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教政體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教政體制(即教會體制),是指基督教在其教內實行的組織原則和管理制度。各基督教派根據其對《新約》中記載有關基督教會組織的解釋或其教會的性質和職能而制定。一般分三種制度:主教制、長老制和公理制,有很少數的教派實行混合制度。

聖誕節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為慶祝耶穌誕生,定於每年的12月25日為聖誕日[1].12月24日通常稱為聖誕夜,一般教堂都要舉行慶祝耶穌降生的夜禮拜(根據聖經耶穌降生於晚上),禮拜中專門獻唱《聖母頌[2]》或《彌賽亞》等名曲。

主教制

主教制(Episcopal polity)是基督宗教中最古老的制度,教會中最高的權威為主教(bishop,或譯為監督),該詞源自希臘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由上往下)及「skopos」(觀察者),意為監督者(overseer)。

天主教和東正教設有三級聖品制的聖秩聖事(holy orders),在主教之下,設有司鐸(priest/elder,或譯為長老、司祭、神父)和執事(deacon,或譯為助祭),形成以主教為首的階級制度。教會按地域劃分教區,教區的主教主管其內一切行政和教務工作。

實行主教制的教會主要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及東部其他較小古老公教會、基督新教的聖公宗和部分路德宗教會及循道宗等。基督新教實行的主教制度源自天主教,不同的主要是基督新教的主教可以結婚。現基督新教中,完全實行主教制的新教宗派只有普世聖公宗;而信義宗則由各區會自行修訂及使用主教制的細則。

長老制

長老制(Presbyterian polity,或稱代議制、議會制)由約翰·加爾文所提倡,是《新約聖經》提及的職銜。主張教會是由信徒群眾所組成,是一個以議會形式管理地區教會的制度。議會內的成員由各分堂選出長老(Elder),代表該堂出席會議。在堂會中設牧師(Minister/Pastor)、執事和長老等職位,共同處理教會事務。改革宗實行長老制,而有些實行長老制的教會所實行的長老制具體規章則有所不同。

公理制

公理制(Congregational polity,又稱會眾制)由很多英美清教徒所提倡,主張堂會有獨立主權,基督才是會眾元首。堂會的主任牧師(Senior Pastor)為教會內最高的決策者,由信徒民主選聘。教會一切內部事務由會眾決議,具體制度和禮儀也由會眾釐定。很多歷史比較新的教會也採用公理制,例如浸會、公理會、神召會、貴格會以及不少獨立教會。一些公理制的教會自願在地區上組成一個無領導和從屬之分的聯會,以聯繫該宗派的和分堂。公理制有一個缺點,就是常常做成教會之間的交往和合作愈來愈少,最後甚至會使一些教會脫離其宗派獨立,造成宗派主義以及教會分裂。

視頻

教政體制 相關視頻

教會體制(呂)20
東正教教堂鐘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