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把信送給加西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把信送給加西亞

《把信送給加西亞》是由阿爾伯特·哈伯德創作的小說。故事中羅文正直、忠誠和自我犧牲精神的品質是每個人在工作中應該學習的榜樣,因此此書也被許多單位與集體作為培養員工敬業精神的優秀讀物。

基本內容

書名:《把信送給加西亞》

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

譯者:滕宇

類別:專著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又名:《致加西亞的信》

原版名稱:A Message to Garcia

ISBN:7806616764

頁數:139頁

出版時間:2003年

作品簡介

《把信送給加西亞》所講述的是在19世紀美西戰爭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沒人知道他在什麼地方。此時,挺身而出的一名年輕中尉——羅文,不講任何條件,歷盡艱險,徒步三周後,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了加西亞。

內容提要

該書講述了一個「把信送給加西亞」的傳奇故事,這位名叫羅文的英雄接到麥金萊總統的任務——給加西亞將軍送一封決定戰爭命運的信,他沒有任何推諉,而是以其絕對的忠誠、責任感和創造奇蹟的主動性完成了這件「不可能的任務」。他的事跡100多年來在全世界廣為流傳,激勵着千千萬萬的人以主動性完成職責,無數的公司、機關、系統都曾人手一冊,以期塑造自己團隊的靈魂。

作者簡介

從肥皂銷售商到作家

1859年6月19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的布魯明頓,父親既是農場主又是鄉村醫生。哈伯德年輕時曾供職於巴夫洛公司,是一個很成功的肥皂銷售商,但他卻不滿足於此。於是在1892年,他放棄了自己的事業進入了哈佛大學。然後,他輟學開始徒步旅行英國。不久他在倫敦遇到了威廉﹒莫瑞斯,並且喜歡上了莫瑞斯的藝術與手工業出版社,即凱姆斯科特出版社。[3]

自辦出版社

回到美國後,他試圖找到一家出版商來出版自己那套名為《短暫的旅行》的自傳體叢書。當一切努力化為泡影后,他決定自己來出版這套書,於是羅依科羅斯特出版社誕生了。哈伯德不久就被證明是一個既高產又暢銷的作家,名譽與金錢相繼而來。

無心插柳進入家具製造業

隨着出版社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們紛紛慕名來到東奧羅拉來訪問這位非凡的人物。最初觀光客都在他住處的四周住宿,但人越來越多,已有的住宿設施無法容納了,為此,還特地蓋了一座旅館,在旅館裝修時,哈伯德讓當地的手工藝人做了一種簡單的直線型家俱,沒想到遊客們非常喜歡這種家俱,於是,一個家俱製造產業由此誕生了。

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到1910年就擁有了500多名員工,同時出版《菲士利人》和《兄弟》兩份月刊,其影響力在《致加西亞的信》一書出版後也達到頂峰。

不幸在海上罹難

一切都隨着阿爾伯特和他的妻子愛麗斯在路西塔尼亞不幸遇難而結束。公司的重擔落在了兒子伯特身上。儘管伯特十分努力地工作,但依然抵擋不了公司的衰落。

今天,羅依科羅斯特人生產的東西正在被人們瘋狂地收藏;羅依科羅斯特公司的裝訂術、冶煉術和家俱製造工藝也以其固有的魅力和獨特的製造工藝為人們所喜愛。阿伯特﹒哈伯德這個名字也因《致加西亞的信》一書而聲名遠揚。

作品鑑賞

職業是人的使命所在

職業是人的使命所在,敬業是人類共同擁有和崇尚的。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敬業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其具體表現為忠於職守、盡職盡責、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等,其中糅合了一種使命感和道德責任感。這種道德感在當今社會得以發揚光大,使敬業精神成為一種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業的重要條件。

任何一家想競爭取勝的公司都必須設法使每個員工敬業。沒有敬業的員工就無法給顧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就難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推而廣之,一個國家如果想立於世界之林,也必須使其人民敬業。警察應該盡職盡責為民眾服務;行政官員應該勤奮思考並制定和執行政策;議員代表應該勤於問政。只有每個人做一行愛一行,才能被稱為敬業的社會。

然而,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行業,無論到什麼地方,我們總是能發現許多投機取巧、逃避責任、尋找藉口之人,他們不僅缺乏一種神聖的使命感,而且缺乏對敬業精神的理解。

敬業最終的受益者是自己

敬業表面上看起來是有益於公司、有益於老闆,但最終的受益者卻是自己。

當我們將敬業變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這種習慣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不敬業」成為一種習慣時,其結果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機取巧也許只給你的老闆帶來一點點的經濟損失,但是卻可以毀掉你的一生。

成敗往往取決於個人人格

一個勤奮敬業的人也許並不能獲得上司的賞識,但至少可以獲得他人的尊重。那些投機取巧之人即使利用某種手段爬到一個高位,但往往被人視為人格低下,無形中給自己的成功之路設置了障礙。不勞而獲也許非常有誘惑力,但很快就會付出代價,他們會失去最寶貴的資產——名譽。誠實及敬業的名聲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我認識一個頗有才華的年輕人,但是工作散漫,缺乏敬業精神。一次報社急着要發稿,他卻摟着稿件回家睡大覺去了,影響了整個報紙的出報時間。這種人永遠得不到尊重和提升。人們往往會尊敬那些能力中等但盡職盡責的人,而不會尊敬一個能力一等,但不負責任的人。

受人尊重會獲得更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論你的工資多麼低,不論你的老闆多麼不器重你,只要你能忠於職守,毫不吝惜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熱情,漸漸地你會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和自豪,就會贏得他人的尊重。以主人和勝利者的心態去對待工作,工作自然而然就能做得更好。

一個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往往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也是一個無法體會快樂真諦的人。要知道,當你將工作推給他人時,實際上也是將自己的快樂和信心轉移給了他人。

有人問一位成功學家:「你覺得大學教育對於年輕人的將來是必要的嗎?」這位成功學家的回答發人深省。

「單單對經商而言不是必須的。商業更需要的是敬業精神。事實上,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大學教育意味着在他們應當培養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時,卻被父母送進了校園。進了大學就意味着開始了他一生中最愜意、最快活的時光。當他走出校園時,正值生命的黃金時期,但此時此刻他們往往很難將自己的身心集中到工作上,結果眼睜睜地看着成功機會從身邊溜走,真是很可惜啊。」

《致加西亞的信》原出版者手記

阿爾伯特·哈伯德,紐約東奧羅拉的羅依科羅斯特出版社的創始人。他是一位堅強的個人主義者,終生堅持不懈、勤奮努力地工作。然而,所有的一切於1915年與被德國水雷擊沉的路西塔尼亞號輪船一同沉入海底,過早地結束了。

他於1859年出生在伊利諾伊州的布魯明頓——後來因羅依科羅斯特出版社所出版、印刷、發行的優質出版物而聞名。在羅依科羅斯特出版社工作的日子裡,阿爾伯特·哈伯德出版 了兩本雜誌:《菲士利人》和《兄弟》。實際上雜誌中許多文章都是出自於他之手。在寫作、出版的同時,哈伯德還致力於公眾演講,他在演講台上所取得的成就不亞於在寫作和出版上的成績。

從最初出版的那一刻起,《致加西亞的信》就贏得了非同尋常的稱讚,這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在《作者序言》中作者描述了這種成功。

故事中的英雄,那個送信的人,也就是安德魯·羅文,美國陸軍一位年輕的中尉。當時正值美西戰爭(譯者註:1898年4月至12月美國與西班牙之間發生的爭奪殖民地的戰爭)爆發。美國總統麥金萊(譯者註:美國第25任總統(1897-1901在職))急需一名合適的特使去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軍事情報局推薦了安德魯·羅文。

在孤身一人沒有任何護衛的情況下,羅文中尉立刻出發了,一直到他秘密登陸古巴島,古巴的愛國者們才給他派了幾名當地的嚮導。那次冒險經歷,用他自己謙虛的話來說,僅僅受到了幾名敵人的包圍,然後設法從中逃出來並把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一個掌握着決定性力量的人。

整個過程中自然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與個人的努力相關聯,但是,在這位年輕中尉迫切希望完成任務的心中,卻有着絕對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為了表彰他所做的貢獻,美國陸軍司令為他頒發了獎章,並且高度稱讚他說:「我要把這個成績看做是軍事戰爭史上最具冒險性和最勇敢的事跡。」

這一點當然毫無疑問,但人們更應該意識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並不是因為他傑出的軍事才能,而是在於他優良的道德品質。因此,羅文中尉將永遠為人們所銘記。

作品摘錄

 <<把信送給加西亞>>原文

在古巴的所有歷史事件中,有一位傑出人物一直閃耀在我的記憶中,他就像位於近日點的火星一樣光彩奪目。

當西班牙和美國的戰爭即將爆發之時,最重要的就是讓叛變軍隊的首領得知古巴的情況。當時,加西亞將軍隱蔽在一個無人知曉的偏僻山林中,無法收到任何郵件和電報。而美國總統須要儘快得與他進行合作,情勢緊急!

該怎麼辦?

這時,有人報告總統,「有一個名叫羅文的人能幫您把信送給加西亞。」

就這樣,羅文帶着總統致加西亞將軍的信出發了。關於這個名叫羅文的人怎樣拿到信,如何用油布袋將它密封好、捆在胸前,然後乘敞蓬船航行四天後趁着夜幕降臨在古巴海岸登陸,消失在叢林中,三周後來到古巴的另一端,接着步行穿過西班牙軍隊控制的領土,最終將信交給加西亞的全過程——我不想在此詳述。但我想說明一點:威廉·麥金利總統交給了羅文一封信,並委派他交給加西亞;羅文接到信後,並問都沒問一聲「他在哪兒?」,便出發了。

羅文的形象應該被雕塑成不朽的銅像,矗立在各個高等學府的門前。它不是年輕人所應受的正規教育,也不是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擬定的政策,而是讓我們的意志變得更加堅強、信念更加堅定,行動更加迅捷,精力更加集中的精神——「把信送給加西亞」。

如今,加西亞將軍已經去世了,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的加西亞。沒人願意經營一個滿是無能的下屬的公司,他們的無能和毫不情願將使事情變得一團糟。

漫不經心的幫助、愚蠢的錯誤和懶散的工作態度,這些都不足以表現那些人的無能;他們永遠不會成功,除非不擇手段的使用威脅或賄賂的方法;或者聽天由命,等待上帝恩賜奇蹟,給他們帶上天使的光環。

既然你讀到了這裡,那麼就去做一個測試吧:你正坐在辦公室里,六個職員在外面聽候差使。你如召喚其中一個職員進來,並對他說:「請幫我在百科全書中查找一個關於科勒喬一生的情況,並做一個簡短的紀錄。」

你認為這個職員會立刻說「好的,先生」,並着手去做嗎?

無論如何他都不會這樣,他會用呆滯的目光盯着你,並提出一系列類似如下的問題:

他是誰?

從哪本百科全書中查找?

這屬於我的工作職責嗎?

您說的是俾斯麥嗎?

為什麼不讓查理去做?

您說的那個科勒喬死了嗎?

您着急要嗎?

我能不能把書給您,由您自己去查?

您想知道一些關於他的什麼事?

……

我敢下十倍的賭注和你打賭,當你解答完他的這些問題,告訴他怎樣去查找信息,以及你為什麼要查這些之後,這個職員會出去並找另一個職員來幫他找這個「加西亞」 ——然後,回來告訴你根本沒有你要找的這個人。當然,我也會輸掉我的賭注,但是根據普遍規律,我將是正確的。現在,如果你明智的話,你就會不厭其煩的向你的「助理」解釋:應該在C的目錄下查找科勒喬,而不是在K類中。但是,最終你將會微笑地說聲「沒關係」,然後自己去查。

他們愚昧無知,意志薄弱,沒有獨立工作的能力,願承擔責任——所有這些都使純粹的理想狀態離我們遠去。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事都不願做,那他怎會幫助別人?我對現在的辦事員工的作能力表示懷疑。如果你刊登廣告招聘速記員,那麼前來應聘的十個人里就有九個既不會拼寫,也不會準確使用標點——並且他們認為根本就沒必要學會。

這樣的一個人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嗎?

「你看那個簿記員!」一個大企業的領班對我說。

「嗯,他怎麼了?」

「他本應是一位好會計,但如果我派他去做事,他很難完成使命。每路路過一個俱樂部他就會逗留一會兒,當他好不容易達到目的時,卻忘了自己究竟要做什麼。」

我們能信任這樣的人,而讓他把信送給加西亞嗎?

最近我們聽到了許多感情脆弱的人們對「血汗工廠中被蹂躪的工人」和「尋找工作的流離失所的人們」的同情,然而他們每天同樣得為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辛苦勞作。

關於那個未老先衰的僱主未能讓懶散的飯桶擔任要職的事情,我們一無所知;他長期固定地用一個「助手」,只能使他的工作越來越糟。每個商店和工廠都有一個不斷淘汰的過程,僱主定期對員工進行考核、並解僱那些碌碌無為的人,任用有為的新人。不管時代怎麼變化,這個規律將保持不變:當工作艱苦、人員短缺的時候,僱主對員工的工作總是很滿意。但隨着公司規模擴大,將出現人浮於事的現象。這時只有最出色的人才能存留下來,個人利益將激發每個員工盡力做得最好——這些人才能完成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使命。

我認識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但他卻不善於處理自己的事務,對別人的工作也毫無益處。因為他一直神經質地懷疑他的僱主具有壓迫性或壓迫欲。他不能發號施令,也不會接受命令。對於這樣的人,我們能把送給加西亞的信託付給他嗎?即使我們這樣做了,他的回答也將是:「你自己去做吧!」

今晚,這個人還會穿着破舊的衣衫,頂着凜冽的寒風走在街上,四處尋找工作。認識他的人都不願意僱傭他,因為他是一個仇恨一切的反叛分子。他對外界發生的一切都無動於衷,唯一能影響他的是他那雙厚底的9號鞋。

當然,我清楚地知道,一個思想畸形的人比一個身體殘疾的人要可憐得多;我們還對另一些人感到同情,他們試圖經營自己的公司,他們的工作時間被嚴格限定,頭髮在一夜間變白,他們將為自己的懶散拖沓、無知愚昧和忘恩負義付出代價,並終將流離失所、饑寒交迫。

雖然我的話聽起來似乎有些嚴重,但道理確實如此。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肩負着「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使命,只是由於精神意志的限制,使大多數人難以勝任。在工作中,人們善於指使他人,但是當使命落到自己肩上時,他們卻不知所措。庸懶、愚昧和無能使他們百般推託,最終這些人將被社會所淘汰。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送信」的使命,無數之人為此而奔忙不息,你曾否考慮讓自己具備「把信送給加西亞」的這種精神呢?

把信送給加西亞

一種由主動性通往卓越的成功模式,全球銷量超過8億冊!一種流傳百年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一個關於送信的傳奇故事,蘊涵着企業成功和個人發展雙贏的真諦。一位英雄的故事揭示了成功的一種模式,故事中的英雄就是那個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今天,每一個企業都在呼喚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成為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尋找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重用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成為了今天職場的主旋律。該書堪稱一部成功學聖經。[1]

參考文獻

  1. 把信送給加西亞豆瓣讀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