下:

「八堡圳取源於南投廳,沙連下堡濁水莊至鼻仔頭(今二水鄉倡和村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一帶),入匣門,漸下,為兩大幹流,右為第一圳,及原八堡圳也。左為第二圳,即原十五莊圳也。

原八堡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兵馬指揮施世榜允投資募工,鑿山疏水罔效,有一老叟,衣冠古樸,袖圖來見,曰:公興水利甚善,吾當為公成之,並授以圖說。世榜乃從之,即按地勢低昂,疊筍築堤,於是乎全工竟竣,圳水源源而至,八堡原田皆潤其澤,時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也。世榜德之,酬以千金弗受,數次,叩稱其名始曰:但乎林先生可也。『先生』名即大噪,然遺跡杳然,終不知其所,嗣後建祠堂於圳頭,歲時祭之,爾就,乃物換星移,間有慶渠,高閨不洽官規,履加戒飭於施家,不果,改隸後,臺中縣亦督勵改修之事,明治三十年(1897年),舉辜顯榮主宰之,同四十二年(1909年)歸於彰化廳長主管。原十五莊圳,康熙六十年(1721年)係由黃仕卿首倡之,開設後,經屢次變遷,同治吳群山等四十四名業戶集資改修,輪流交替,管其事,後魏尚瑩管之,明治三十五(1902年),為公共埤圳,魏精仁次之,明治四十年(1907年)遂合於八堡圳,廳長小松吉久銳意舉圳務,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臺中廳長枝德二繼前緒改築圳頭,閘門及分水門,徒門埔鹽埤三村,三平亦改築為慶豐埤,至此蜿蜒百里注入灌溉八堡百街莊二萬餘甲,每戶稼豐穰,人煙日加,產業日興,和風扇而甘沐者,豈非前人之偉績耶?余蒞任恐其之湮沒,並改築林先生祠堂,使民所向,敘本圳沿革之梗概,勒功傳之木朽矣!」。

八堡圳取水口,亦稱為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即位於位於二水鄉倡和村濁水溪中游。濁水溪之河水至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後,水流一分為二,一條往西北向、另一往西南向流,西南向制水門水閘有五道、原西北向制水門水閘有八道,現況此八道水閘封閉,由上游新進水閘來管制。

外觀特徵

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的外觀方面,兩道治水制閘門交接處,立有一高約兩公尺之碑,上端成角錐狀,表面為水泥粉刷面,正面題字「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側面題字「民國21年12月竣工」(1932年12月)。為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竣工日期之紀錄碑。

使用情形

為水資源地,是制水排門之水利設施。其中西南向制水門水閘有五道、原西北向制水門水閘有八道,現況此八道水閘封閉,由上游新進水閘來管制。[2]


八堡圳相關史事雜談

彰化平原在漢人尚未墾殖以前,住著二個平埔族群,那就是費佛郎族(Favorlang)及洪雅族(Hoanya),他們的農業生產採用輪耕休田制。漢人入侵墾殖後仍以平埔族的輪耕休田、陸稻耕作的農業經營方法。然而,隨著大量的移墾後,生口日繁,耕作方式及技術漸作調整,水稻耕作方式乃應運而生。

清代臺灣的土地開發及街莊的產生,跟水田化運動有很大關係。漢人在彰化平原進行水利建設,早期是興築規模較小,只能提供一地灌溉的「陂」。等到開發規模擴大之後,則由資本雄厚的業戶以獨資或合股的方式投資興建規模龐大的水圳。 從西元1710年至1735年在此25年間,彰化的耕地增加了一萬一千餘甲的土地,這些耕地的增加與水圳的開發有極密切的關連。

施世榜之父施秉,曾襄助施琅攻打臺灣鄭氏政權有功,授左都督,繼而從事墾殖,成為半線地方之墾首,並兼營糖業,累積資產。施世榜在清康熙36年(西元1697年)為鳳山縣拔貢生,後捐納任兵馬司副指揮。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朱一貴事件,世榜協助官軍平定之。 世榜繼承父業後,除加以擴大外並買下鹿港大片塭地,兼事魚蝦養殖,定居鹿港,奠定傳世基業。

施世榜見臺灣中部有高山,其水流落差大,水源充沛時,常氾濫成災,但是到了乾季卻又沒水。清康熙48年(西元1709年),他著手開鑿八堡圳,於武東堡鼻仔頭鑿通渠,可惜不得要領,無法將濁水溪水引進圳道。有一衣冠古樸的人士來訪,自稱林先生,授與圖說,指導引水祕訣及要領,除「石笱」外,並教以夜間燈影測定地勢之法,終於順利完成。

林先生教授的導流秘法,其中攔阻水流導入圳渠的利器「籠仔窩」,是開圳成功的關鍵。它是以藤編成之頭寬尾狹之圓椎型壩籠,狀如倒笱,故又稱「圓笱」或「倒笱」,倒笱上廣下窄,一座1.2至3.3公尺不等,今稱「蛇籠」,再以石塊填入籠內,連結成排,圍置於河中,以攔堵溪水導引入埤圳,而在滿水期,壩籠可以形成河道,避免泛濫成災,乾旱時期更可以匯聚水源導入河道。

林先生廟外貌照片來自

施世榜依照此方法施工,果然成功引進濁水溪的水灌入田園。當施世榜依約拿出千兩黃金欲酬謝時,那位人士卻功成不居,拒不接受而離去,從此不知去向。由於八堡圳成功引進溪水,灌溉了整個彰化平原,造就彰化日後的富庶,後人感念其恩澤,便在現址興建林先生廟以追念其豐功偉績。「林先生廟」主祀「林先生」外,並配祀施世榜及另闢十五莊圳的黃仕卿,以感念其三位開發水利之恩德。大正8年(1919年)重建,民國64年由臺灣省政府主席謝東閔指示撥款重修。

康熙60年(西元1721年),有黃仕卿者聯合各大墾戶開築十五莊圳(今稱八堡二圳),灌溉東螺東堡內十五莊。大武郡西堡管下的埔心、湳港、吳鳳、水漆林莊等,其中湳港及水漆林莊的最大業主就是吳郡山家族,亦即吳郡山家族對於彰化平原開發史的貢獻,就是提供興築十五莊圳資金,促使湳港西莊的水田化。(註5) 吳郡山家族也曾擔任水圳管理代表人,惟部分檔案史料都寫作吳群山,實為吳郡山之誤。十五莊圳於日治時期合併於八堡圳,由「公共埤圳聯合會」管理,稱為八堡二圳。

八堡圳,其本支89里,分流總延長為230里餘,灌溉面積19,205甲地,涵蓋一半以上的彰化縣,沿途流經清代的東螺東堡、東螺西堡、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上堡、燕霧下堡、馬芝堡及線東堡等八個堡界(日治時的一市十四街庄,目前的十四個鄉鎮市)。

施世榜在臺灣發展史上興建八堡圳,引濁水溪水灌溉彰化平原十分成功,另外他又以墾戶「施長齡」之名,在彰化平原從事墾殖事業。日本人佔據臺灣後的1897年八堡圳的主權讓渡辜顯榮,1905年強制改為公有,合併在臺中州公共埤圳聯合會,並舉鹿港辜顯榮為圳長,管理經營圳務。[3]


台灣最早的灌溉水路

八堡圳原分為第一圳、第二圳兩個灌溉系統,各引濁水溪水源,後經合併為同一系統,總長度566公里,與臺南市的通垺圳、新竹隆恩圳合稱臺灣三大古埤圳,而三個水圳中又以八堡圳的興建最早,灌溉面積最大,約18,000餘公頃。

第一圳是鳳山拔貢後陞兵馬指揮施世榜(以墾戶「施長齡」之名)籌鉅款興建,由清康熙48年(西元1709年)開始,費時10年始完成,故稱「施厝圳」,又因由濁水溪引水,所以也稱濁水圳。

完成的八堡一圳用以灌溉八堡地區農田,所謂「八堡」是當時行政區域名稱,指東螺東堡(二水、田中及永靖、田尾的局部)、東螺西堡(北斗及田尾局部)、武東堡(社頭、田中、員林的局部)、武西堡(埔心、員林、田尾鄉的局部)、燕霧上堡(花壇及秀水鄉秀水、陝西)、燕霧下堡(大村、員林大部分)、線東堡(彰化市大埔、莿桐鄉)、馬芝堡(鹿港、福興、埔鹽)等地區。

第二圳原稱十五莊圳,於康熙60年(1721年)由埔心鄉仕紳黃仕卿倡議開設,明治40年合併於八堡圳,昭和7年修建共同進水口並設分水門,民國89年配合集集共同引水計畫,辦理八堡圳幹線系統改善工程,方有今日面貌。

施世榜因開鑿八堡圳被尊稱為臺灣水利建設的祖師爺,但八堡圳剛完成,用盡各種方法,卻無法將濁水溪水引入圳道。施世榜非常焦急,只好重賞千兩黃金,希望能找到解決之人。相傳有一天,一位老翁前去指導,利用籐、鉛絲紮木或竹條做成像笱(一種捕魚的竹器)的籠子,再內填石塊,堆疊這些籠子,安置在河中成為水壩以引溪水入大圳。從此旱地變良田,農民收入大增。施世榜為感謝他的功勞,要贈以千金,但這位臺灣最早的水利工程師,拒絕受酬,也不願告知姓名,只自稱「林先生」而翩然離去。後人感念其恩德,在二水取水口附近建一廟宇以祭拜紀念,此廟稱為「林先生廟」。廟雖經過幾次翻修,但仍在原地,民國66年彰化水利會重修此廟,還立了紀念碑,除了讓後世「飲水思源」外,也讓人學習「為善不欲人知」的美德。而彰化水利會的「彰化用水管裡中心」就在廟旁。[4]


八堡圳傳奇

一、緣起:

清康熙年間,台灣水利建設即有隨土地的開拓由嘉南平原分向南北兩地推進,彰化的八堡圳、台南縣的通埒圳、新竹縣的隆恩圳即號稱台灣三大古老埤圳,八堡圳尤其是三埤圳中的翹楚,其本支八十九里,分流總延長為二百三十里餘,灌溉面積一萬九千二百零五甲地,涵蓋一半以上的彰化縣城,沿途經歷清代的八個堡界,日據時的一市十四街庄,目前的十四個鄉鎮市,二百七十六年來,其孕育彰化的農業生產甚鉅。在彰化二水鄉的八堡圳的入水口處,小而不顯眼的林先生廟,兀自孤立,遠離城市的煩囂,儘管集集火車旅客熱情的笑語,近了又遠去,林先生廟和附近忠實的在傳述這樣的一個故事。

二、相關位置:

位於倡和村,是台灣最古老的埤圳之一,建圳已近三百年歷史。是彰化縣農田灌溉重要水源之一,為二百多年前前清兵馬指揮施世榜先生所鑿,灌溉彰化縣八個堡,在圳頭,可欣賞到台灣最長河流濁水溪及古老的導水門如萬馬奔騰,滾滾濁水從進出閘門衝出的奇觀。抬頭遠望八卦山東端,更能欣賞到山峰如矛,峭壁如削的龍頭獅嶺和聳峙穩重,莊嚴壯麗,天造地設美不勝收的奇景。

三、歷史淵源:

八堡圳圳頭在二水鄉倡和村檨仔寮,至鼻仔頭再分一圳和二圳。一圳原稱八堡圳又稱濁水圳,另名施厝圳,建於清康熙四十八至五十八間(西元1719年)間,由當時鳳山拔貢後陞兵馬指揮施長齡(又名施世榜)先生,籌集鉅款開鑿而成。二圳又稱「十五莊圳」,建於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兩圳於民前五年合併。施世榜起先欲引濁水支流(註:因彰化全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故宜引濁水溪灌溉)灌溉東螺堡的構想並不成功,是後來有位不知其名的「林先生」授之以導流秘法才得已築成。                                                              林先生教授的導流秘法之一,其中攔阻水流導入圳渠的利器 - 「籠仔窩」,是開圳成功的關鍵。它是以藤編成之頭寬尾狹之圓椎型壩籠,狀如倒筍,故又稱「圓筍」或「倒筍」。「籠仔窩」不但於旱季有導水入圳的功用,雨季且能堵濁水溪水氾濫侵蝕河堤之功能。濱濁水溪旁的二水鄉,每屆雨季「籠仔窩」均發揮最大功能,對二水鄉民生命財產提供了無限的保障。是以先民興建林先生廟以感林先生之恩。

  • 滾滾溪水順著圳道,灌溉著彰化這一大片平原

四、八堡圳傳奇

已有280多年的彰化縣八堡圳,灌溉了彰化縣20,000多公頃的農田,彰化縣約佔全國1/5的稻穀,半數以上都引八堡圳水灌溉,所以有人稱八堡圳是「彰化之母」。現在的八堡圳水門,是在民國廿一年時做的,舊水門因年久損壞,為了做新八堡圳水門,在現在的倡和村內道路和堤防垂直相接的地方,做臨時導水路,而且為了引地勢較低的溪水到臨時導水路,還挖深村內的溝渠,使圳水能順利導流到當時稱為「埤寮」的林先生廟附近,注入八堡圳。

八堡圳能夠引濁水溪的水灌溉彰化平原,有一段「林先生」的傳奇故事,今天在八堡一、二圳分水門旁的彰化農田水利會二水工作站內,還有「林先生廟」供奉這位教導先民土工法,以籐扎木或竹編製方錐型與圓錐型壩籠,俗稱「筍」,以攔導溪水入圳的未知名先賢。

二水鄉公所最近在八堡圳水門所在地的倡和村,進行社區再造工程,就特別請人製作了二座竹編的「籠仔筍」,讓參觀民眾發思古之幽情,也知道昔日先民引水灌溉的不易,及280年前的引水工法和器具,迄今仍極具實用價值和符合科學原理。彰化水利會表示,「林先生」傳授的「籠仔筍」引水工法,一直到10多年來因熟練工人漸漸凋零,及重機械引進水利工程施工,才不再使用。

籠仔筍」早期是用籐或竹編製成圓錐型或方型的壩籠,晚期則不少改用鉛絲,但形狀二百多年來少有改變,多像一支倒置的竹筍,俗稱「筍」。筍上廣下窄,一座1.2至3.3公尺不等,以石塊填入籠內,一座座相連,以圍堵的方式攔水導入圳內。10多年前濁水溪的防汛演習,製作「籠仔筍」築壩以保護堤防,仍是重頭戲。


五、八堡圳的恩賞:

二水鄉的白柚,田中鎮的玫瑰切花、煙草,社頭鄉的芭樂,大村鄉的葡萄...等等,無不都是八堡圳所帶來的恩賞,故彰化縣民們常常將八堡圳稱作是我們的『母親河』。[5]


開鑿八堡圳重要人物

清朝據臺前後長達212年,臺灣於二次大戰終戰前有三大水利工程,分別是北部郭錫父子建造之塯公圳,中部施世榜興建之八堡圳暨南部曹謹(原名曹瑾)闢建之曹公圳;其中以中部地區之八堡圳興建最早,屬最古老埤圳之一。同時,灌溉面積最大,後人將施世榜,尊稱為臺灣水利建設工程之祖師爺,實當之無愧。質言之,彰化縣八堡圳與臺南縣通埒圳、新竹縣隆恩圳,併稱為台灣三大古老埤圳。

施啟秉、施世榜功在水利

施啟秉係施世榜之父親,別號鹿門,名諱施東,譜名施啟秉,上有二伯,啟登、啟壬,啟秉為季子。啟秉娶妻二、傳子四:曾媽生世榜、世魁;范媽生世袞、世黻,兄弟計四位,世榜居長。啟秉,原籍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原本兼營糖業,興販日本,積財致富。施鹿門於西元1683年(康熙22年、癸亥)福建水師提督施琅領軍攻打臺灣之後,移居台南,從事鹿皮及砂糖銷售日本之貿易工作,發財致富,再遷往臺灣中部之鹿仔港及半線(今彰化)地區,改投資墾植事業,擔任「墾首」要職,其墾號為「長齡」。

黃仕卿主導策劃功勞大

八堡一圳之圳邊,另有一支流,亦係截取濁水溪溪水流經二八水,灌溉十五莊、溪州、田中、二水、社頭等地帶農田,稱為「十五莊圳」。因水資源出自同一源頭,故改稱「八堡二圳」,係福建饒平人黃仕卿於西元1721年(康熙60年、辛丑)完成開鑿,正式啟用。[6]


視頻

台灣公共建設檔案:農田水利篇 彰化八堡圳

yy 農田水利建設 八堡圳全

二水鄉跑水節2012八堡圳傳奇


參考資料

  1. 八堡圳,國家文化資產網
  2. 八堡圳,國家文化資產網
  3. 彰化八堡圳,八堡圳相關史事雜談-國立史蹟博物館
  4. 八堡圳,台灣最早的灌溉水路-水利署第四河川局
  5. 八堡圳,八堡圳傳奇
  6. 八堡圳,開鑿八堡圳重要人物-鄉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