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抗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築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根據設防類別結構類型烈度房屋高度 四個因素確定,而採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一級至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在中國建築業中,已經開始嚴格執行這個等級標準。[1]

[]

一般規定

各抗震設防類別的高層建築結構,其抗震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抗震等級甲類、乙類建築:當該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該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該地區的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當建築場地為Ⅰ類時,應允許仍按該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採取抗震構造措施;⑴框架柱應符合下列要求:①宜採用型鋼混凝土柱或鋼管混凝土柱;②柱端彎矩增大係數`Η_C`、柱端剪力增大係數`Η_VC`.應增大20%;⑵框架梁應符合下列要求:①梁端剪力增大係數≈「應增大20%;②梁端加密區箍筋構造最小配箍率應增大10%。⑶框支柱應符合下列要求:①宜採用型鋼混凝士柱或鋼管混凝土柱;②底層柱下端及與轉換層相連的柱上端的彎矩增大係數取1.8,其餘層柱端彎矩增大係數`Η_R`應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係數`Η_VR`應增大20%;地震作用產生的柱剪力增大係數取1.8,但計算柱軸壓比時可不計該項增大;⑷筒體、剪力牆應符合下列要求:抗震等級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最小配筋率應取為0.35%,底部加強部位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最小配筋率應取為0.4%;③約束邊緣構件縱向鋼筋最小構造配筋率應取為1.4%.配箍特徵值宜增大20%;構造邊緣構件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於1.2%;框支剪力牆結構的落地剪力牆底部加強部位邊緣構件宜配置型鋼,型鋼宜向上、下各延伸一層。⑸剪力牆和簡體的連梁應符合下列要求:①當跨高比不大於2時,應配置交叉暗撐;②當跨高比不大於1時,宜配置交叉暗撐;③交叉暗撐的計算和構造宜符合本書第10章10.7條的規定。

等級確定

建築結構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乙、丙、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建築的抗震設防類別劃分見國家標準《建築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的規定,也可見《建築抗震設計手冊》(1994年版)高層建築沒有丁類抗震設防。各抗震設防類別的高層建築結構,其抗震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1)甲類、乙類建築:當該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該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該地區的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當建築場地為Ⅰ類時,應允許仍按該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採取抗震構造措施;(4)抗震設計時,B級高度丙類建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按表3-12確定。(5)建築場地為Ⅲ、Ⅳ類時,對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的0.15G和0.30G的地區,宜分別按抗震設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時各類建築的要求採取抗震構造措施。(7)抗震設計時、與主樓連為整體的裙樓的抗震等級不應低於主樓的抗震等級;主樓結構在裙房頂部上、下各一層應適當加強抗震構造措施。(8)房屋高度大、柱距較大而柱中軸力較大時,宜採用型鋼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柱,或採用高強度混凝土柱。(9)高層建築結構中,抗震等級為特一級的鋼筋混凝土構件,除應符合一級抗震等級的基本要求外,尚應符台下列規定:⑴框架柱應符合下列要求:①宜採用型鋼混凝土柱或鋼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彎矩增大係數`Η_C`、柱端剪力增大係數`Η_VC`.應增大20%; ③鋼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區最小配箍特徵值`∧_V`,應按表5-13的數值增大0.02採用;全部縱向鋼筋最小構造配筋百分率,中、邊柱取1.4%,角柱取1.6%。⑵框架梁應符合下列要求:①梁端剪力增大係數≈「應增大20%; ②梁端加密區箍筋構造最小配箍率應增大10%。⑶框支柱應符合下列要求:①宜採用型鋼混凝土柱或鋼管混凝土柱; ②底層柱下端及與轉換層相連的柱上端的彎矩增大係數取L.8,其餘層柱端彎矩增大係數`Η_R`應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係數`Η_VR`應增大2U%;地震作用產生的柱剪力增大係數取1.8,但計算柱軸壓比時可不計該項增大; ③鋼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區最小配箍特徵值`∧_R`應按表5-13的數值增大0.03採用,且箍筋體積配箍率不應小於1.6%;全部縱向鋼筋最小構造配筋百分率取1.6%。⑷筒體、剪力牆應符合下列要求: 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最小配筋率應取為0.35%,底部加強部位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最小配筋率應取為0.4%; ③約束邊緣構件縱向鋼筋最小構造配筋率應取為1.4%.配箍特徵值宜增大20%;構造邊緣構件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於1.2%;框支剪力牆結構的落地剪力牆底部加強部位邊緣構件宜配置型鋼,型鋼宜向上、下 各延伸一層。⑸剪力牆和簡體的連梁應符合下列要求:①當跨高比不大於2時,應配置交叉暗撐; ②當跨高比不大於1時,宜配置交叉暗撐; ③交叉暗撐的計算和構造宜符合本書第10章10.7條的規定。

相關知識

地震烈度是國家主管部門根據地理、地質和歷史資料,經科學勘查和驗證,對中國主要城市和地區進行的抗震設防與地震分組的經驗數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設防類別分為甲、乙、丙、丁類建築,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房屋抗震設防烈度一般為8度。震級震級是表示地震強度所劃分的等級,中國把地震劃分為六級:小地震3級,有感地震3-4.5級,中強地震4.5-6級,強烈地震6-7級,大地震7-8級,大於8級的為巨大地震。區別與關聯地震震級與地震烈度是不同的概念。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區地面和各類建築物遭受一次地震影響破壞的強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對一定地點影響程度的一種度量。同一地震發生後,不同地區受地震影響的破壞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響破壞越大的地區,烈度越高。判斷烈度的大小,是根據人的感覺、家具及物品振動的情況、房屋及建築物受破壞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現的破壞現象等。影響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級、震源深度、震中距離、土壤和地質條件、建築物的性能、震源機制、地貌和地下水等。例如,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震級越高,烈度也越大。地震烈度(例如麥加利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壞程度的標度,與地震區域的各種條件有關,並非地震之絕對強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