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唐書·列傳·卷六十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唐書·列傳·卷六十三出自《新唐書》,此書是北宋時期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合撰的一部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紀10卷,志50卷,表15卷,列傳150卷。《新唐書》前後修史歷經17年,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1]

原文

二李馬路

  李嗣業,字嗣業,京兆高陵人。長七尺,膂力絕眾。開元中,從安西都護來曜 討十姓蘇祿,先登捕虜,累功署昭武校尉。後應募安西,軍中初用陌刀,而嗣業尤 善,每戰必為先鋒,所向摧北。馬靈察為節度,出戰必與俱。高仙芝討勃律,署嗣 業及中郎將田珍為左右陌刀將。時吐蕃兵十萬屯娑勒城,據山瀕水,聯木作郛,以 扼王師。仙芝潛軍夜濟信圖河,令曰:「及午破賊,不者皆死。」嗣業提步士升山, 頹石四面以擊賊,又樹大旗先走險,諸將從之。虜不虞軍至,因大潰,投崖谷死者 十八。鼓而驅至勃律,禽其主,平之。授右威衛將軍。從平石國及突騎施,以跳蕩 先鋒加特進。虜號為「神通大將」。

  初,仙芝特以計襲取石,其子出奔,因構諸胡共怨之,以告大食,連兵攻四鎮。 仙芝率兵二萬深入,為大食所敗,殘卒數千。事急,嗣業謀曰:「將軍深履賊境, 後援既絕,而大食乘勝,諸胡銳於斗,我與將軍俱前死,尚誰報朝廷者?不如守白 石嶺以為後計。」仙芝曰:「吾方收合餘盡,明日復戰。」嗣業曰:「事去矣,不 可坐須菹醢。」即馳守白石,路既隘,步騎魚貫而前。會拔汗那還兵,輜餉塞道不 可騁,嗣業懼追及,手梃鏖擊,人馬斃仆者數十百,虜駭走,仙芝乃得還。表嗣業 功,進右金吾大將軍,留為疏勒鎮使。城一隅阤,屢築輒壞,嗣業祝之,有白龍見, 因其處蕝祠以祭,城遂不壞,漢耿恭故井久涸,禱已,泉復出。初討勃律也,通道 蔥領,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識者以為至誠所感雲。

  天寶十二載,加驃騎大將軍。入朝,賜酒玄宗前,醉起舞,帝寵之,賜彩百、 金皿五十物、錢十萬,曰:「為解酲具。」

  安祿山反,肅宗追之,詔至,即引道,與諸將割臂盟曰:「所過郡縣,秋毫不 可犯。」至鳳翔,上謁,帝喜曰:「今日卿至,賢於數萬眾。事之濟否,固在卿輩。」 乃詔與郭子儀、僕固懷恩掎角。常為先鋒,以巨咅笞斗,賊值,類崩潰。進四鎮、 伊西、北庭行軍兵馬使。廣平王收長安,嗣業統前軍,陣於香積祠北。賊酋李歸仁 擁精騎薄戰,王師注矢逐之,走未及營,賊大出,掩追騎,還蹂王師,於是亂不能 陣。嗣業謂子儀曰:「今日不蹈萬死取一生,則軍無類矣。」即袒持長刀,大呼出 陣前,殺數十人,陣復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長柯斧堵進,所向無前。歸仁匿兵營 左,覘軍勢,王分回紇銳兵擊其伏,嗣業出賊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斬首六萬級, 填澗壑死幾半,賊東走,遂平長安。進收東都,嗣業戰多。乃與張鎬、魯炅、來瑱、 嗣吳王祗、李奐略定諸州。兼衛尉卿,封虢國公,實封戶二百。兼懷州刺史、北庭 行營節度使。

  與子儀等圍相州,師耄,諸將無功,獨嗣業被堅數奮,為諸軍冠。中流矢,臥 帳中,方愈,忽聞金鼓聲,知與賊戰,大呼,創潰,血流數升卒。諡曰忠勇,贈武 威郡王,給靈輿護還在所。葬日,使中人臨吊,中朝臣祖泣,塋給掃除十戶。嗣業 忠毅憂國,不計居產,有宛馬十疋,前後賞賜,皆上於官以助軍雲。

  子佐國,襲爵,歷丹王府長史。卒,推嗣業功,贈宋州刺史。

  馬璘,岐州扶風人。少孤,流蕩無業所。年二十,讀漢馬援傳,至「丈夫當死 邊野,以馬革裹屍而歸」,慨然曰:「使吾祖勳業墜於地乎?」開元末,挾策從安 西節度府,以奇勞,累遷金吾衛將軍。

  至德初,王室多難,統精甲三千,自二庭赴鳳翔。肅宗奇之,委以東討。初戰 衛南,以百騎破賊五千眾。從李光弼攻洛陽,史朝義眾十萬陣北邙山,旗鎧照日, 諸■疑,未敢擊。璘率部士五百,薄賊屯,出入三反,眾披靡,乘之,賊遂潰。光 弼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見以少擊眾,雄捷如馬將軍者!」遷試太常卿。

  明年,吐蕃寇邊,詔璘移軍援河西。懷恩之叛,璘引還,間關轉斗至鳳翔,虜 圍已合,節度使孫志直嬰城守。璘令士持滿外向,突入縣門,不解甲出戰,背城陣。 虜潰,率輕騎追之,斬數千級,漂血丹渠。帝引見尉勞,擢兼御史大夫。

  永泰初,拜四鎮行營節度、南道和蕃使。俄檢校工部尚書,北庭行營、邠寧節 度使。元日,有卒犯盜,或曰宜赦,璘曰:「赦之,則人將伺其日為盜。」遂戮之。 天大旱,里巷為土龍聚巫以禱,璘曰:「旱由政不修。」即命撤之。明日雨,是歲 大穰。未幾,徙涇原,權知鳳翔、隴右節度副使,四鎮、北庭如舊,復以鄭、潁二 州隸之。

  大曆八年,吐蕃內寇,渾瑊戰宜祿,不利。璘設伏潘原,與瑊合擊破之,俘級 數萬。進檢校尚書右僕射。明年,入朝,求宰相,以檢校左僕射知省事,進撫風郡 王。十一年,卒於軍,年五十六。贈司徒,諡曰武。

  璘少學術,而武干絕倫。遭時屯棘,以忠力奮。在涇八年,繕屯壁,為戰守具, 令肅不殘,人樂為用,虜不敢犯,為中興銳將。初,涇軍乏財,帝諷李抱玉讓鄭、 潁,璘因得裒積,且前後賜賚無算,家富不貲。治第京師,侈甚,其寢堂無慮費錢 二十萬緡。方璘在軍,守者覆以油幔。及喪歸,都人爭入觀,假稱故吏入赴吊者日 數百。德宗在東宮聞之,不喜。及即位,乃禁第捨不得逾制,詔毀璘中寢及宦人劉 忠翼第。璘家懼,悉籍亭館入之官。其後賜群臣宴,多在璘山池。而子弟無行,財 亦尋盡。

  李抱玉,本安興貴曾孫,世居河西,善養馬。始名重璋,閒騎射,少從軍。其 為人沈毅有謀,尤忠謹,李光弼引為裨校。天寶末,玄宗以其戰河西有功,為改今 名。祿山亂,守南陽,斬賊使。至德二載,上言:「世占涼州,恥與逆臣共宗。」 有詔賜之姓,因徙籍京兆,舉族以李為氏。進至右羽林大將軍,知軍事,擢陳鄭潁 亳節度使。史思明已破東都,凶焰勃然,鼓而行,自謂無前。光弼壁河陽拒之,使 抱玉守南城。賊急攻,抱玉縱奇兵出,表里俘殺甚眾。賊乃捨去,從光弼戰,大敗, 因不能西。差功第一,封欒城縣公。代宗立,兼澤潞節度使,統相、衛、儀、邢十 一州兵。以功授司空,兼兵部尚書,武威郡王。懇辭王爵,徙涼國公,進司徒。

  廣德中,吐蕃入寇,帝次陝,群盜遍南山五穀間,東距虢,西抵岐,椎剽不勝 計。詔太子賓客薛景仙為南山五溪谷防禦使,引兵招捕,久不克。更詔抱玉討賊。 抱玉盡得賊株柢蹊隧,分兵守諸谷,使牙將李崇客精騎四百,自桃林、虢川襲之。 賊帥高玉脫身走城固,山南西道張獻誠禽以獻,悉索支黨斬之。不閱旬,五穀平。 即詔抱玉權鳳翔、隴右節度,抱玉懇讓司徒,故以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河西、隴右副元帥。又讓僕射,故還為兵部尚書。

  大曆二年,來朝。久之,加山南西道副元帥兼節度使,屯鷫厔。抱玉兼三節度、 三副元帥,位望隆赫。乃上言:「隴坻達扶、文,綿地二千里,虜孔道不一,梁、 岷重則關輔輕。願擇能臣,帥西道當一面,臣得專事關、隴。」帝多其讓,許之。 抱玉在鎮十餘年,雖無破虜功,而禁暴安人,為將臣之良。卒,年七十四,贈太保, 諡曰昭武。

  從父弟抱真。抱真字太玄,沈慮而斷。抱玉屬以軍事,授汾州別駕。僕固懷恩 反,陷焉,挺身歸京師。代宗以懷恩倚回紇,所將朔方兵精,憂之,召抱真問狀, 答曰:「郭子儀嘗領朔方軍,人多德之。懷恩欺其下曰,『子儀為朝恩所殺。』今 起而用,是伐其謀,兵可不戰解也。」既而懷恩敗,如抱真策。遷殿中少監、陳鄭 澤潞節度留後。既謝,因言:「百姓勞逸在牧守,願得一州以自試。」更授澤州刺 史,兼澤潞節度副使。徙懷州,仍為懷澤潞觀察留後,凡八年。

  抱真策山東有變,澤、潞兵所走集,乘戰伐後,賦重人困,軍伍雕刓,乃籍戶 三丁擇一,蠲其徭租,給弓矢,令閒月得曹偶習射,歲終大校,親按籍第能否賞責。 比三年,皆為精兵,舉所部得成卒二萬,既不稟於官,而府庫實。乃曰:「軍可用 矣。」繕甲淬兵,遂雄山東,天下稱昭義步兵為諸軍冠。久之,為澤潞節度行軍司 馬。會昭義節度李承昭病,詔抱真權磁邢兵馬留後。德宗嗣位,檢校工部尚書,領 昭義節度使。

  建中中,田悅反,圍邢及臨洺,詔抱真與河東馬燧合神策兵救之,敗悅於雙岡, 斬其將楊朝光,又破之臨洺,遂解臨洺、邢之圍。以功檢校兵部尚書。復與悅戰洹 水,走之。進圍魏,悅戰城下,大敗。進檢校尚書右僕射。會硃滔、王武俊反,救 悅,抱真退保魏。帝蒼卒狩奉天,聞問,諸將皆哭,各引麾下還屯。於時,李希烈 陷汴,李納反鄆,李懷光相次反河中,抱真獨以數州截然橫絕潰叛中,離沮其奸, 為群盜所憚。

  興元初,檢校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繇倪國公進義陽郡王。硃滔悉幽薊 兵與回紇圍貝州,以應硃泚。而希烈既竊名號,則欲臣制諸叛,眾稍離。天子下罪 己詔,並赦群盜。抱真乃遣客賈林以大義說武俊,使合從擊滔,武俊許諾,而內猶 豫。抱真將自造其壁,諉軍事於司馬盧玄卿曰:「吾此行,系時安危,使遂不還, 部勒以聽天子命,惟子;勵兵東向,雪吾之恥,亦唯子。」即以數騎馳入見武俊, 曰:「泚、希烈爭竊帝號,滔攻貝州,此其志皆欲自肆於天下。足下既不能與競長 雄,舍九葉天子而臣反虜乎?且詔書罪己,禹、湯之心也。方上暴露播越,公能自 安乎?」因持武俊,涕下交頤,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退臥帳中,甘寢久之。武 俊感其不疑,乃益恭,指心誓天曰:「此身已許公死矣!」食訖,約為昆弟而別。 旦日合戰,大破滔經城。進檢校司空,實封六百戶。貞元初,朝京師,詔還所鎮。

  抱真喜士,聞世賢者,必欲與之游,雖小善,皆卑禮厚幣數千里邀致之,至無 可錄,徐徐以禮謝。會天下稍無事,乃飾台沼以自娛。好方士,謂不死可致。有孫 季長者為治丹,且曰:「服此當仙去。」抱真表署幕府。嘗語左右曰:「秦、漢君 不偶此,我乃得之,後升天,不復見公等矣。」夜夢駕鶴,寤而刻寓鶴,衣羽服, 習乘之。後益惑厭勝,因疾,請降官,七讓司空,還為左僕射。餌丹二萬丸,不能 食,且死,醫以彘肪谷漆下之。疾少間,季長曰:「危得仙,何自棄也?」益服三 千丸,卒,年六十二。

  其子殿中侍御史緘匿喪,與其屬盧會昌元仲經謀,會諸將,仲經詭抱真令曰: 「吾疾不任事,令緘典軍,勉佐之。」副使李說及諸校俯首,皆嘸曰;「諾。」緘 盛服出,眾拜之,悉發府庫勞軍。會昌即為抱真表,翌日,令諸將署章,請以節付 緘。天子已聞抱真喪,遣使者馳入軍,詔以事屬大將王延貴。緘謾若抱真疾,請詰 朝見,凡三日,緘乃出見使者,陳兵甚嚴。使者曰:「朝廷已知公薨,詔以兵屬延 貴,君速歸發喪。」緘愕然,謂諸將曰:「詔不許,若何?」眾不對。乃遽以印鑰 上監軍,始發喪。使者趣延貴視事,護緘赴東都,仲經逃諸外,捕殺之,會昌得不 坐。始,緘遣將陳榮以書抵武俊,假其財。武俊怒曰;「吾與乃公善者,恭王命, 非同惡也。今聞已亡,誰詐其子使不俟朝制邪?」囚榮而讓緘焉。詔贈抱真太保。

  路嗣恭,字懿範,京兆三原人,始名劍客,以世廕為鄴尉。席豫黜陟河朔,表 為蕭關令,連徙神烏、姑臧二縣,考績為天下最。玄宗以為可嗣漢魯恭,因賜名。 轉渭南令,主杜化、東陽二驛。時關畿用兵,使人系道,嗣恭儲具有素,而民不擾。 後為郭子儀朔方節度留後,大將孫守亮擁重兵,驕蹇不受制,嗣恭因稱疾,守亮至, 即殺之,一軍皆震。永泰三年,檢校刑部尚書,知省事。出為江西觀察使,以善治 財賦稱。有賈明觀者,素事魚朝恩,朝恩誅,當坐死,宰相元載納其賂,遣效力江 西,將行,居民數萬懷瓦石候擊,載諭市吏禁止,乃得去。魏少游畏載,常回容之, 及嗣恭代少游,即日杖死。

  大曆八年,嶺南將哥舒晃殺節度使呂崇賁,五嶺大擾。詔嗣恭兼嶺南節度使, 封冀國公。嗣恭募勇敢士八千人,以流人孟瑤、敬冕為才,擢任之。使瑤督大軍當 其沖,冕率輕兵由間道出不意,遂斬晃及支黨萬餘,築屍為京觀。俚洞魁宿為惡者, 皆族夷之。還為檢校兵部尚書,復知省事。嗣恭起州縣吏,以課治進至顯官,及晃 事株戮舶商,沒其財數百萬私有之,代宗惡焉,故賞不酬功。德宗立,陰賕宰相楊 炎,炎錄前效,更拜兵部尚書、東都留守。俄加懷鄭汝陝河陽三城節度、東都畿觀 察使。卒,年七十一,贈左僕射。子應、恕。

  應,字從眾,以廕為著作郎。貞元初,出為虔州刺史,詔嗣父封。鑿贛石梗嶮 以通舟道。德宗時,李泌為相,號得君。帝嘗曰:「誰於卿有恩者,朕能報之。」 泌乃言:「「曩為元載所疾,謫江西,路嗣恭與載厚,臣嘗畏之。會與其子應並驅, 馬齧其脛,臣惶恐不自安,應閟不言,勉起見父。臣常愧其長者,思有以報。」帝 曰:「善。」即日加應檢校屯田郎中,服金紫。累遷宣歙池觀察使,封襄陽郡王。 李錡反,應發鄉兵救湖、常二州,以故錡不能拔。元和六年,以疾授左散騎常侍, 卒,諡曰靖。

  恕,字體仁。從嗣恭討哥舒晃,授檢校工部員外郎,得從便宜,擢降將伊慎用 之。賊平,恕功多。嗣恭節度河陽也,恕為懷州刺史,年才三十,楊炎用捍魏博, 為時嗤詆。累遷鄜坊、宣歙觀察使。坐事貶吉州刺史。以右散騎常侍致仕,卒,贈 洪州都督。

譯文

李嗣業的字叫嗣業,京兆府高陵縣人,身高七尺,力大超群。開元年間,跟隨安西都護來曜征伐十姓蘇祿,他首先登上城堡又抓獲了俘虜,積累功勞被封為昭武校尉。後來被召募到安西,軍隊中開始使用長刀、李嗣業特別善於使用,每次戰鬥必定擔任先鋒,所向無敵。馬靈鮞任節度,每次出兵都帶他一起去。

  高仙芝征伐勃律國,任命李嗣業和中郎將田珍為左右陌刀將。當時吐蕃十萬軍隊駐紮在娑勒城,靠山臨河,用木材修成城寨,來抵禦唐軍。高仙芝夜裡偷渡信圖河,下命令說:「到中午打敗敵人,不然都處死。」李嗣業率步兵登上高山,往下推石頭砸死敵軍,又扛着大旗帶頭沖向險路,眾將都跟着他。敵軍沒料到唐軍突然來了,因此大敗,跳到山崖下摔死的有十分之八。他們乘勝進軍到了勃律國,抓住了他們的國王,討平了他們的國家。李嗣業被封為右威衛將軍。後又跟着高仙芝討平了石國和突騎施,任跳蕩先鋒加封特進官。敵軍稱他叫「神通大將」。

  先前,王仙芝靠用計偷襲攻占了石國,石國國王的兒子逃跑了,就挑撥各族都恨高仙芝,並告訴了大食國,他們聯合軍隊來進攻四鎮。高仙芝率兩萬軍隊深入進攻,被大食軍打敗,殘兵只幾千人。

  情況緊急,李嗣業對高仙芝謀劃說:「您率兵深入敵境,後無援兵,大食軍乘勝進攻,他們其他各族軍隊也將勇猛敢斗,我和您都前去戰死了,誰來報效國家呢?

  不如退守白石嶺考慮退兵。」高仙芝說:「我正召集被打散的軍隊,明天再和他們交戰。」李嗣業說:「大勢已去,不能坐等殺頭。」於是立即趕去扼守白石嶺,路狹窄,步、騎兵一個跟着一個前進,遇上拔汗那先退兵,輜重車堵住了道路不能過,李嗣業怕被追上,手拿大棒打他們,士兵和馬匹被打倒的有幾十上百,拔汗那的異族軍嚇跑了,高仙芝才得以生還。高仙芝奏報了李嗣業的功勞,提升他為右金吾大將軍,留任疏勒鎮使。城牆有個角落崩塌了,多次修好後又塌了,李嗣業在那裡禱告,有條白龍出現了,因此在那裡建祠祭祀,城牆就不塌了。漢代耿恭的舊井長期乾涸,他祈禱以後,泉水又有了。開始討伐勃律國時,在蔥嶺上開路,有塊大石頭堵住了道路,他用腳一蹬,石頭就滾到深谷里去了,記載這事的人認為是他的誠心使上天感動了。

  天寶二十年(753),加封驃騎大將軍。進京朝拜時,唐玄宗當面賜酒給他喝,他因酒醉起身拜舞,皇帝為表示對他的寵信,賞給他一百匹綢緞、五十件金器、錢十萬貫,說道「:這是給你解酒的。」

  安祿山反叛了,唐肅宗調他回來,詔書一到他就率軍上路,並和眾將割破手臂起誓說:「路過的地方,一草一木都不能動。」到達鳳翔後,拜見了皇帝,皇帝高興地說「:現在你來了,勝過幾萬軍隊,討賊能否成功,全靠你們。」於是下詔命他和郭子儀、僕固懷恩配合。他常常擔任先鋒,用大棒揮擊,叛軍碰到了,都被打敗了。又升任四鎮、伊西、北庭行軍兵馬使。

  廣平王收復長安的時候,李嗣業率前軍,在香積祠北邊列陣。叛軍將領李歸仁率精銳騎兵來挑戰,唐軍用箭射退他們後就派騎兵追趕他們,他們還沒跑到敵軍營地,敵軍大舉出擊,掩殺追擊的唐軍騎兵,逃回的騎兵沖亂了唐軍,因此軍陣亂了。李嗣業對郭子儀說「:現在不拚死求生,全軍就完了。」立刻脫掉衣服手持長刀,大喊着衝到陣前,殺死了幾十名叛軍,唐軍軍陣才又整頓好了。他率兩千步兵持長刀、長柄斧並排前進,所向無敵,李歸仁將軍隊埋伏在軍營左邊,窺測形勢,廣平王命回紇精兵進攻叛軍的伏兵,李嗣業也從敵軍背後夾攻,從中午戰到太陽偏西,殺頭六萬顆,死在山澗山谷中的將近一半,叛軍東逃,於是收復了長安。後又進兵收復洛陽,李嗣業作戰最多。接着又和張鎬、魯炅、來調、嗣吳王李祗、李奐平定了各州。他被任命兼任衛尉卿,封為虢國公、食實封兩百戶。

  以後又兼任懷州刺史、北庭行營節度使。

  後來和郭子儀等圍攻相州,軍隊疲倦了,眾將都沒能建功,只有李嗣業穿鎧甲多次奮勇殺敵,在眾軍中數第一。後被流箭射中,躺在營帳里,傷快好了,突然聽見了發令的鐘鼓,他知道是在和叛軍作戰,就大喊殺敵,傷口又破開了,流了幾升血後去世了。皇帝賜給他諡號叫忠勇,贈官武威郡王,派靈車護送回任所。下葬的那天,又派宦官去弔唁,朝中大臣哭着為他致哀,他的墓地安排十戶人家常年清掃。據說李嗣業忠心為國,不置家財,只有大宛馬十匹,先後賞給他的東西,他都交給官府來補充軍費。

  他的兒子李佐國,繼承了他的爵位,任官到丹王府長史。他兒子去世後,為嘉獎李嗣業的功績,贈官為宋州刺史。[2]

作品編纂

《新唐書》主要作者宋祁、歐陽修是北宋一代文宗,著名文學家。宋祁及其兄宋庠,在當時有「二宋」之稱,宋人《東軒筆錄》說宋祁「博學能文,天資蘊籍」;歐陽修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為其特長。

參加編撰《新唐書》的其它作者,也都為北宋時期名家高手。宋仁宗嘉佑年間曾公亮《進新唐書表》中所列之范鎮、王疇宋敏求劉羲叟等,都是當時文壇知名人物。范鎮曾為翰林學士,文筆流暢,有《東齋紀事》等百餘卷流傳於世。王疇文辭嚴麗,一向為世所稱。宋敏求為北宋一代掌故大家,富於藏書,曾編《唐大詔令集》和《長安志》,對唐史十分熟悉。劉羲叟是著名天文學家,後來曾助司馬光編《資治通鑑》,《新唐書》用這些人主筆,自然文采粲然,體例嚴謹。另一方面,宋、歐等人在修《新唐書》時,態度也很認真。歐陽修負責〈本紀〉、〈志〉、〈表〉部分,撰稿六、七年。宋祁的〈列傳〉部分時間更長,前後長達十餘年。認真謹嚴的態度,體例和筆法、風格上顯得比《舊唐書》完整嚴謹得多。另外,《新唐書》在列傳的標名上也作了歸納整理,如把少數民族仕唐將領合併到「諸夷蕃將傳」中;把割據的藩鎮也歸到一起來寫等等。這樣,就使得眉目更為清楚。 《新唐書》以清新質樸的語言特點為後世人賞識。也有了巨大的影響。[3]

作品影響

《新唐書》是我國正史體裁史書的一大開創,在體例上第一次寫出了《兵志》、《選舉志》,系統論述唐代府兵等軍事制度科舉制度。為以後《宋史》等所沿襲。自司馬遷創紀、表、志、傳體史書後,魏晉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書》始又恢復了這種體例的完整性。以後各朝史書,多循此制,這也是《新唐書》在我國史學史上的一大功勞。[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