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安縣聶橋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德安縣聶橋學校位於江西省九江市

所獲榮譽

被評為2017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

校園諮詢

德安一中聯合聶橋片區學校開展城鄉教研一體化活動紀實

為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充分發揮牽頭學校的引領示範作用,增強共同體學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促進教育均衡協調發展,4月23日,德安一中聯合聶橋片區學校城鄉教研一體化活動在聶橋學校舉行。參加本次教研活動的有德安一中副校長劉小維、劉靈珊和孫晶老師,聶橋學校校長戴功名以及聶橋、吳山、磨溪學校負責人及初中數學和英語老師共赴一場教研之約。

此次教研一體化活動包含聽課、評課、座談交流等,四位老師以高度的責任感、飽滿的熱情和精湛的業務水平,為師生分別展示了四節不同特色的優質課堂。

德安一中劉靈珊老師執教的七年級數學《認識三角形第三課時》。課堂開始,她以新穎的師生互動小遊戲—如何支起三角形的紙板,迅速讓學生融入數學課堂中,通過尋找三角形一條邊的中點、測量、對摺不同三角形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三角形的三條中線必然匯聚於重心,並結合平分三角形土地的情境化的例題,設置進階的問題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中線的特點,進一步通過學生摺紙遊戲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也必然匯聚於內心,學生通過例題的解答認識到角平分線的重要作用,整堂課的課堂氛圍好,學習積極性也很高,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課堂設計合理,整堂課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理念。

同時進行的還有德安一中的孫晶老師執教的八年級《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孫老師通過播放視頻和圖片,迅速讓學生回到汶川地震等情境當中,老師通過提問多名學生:what you were doing?讓學生掌握過去進行時的相關句式,接着通過瀏覽、精讀、播放英文原版視頻等方式回顧當前的時事,了解最近的全球局勢,並通過學生寫通訊文章的方式,讓學生的個人意志與國家的命運聯繫到一起,整堂課課堂氣氛輕鬆愉悅、重點關注到了學生的聽、說、讀及寫,學生的英語素養得到了提高,更培養了學生更廣泛的家國情懷。

接下來,吳山學校的曾甜甜老師執教七年級英語的《It is raining!》和磨溪中學的程文虹老師執教的《提公因式法》,兩位用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授課方式,給大家展現出情趣盎然、耳目一新的課堂,課堂上聲情並茂、循循善誘,課堂氣氛輕鬆愉悅,教學設計緊扣新課標的三維目標,結合城鄉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內容豐富多彩,各有特色。

議課環節中,授課教師、聽課教師相互交流,暢所欲言,重點談受到的啟發、存在的問題、教學中存在的困惑等,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整個教研活動打開教師的教學思路,讓同科目教師在交流中相互學習、揚長避短、共同提高,充分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座談交流會上,聶橋學校戴功名校長分析了聶橋片區教研教學工作的現狀,從學校的學生情況、教師情況等方面介紹了學校工作的開展情況,並簡單介紹了聶橋學校的師資力量、團隊建設、教學成績。德安一中劉小維副校長希望片區的各位老師要認真參加各項教研活動,主動探索合適的教育教學[2]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立足全面抓細節,要立足學生抓課堂,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思想,更要立足基礎抓亮點和特色。

本次教研一體化活動,充分發揮名校名師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為教師之間、學校間的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進一步推進了課堂教學改革,引領片區的教師們探索更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深入探尋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規範,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參加教研活動的教師們紛紛表示收穫頗多,德安一中也將持續加強與聶橋片區學校的合作,實現學校的共同成長,共同為德安的新教育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中國當代特色學校,搜狐,2012-03-16
  2. 環境教育教學內容設計,搜狐,20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