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效應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效應器是中國科技名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名詞解釋

神經中樞的活動經神經纖維傳導而最終產生作用的部位,如肌肉、分泌腺等。中樞的興奮經傳出神經而到達效應器,使之發生相應的活動,如肌肉收縮、腺體分泌。

解剖學特點

是反射弧的末一環節,是運動(效應)神經元軸突的末梢裝置,由中樞傳向效應器的神經衝動在此發生轉變,並傳至各種器官、肌肉或腺體,從而以一定的活動表現出來,所以稱為效應器。分布到骨骼肌的運動神經末梢,稱為軀體運動神經末梢;分布到內臟的運動神經末梢,稱為內臟運動神經末梢。軀體運動神經末梢與肌纖維接觸點稱運動終板(motorend-plate),是由運動神經末梢終末與所接觸的肌纖維區組成,又稱神經肌肉接頭。軸突在進入運動終板前失去髓鞘,分支形成一些突起附着在肌膜上。此處肌漿豐富,線粒體及細胞核增多。每條有髓纖維可支配幾條甚至上千條的肌纖維。內臟運動神經末梢分布於內臟和血管的平滑肌以及腺上皮細胞等處,纖維較細,無髓鞘,末梢分支呈串珠狀或膨大小結,附於平滑肌纖維或穿行於腺細胞間。

按神經末梢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軀體運動神經末梢和內臟運動神經末梢。運動神經末梢分布到骨骼肌纖維並和肌纖維緊密相貼組成運動終板。

內臟運動神經末梢分布在內臟的平滑肌和腺上皮細胞等處。神經纖維較細,無髓鞘,末梢分支呈叢狀;末端膨大成小結或扣環,包繞肌纖維或穿行於腺細胞之間。

神經末梢向肌纖維傳遞衝動,是由於神經纖維軸突終端膨大部分釋放化學介質(乙酰膽鹼),經過裂隙,作用於肌膜,使肌膜產生膜電位來完成的。

運動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叫做效應器。效應器是反射弧的一部分。反射弧分為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五個部分。若效應器受損,當人體受到外來傷害或刺激時,人體大腦皮層的神經中樞會感受的疼痛,但卻無法做出任何動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