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捩花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捩花目是雙子葉植物綱,合瓣花亞綱下的一目。 灌木、喬木、藤本或草本。花通常5基數,稀4基數,4輪;兩性;輻射對稱,合瓣花冠;雄蕊貼生於花冠上;子房基部常具蜜腺盤,心皮2,合生或僅花柱合生而子房分離,珠被1層。[1]

本目包括龍膽科( Gentianaceae)、夾竹桃科( Apocy naceae)和蘿蓐科( Asclepia daceae)等6科。

形態特徵

灌木、喬木、藤本或草本。葉對生,稀輪生或互生,單葉,稀複葉,常無托葉。花兩性,稀單性,輻射對稱,稀兩側對稱;花萼常5裂,稀4或多達12裂,或無花萼;花冠合瓣,稀離瓣或無瓣,常5裂,稀4或多達16裂,花蕾時呈旋卷狀排列,或為覆瓦狀或鑷合狀排列;雄蕊多數5枚,少數1-4枚;子房上位,稀半下位,2室,稀1或多室,每室具胚珠1至多枚。果為蒴果漿果核果翅果蓇葖果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熱帶至溫帶地區,龍膽科在寒溫帶也有分布。

下級分類

6科:木犀科OLEACEAE,DESFONTAINIACEAE,馬錢科LOGANIACEAE,龍膽科GENTIANACEAE,夾竹桃科APOCYNACEAE,蘿藦科ASCLEPIADACEAE,除 DESFONTAINIACEAE 外,其餘5科我國均產,如下所述。

夾竹桃科約250屬,20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少數在溫帶地區。我國產46屬,176種,33變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及台灣省等沿海島嶼,少數分布於北部及西北部。

蘿藦科約180屬,2200種,分布於世界熱帶、亞熱帶,少數溫帶地區。我國產44屬,245種,33變種,分布於西南及東南部為多,少數在西北與東北各省區。

龍膽科約80屬700種,廣布世界各洲,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和寒溫帶。我國有22屬427種,絕大多數的屬和種集中於西南山嶽地區。其中以龍膽屬 Gentiana,獐牙菜屬 Swertia 以及肋柱花屬 Lomatoaonium 等屬的種類為最多。黃秦艽屬 Veratrilla,大鐘花屬 Megacodon 和口藥花屬 Jaeschkea 三屬是中國—喜馬拉雅地區的特有屬,而真正為我國特有的 屬僅有匙葉草屬 Latouchea,輻花屬 Lomatogoniopsis 兩屬。雖然我國特有屬很少,但特有種卻為數眾多,幾達國產種類的一半以上。這一特有現象在西南山嶽地區尤為顯著。龍膽屬 Gentiana 與報春花屬 Primula,杜鵑花屬 Rhododendron 通稱為「三大名花」,並在高山「五花草甸」的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馬錢科約28屬,550種,分布於熱帶至溫帶地區。鈎吻屬 Gelsemium Juss. 間斷分布到北美和亞洲東南部;Logania R. Br. 僅出現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馬錢屬Strychnos Linn.及醉魚草屬Buddleja Linn. 均廣泛分布於熱帶地區;其他屬只在局限範圍內有分布。我國產8屬,54種,9變種,分布於西南部至東部,少數西北部,分布中心在雲南。

木犀科約27屬,400餘種,廣布於兩半球的熱帶和溫帶地區,亞洲地區種類尤為豐富。我國產12屬,178種,6亞種,25變種,15變型,其中14種,1亞種,7變型系栽培,南北各地均有分布。連翹屬 Forsythia,丁香屬 Syrmga,女貞屬 Ligustrum 和木犀屬 Osmanthus 的絕大部分種類均產我國,故我國為上述各屬的現代分布中心。本科具有許多重要的藥用植物、香料植物、油料植物以及經濟樹種。

代表物種

夾竹桃NeriumindicumMill

常綠直立大灌木,高達5米,枝條灰綠色,含水液;葉3-4枚輪生。聚傘花序頂生,着花數朵;總花梗長約3厘米,被微毛;花梗長7-10毫米;苞片披針形,長7毫米,寬1.5毫米;花芳香;花萼5深裂,紅色,披針形,長3-4毫米,寬1.5-2毫米,外面無毛,內面基部具腺體;花冠深紅色或粉紅色,栽培演變有白色或黃色,花冠為單瓣呈5裂時,其花冠為漏斗狀,長和直徑約3厘米,其花冠筒圓筒形,上部擴大呈鐘形,長1.6-2厘米,花冠筒內面被長柔毛,花冠喉部具5片寬鱗片狀副花冠,每片其頂端撕裂,並伸出花冠喉部之外,花冠裂片倒卵形,頂端圓形,長1.5厘米,寬1厘米;花冠為重瓣呈15-18枚時,裂片組成三輪,內輪為漏斗狀,外面二輪為輻狀,分裂至基部或每2-3片基部連合,裂片長2-3.5厘米,寬約1-2厘米,每花冠裂片基部具長圓形而頂端撕裂的鱗片;雄蕊着生在花冠筒中部以上,花絲短,被長柔毛,花葯箭頭狀,內藏,與柱頭連生,基部具耳,頂端漸尖,藥隔延長呈絲狀,被柔毛;無花盤;心皮2,離生,被柔毛,花柱絲狀,長7-8毫米,柱頭近球圓形,頂端凸尖;每心皮有胚珠多顆。蓇葖2,離生,平行或並連,長圓形,兩端較窄,長10-23厘米,直徑6-10毫米,綠色,無毛,具細縱條紋;種子長圓形,基部較窄,頂端鈍、褐色,種皮被銹色短柔毛,頂端具黃褐色絹質種毛;種毛長約1厘米。花期幾乎全年,夏秋為最盛;果期一般在冬春季,栽培很少結果。

全國各省區有栽培,尤以南方為多,常在公園、風景區、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圍栽培;長江以北栽培者須在溫室越冬。野生於伊朗、印度、尼泊爾;現廣植於世界熱帶地區。

花大、艷麗、花期長,常作觀賞;用插條、壓條繁殖,極易成活。莖皮纖維為優良混紡原料;種子含油量約為58.5%,可榨油供制潤滑油。葉、樹皮、根、花、種子均含有多種配醣體,毒性極強,人、畜誤食能致死。

蘿藦Metaplexisjaponica(Thunb.) Makino

多年生草質藤本,長達8米,具乳汁;莖圓柱狀,下部木質化,上部較柔韌,表面淡綠色,有縱條紋,幼時密被短柔毛,老時被毛漸脫落。葉膜質,卵狀心形,長5-12厘米,寬4-7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心形,葉耳圓,長1-2厘米,兩葉耳展開或緊接,葉面綠色,葉背粉綠色,兩面無毛,或幼時被微毛,老時被毛脫落;側脈每邊10-12條,在葉背略明顯;葉柄長,長3-6厘米,頂端具叢生腺體。總狀式聚傘花序腋生或腋外生,具長總花梗;總花梗長6-12厘米,被短柔毛;花梗長8毫米,被短柔毛,着花通常13-15朵;小苞片膜質,披針形,長3毫米,頂端漸尖;花蕾圓錐狀,頂端尖;花萼裂片披針形,長5-7毫米,寬2毫米,外面被微毛;花冠白色,有淡紫紅色斑紋,近輻狀,花冠筒短,花冠裂片披針形,張開,頂端反折,基部向左覆蓋,內面被柔毛;副花冠環狀,着生於合蕊冠上,短5裂,裂片兜狀;雄蕊連生成圓錐狀,並包圍雌蕊在其中,花葯頂端具白色膜片;花粉塊卵圓形,下垂;子房無毛,柱頭延伸成1長喙,頂端2裂。蓇葖叉生,紡錘形,平滑無毛,長8-9厘米,直徑2厘米,頂端急尖,基部膨大;種子扁平,卵圓形,長5毫米,寬3毫米,有膜質邊緣,褐色,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1.5厘米。花期7-8月,果期9-12月。

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和甘肅、陝西、貴州、河南和湖北等省區。生長於林邊荒地、山腳、河邊、路旁灌木叢中。日本、朝鮮和蘇聯也有。

莖皮纖維堅韌,可造人造棉。「蘿藦 」中名,首次見於《唐本草》,後李時珍收載於《本草綱目》蔓草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