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教學模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係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簡介

「模式」一詞是英文model的漢譯名詞。model還譯為「模型」、「範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對象在理論上的邏輯框架,是經驗與理論之間的一種可操作性的知識系統,是再現現實的一種理論性的簡化結構。最先將模式一詞引入到教學領域,並加以系統研究的人,當推美國的喬伊斯(B.Joyce)和韋爾(M.Weil)。

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1]活動的一種範式或計劃。」實際教學模式並不是一種計劃,因為計劃往往顯得太具體,太具操作性,從而失去了理論色彩。將「模式」一詞引入教學理論中,是想以此來說明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表現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

結構

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這五個因素之間有規律的聯繫着就是教學模式的結構。

分類

關於教育模式的分類,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出發有不同的分類。喬伊斯和威爾根據教學模式的理論跟根源,區分出四種類型的教學模式 :1.信息加工教學模式 2.人格(人性)發展教學模式 3.社會交往教學模式 4.行為修正教學模式。

國內對教學模式的分類也很多。有有的研究者把教學模式分成三類,一類是師生系統地傳授和學習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一類是教師輔導學生從活動中自己學習教學模式,還有一類是折中於兩者之間的教學模式。

理論依據

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範。不同的教育觀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學模式。比如,概念獲得模式和先行組織模式的理論依據是認知心理學[2]的學習理論,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論依據則是人的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理智與情感活動在認知中的統一。

教學目標

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的結構中教學目標處於核心地位,並對構成教學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約作用,它決定着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組合關係,也是教學評價的標準和尺度。正是由於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的這種極強的內在統一性,決定了不同教學模式的個性。不同教學模式是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

操作程序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它規定了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各步驟應當完成的任務。

實現條件

是指能使教學模式發揮效力的各種條件因素,如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環境、教學時間等等。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各種教學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評價方法和標準等。由於不同教學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達到的教學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條件不同,當然其評價的方法和標準也有所不同。除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套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外,有不少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評價方法和標準。

教學模式的特點

指向性

由於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圍繞着一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而且每種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不存在對任何教學過程都適用的普適性的模式,也談不上哪一種教學模式是最好的。評價最好教學模式的標準是在一定的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在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注意不同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性能,注意教學模式的指向性。

操作性

教學模式是一種具體化、操作化的教學思想或理論,它把某種教學理論或活動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簡化的形式反映出來,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比較抽象的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具體地規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有章可循,便於教師理解、把握和運用。

完整性

教學模式是教學現實和教學理論構想的統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結構和一系列的運行要求,體現着理論上的自圓其說和過程上的有始有終。

穩定性

教學模式是大量教學實踐活動的理論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活動帶有的普遍性規律。一般情況下,教學模式並不涉及具體的學科內容,所提供的程序對教學起着普遍的參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是教學模式是依據一定的理論或教學思想提出來的,而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又是一定社會的產物,因此教學模式總是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的水平聯繫,受到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制約。因此這種穩定性又是相對的。

靈活性

作為並非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體現某種理論或思想,又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操作的教學模式,在運用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科的特點、教學的內容、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師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細微的方法上的調整,以體現對學科特點的主動適應。

教學模式的功能

1.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樑

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係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着內在的邏輯關係的理論依據,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

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圖式和關係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2.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繫或關係;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係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歷史發展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每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只不過這裡有一個你採取的存在一個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了解教學模式的歷史發展有助於人們借鑑傳統和對當代各種新教學模式的理解,有助於人們把握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系統完整的教學模式是從近代教育學形成獨立體系開始的,「教學模式」這一概念與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出現。不過在中外教學實踐和教學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學模式的雛形。

古代教學的典型模式就是傳授式,其結構是「講—聽—讀—記—練」。其特點是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書中文字與教師的講解幾乎完全一致,學生對答與書本或教師的講解一致,學生是靠機械的重複進行學習

到了17世紀,隨着學校教學中自然科學內容和直觀教學法的引入,班級授課制度的實施,夸美紐斯提出應當把講解、質疑、問答、練習統一於課堂教學中,並把觀察等直觀活動納入教學活動體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記憶—理解—判斷」為程序結構的教學模式。

19世紀是一個科學實驗興旺繁榮的時期。赫爾巴特的理論在相當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科學發展的趨勢。他從統覺論出發,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當新經驗已經構成心理的統覺團中概念發生聯繫時,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所以教師的任務就是選擇正確的材料,以適當的程序提示學生,形成他們的學習背景或稱統覺團。從這一理論出發,他提出了「明了—聯合—系統—方法」的四階段教學模式。以後他的學生萊因又將其改造為「預備—提示—聯合—總結—應用」的五階段教學模式。

以上這些教學模式都有一個共性,它們都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片面強調灌輸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壓抑和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在19世紀20年代,隨着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強調個性發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與流行,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挑戰,應運而生的杜威的實用主義的教育理論得到了社會的推崇,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模式向前推進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做中學」為基礎的實用主義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創設情境—確定問題—占有資料—提出假設—檢驗假設」。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學模式單一化的傾向,彌補了赫爾巴特教學模式的不足,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活動教學,促進學生髮現探索的技能,獲得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闢了現代教學模式的新路。

當然,實用主義教學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學過程和科學研究過程等同起來,貶低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片面強調直接經驗的重要性,忽視知識系統性的學習,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受到了社會的強烈批評。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面臨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戰,促進人們利用新的理論和技術去研究學校教育和教學問題。現代心理學和思維科學對人腦活動機制的揭示,發生認識論對個體認識過程的概括,認知心理學對人腦接受和選擇信息活動是研究,特別是系統論、控制論、信息加工理論等的產生,對教學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給教學模式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因此這一階段在教育領域出現了許多的教學思想和理論,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

發展趨勢

1.從單一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發展

自從赫爾巴特提出「四段論」教學模式以來,經過其學生的實踐和發展逐漸以「傳統教學模式」的名稱成為20世紀教學模式的主導。以後杜威打着反傳統的旗號,提出了實用主義教學模式,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直在「傳統」與「反傳統」之間來回擺動。50年代以後,由於新的教學思想層出不窮,再加上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使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模式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據喬伊斯和韋爾1980年的統計,教學模式有23種之多,其中我國提出的教學模式就有10多種。

2.由歸納型向演繹型教學模式發展

歸納型教學模式重視從經驗中總結、歸納,它的起點是經驗,形成思維的過程是歸納。演繹型教學模式指的是從一種科學理論假設出發,推演出一種教學模式,然後用嚴密的實驗來驗證其效用。它的起點是理論假設,形成思維的過程是演繹。歸納型教學模式來自於教學實踐的總結,不免有些不確定性,有些地方還不能自圓其說。而演繹型教學模式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能夠自圓其說,有自己完備的體系。

3.由以「教」為主向重「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發展

傳統教學模式都是從教師如何去教這個角度來進行闡述,忽視了學生如何學這個問題。杜威的「反傳統」教學模式,使人們認識到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由此開始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研究。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是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對教學的參與,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設計「教」與「學」的活動。

4.教學模式的日益現代化

在當代教學模式的研究中,越來越重視引進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理論、新成果。有些教學模式已經開始注意利用電腦等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成果,教學條件的科學含量越來越高,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學條件設計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新時代教師的使命與擔當 ,搜狐,2020-09-16
  2. 心理學發展現狀與趨勢,搜狐,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