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印象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是法國藝術評論家費利克斯·費內翁(Félix Fénéon)在1886年創造的一個術語,用來形容由法國畫家喬治·秀拉引發的藝術運動。

歷史

喬治·秀拉的最重要代表作《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1]標誌着新印象派這項運動開始,它於巴黎獨立者沙龍展覽首度問世。法國的摩登時代高峰期大約於這個時候出現,許多畫家都在尋找新的藝術技巧。新印象派的追隨者,尤其是受到現代都市場景、風景和海岸所吸引。根據科學的解釋,影響了新印象派的象徵是當代藝術線條和色彩點彩畫派經常被提到,因為它開始占據新印象派主導地位。

特徵

新印象派出現後,喬治·秀拉和他的追隨者開始完善印象派藝術對於光線的描述,當時新印象派畫家企圖使用網絡結構來營造出持久感。經過進一步修正後,喬治·秀拉成立了光學視覺的最新構想。

19世紀後期,米歇爾·歐仁·謝弗勒爾(Michel Eugène Chevreul)和其他科學家發展出的色彩理論的發展對新印象派引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塑造出新印象派風格。奧格登·魯德(Ogden Rood)的著作《現代色彩學》對於藝術工業應用產生影響,承認彩色與色素之間的不同。雖然前者的混合物產生白色或灰色這種顏色,後者則產生陰暗的顏色。作為新印象派畫家,不得不使用彩色顏料 。為了避免混濁在一起,畫家只使用純色,不在調色盤上調混顏色,中間色是觀賞者眼中自然混合而產生的,從遠處觀看時,這些色點形成一個整體的色彩,符合實際的光照條件[2]

初期發展

在新印象派運動的開始時,新印象派藝術未受到世界各地民眾的歡迎。1886年,喬治·秀拉首次展出他最著名的作品《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獲得壓倒性的負面評價。這件藝術品引起騷動,被譏笑為「瘋人院」和「醜聞」。

新印象派藉由小色點組成一個整體畫面被認為比其之前的印象派運動更有爭議。印象派以捕捉稍縱即逝的瞬間及粗糙筆觸而臭名昭著。新印象派引起類似的反應,精心計算規律性筆觸被視為過於機械化。這種繪畫風格遠離19世紀當時大眾普遍接受的觀念。

視頻

新印象派 相關視頻

【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喬治·修拉
怎麼欣賞《大碗島上的星期天下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