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折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折衷

來自 圖蟲網 的圖片

折衷 一般意義是調和各方面的意見使之適中。例如:我倒有個折衷的辦法|寬猛折衷。也作"折中"。拼音:zhé zhōng,英文:compromise。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折衷 [1]

外文名稱 compromise, eclectic

別名 折中

拼音 zhé zhōng

釋義 調和各方面的意見使之適中

出處 《楚辭·九章·惜誦》

引證解釋

取正,用為判斷事物的準則。《楚辭·九章·惜誦》:"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與向服。"朱熹集注:"折中,謂事理有不同者,執其兩端而折其中,若《史記》所謂'六藝折中於夫子'是也。"宋 張淏 《雲谷雜記·侍郎徐公帖》:"予之所疑者,誰與折衷之。

"宋 葉適《題》:"夫欲折中天下之義理,必盡考詳天下之事物而後不謬。"梁啓超 《論湖南應辦之事》:"更折衷於古經古子之精華,略覽夫格致各學之流別。"調節使適中。《尸子》卷上:"聽獄折衷者, 皋陶 也。"《南史·江淹傳》:"君昔在尚書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寬猛能折衷。

"唐 韓愈《上張僕射第二書》:"乘之有道,步驟折中,少必無疾,老必後衰。"指調和不同意見或爭執。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設法調解,折中之後,許開一個窗。"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二章:"唐淑貞顧慮到將來的意外,討論之後,才折衷下來,由白知時立刻親筆起草,擬一個結婚廣告。"

相關詞語

折衷是非

zhé zhōng shì fēi。指對雙方爭執不下的事情進行調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