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泉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泉鎮隸屬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地處連城縣南部,東南與廟前鎮相連,東北與莒溪鎮接壤,西與上杭南陽鎮毗鄰,西北與連城縣朋口鎮相連,距連城縣城42.6千米,區域總面積185.39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新泉鎮戶籍人口為31934人。

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新泉(含今廟前鎮全境及莒溪部分村)從長汀縣古田鄉六團析出;1999年10月,由新泉鄉改為新泉鎮。截至2020年6月30日,新泉鎮轄19個行政村。

截至2019年末,新泉鎮有工業企業30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1]

鄉鎮概況

新泉是連城縣的南大門,與長汀、上杭、新羅三縣(市)毗鄰、是閩、粵、贛三省的交通要衝,205、319二條國道在境內縱橫交疊有10多公里,贛龍鐵路貫穿新泉;海拔高度300米。全鎮總面積為185.39平方公里,折合275756.1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1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2人。在土地總面積中:林地23.1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4%;耕地1.97萬畝,占土地面積的8.14%,城鎮及工礦用地面積4424.5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6%,人均用地81.3平方米;其餘的4.14%土地是包括園地、牧草地、道路以及空地等。[2]

歷史沿革

新泉鎮建制始於宋紹興三年(1133年)為表正里,歷史上曾為兵家必爭之地,元至正四十三年(1305年),新泉築城以禦寇名為"湯背砦"。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設巡檢司於此。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新泉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率領紅四軍先後三次來到這裡,發動工農群眾,打土豪、分田地,1930年新泉人民發起了震撼閩西的連南十三鄉革命大暴動,聯合汀杭邊區,成立新泉縣蘇維埃政權;解放後1949年12月建立康樂區;1950年改為新泉區公所;1958年5月改為新泉人民公社;1972年2月現今的廟前鎮從新泉劃出成立廟前人民公社;1984年10月建立新泉鄉人民政府;1999年9月撤鄉建鎮。

氣候環境

新泉幅員廣闊,全鎮大部分屬丘陵、盆地地形,鎮內最高峰為官田頂,海拔1087米,鎮政府所在地為海拔330米;海拔最低點在西村為279米,是全縣的海拔最低點。

新泉的氣候為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4℃、極端最高氣溫37.8℃、極端最低氣溫-5.2℃。年平均降雨量1600-1900毫米,年平均日照1795-2014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76-287天,農作物可一年三熟。

自然資源

豐富的水利資源養育着一代代新泉人民,當時的航運曾使新泉經濟一度的繁榮和發展。新泉鎮境內主要有二條河流——朋口河、廟前河。廟前河發源於曲溪石岩棟,朋口河發源於曲溪黃勝、宣和田源、莒溪等支流;兩條河流在新泉匯集,注入汀江,直下潮汕入海。在境內的主要流域上,現建有電站四座,總裝機容量為1195千瓦,年發電量462萬度左右。

尤具特色的是,溪沿噴出一股溫泉,白氣騰空,氤氳繚繞。經福建省地質工程勘察院的勘察評價:水質優、溫度高(達78℃以上)、流量大。具有養殖、療養、理療、度假等開發價值,是難得的寶貴資源。現已建成大眾浴池、游泳池等中、低檔的設施供人享受。[3]

社會事業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新泉鎮的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項社會事業有長足發展,鎮村面貌日益改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境內公路里程90公里,電話裝機2800部,鎮區道路鋪裝面積8.47萬平方米,有線電視入戶率94%,自來水普及率93%。2001年農村社會總產值2.8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88元。

1988-2000年共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新建、擴建、修建校舍2萬多平方米,購置各類先進的教學儀器及電視等多媒體教學設備。2000年,全鎮小學入學率、初中入學率、初中畢業率均達98%以上。群眾文化活動活躍,形成以鎮文化站為龍頭、村文化室為陣地的文化工作網絡。全鎮19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0%,電視覆蓋率達95%,恢復6個村的廣播網絡。擁有1所設備較齊全、管理有序、技術力量較雄厚的綜合性中心衛生院,承擔着全鎮近3萬人的醫療、預防保健、計劃生育服務工作。

新泉鎮把解決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作為一項民生重點工作來抓,積極爭取上級資金,計劃投入1035萬元建設27個集中式供水工程和8個分散式供水工程,讓群眾喝上放心水,已經開工建設有12個集中式供水點,3個分散式供水點,完成投資600多萬元,這27個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完工後,將全面解決全鎮3萬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1] 。

旅遊資源

境內"紅色"、"綠色"旅遊資源豐富。這裡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陳毅當年的舊居"望雲草室",有工農婦女夜校、紅四軍司令部、新泉整訓等革命舊址,有新泉紀念館、張南生將軍生平事跡陳列室、烈士碑、張氏家祠的革命紀念館等革命勝地,還有有佛教聖地——中華山海寺、小金山、萬人台、白仙岩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觀。新泉溫泉具有水質優、溫度高、流量大的特點,具有養殖、療養、度假等開發價值。已開發利用溫泉資源發展特種水產養殖,開辦溫泉游泳池。

特色美食

聞名遐邇的新泉美食也堪稱一絕,豆腐、涮九品、狗肉別具風味,具有"美食之鄉"之稱。有燜大薯、芋子粄、捆粄、漾豆腐等系列,使客人既能吃飽又能品出客家風味的美食;還有講究製作技術的涮九品,佐以具有去風濕的中草藥,使人感覺香脆可口又有補身理療作用,以及頗具地方特色的煮狗肉、溪魚燜豆腐

等在第十三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品新泉美食、游冠豸名山"的口號已衝出閩西走向世界。"新泉豆腐"是新泉美食的一朵奇葩,早在明、清時期連南之隘(新泉別稱)就以加工、烹飪豆腐聞名,逐漸輻射朋口、廟前等周邊鄉里,至清代新泉通商鼎盛時期已頗具規模。1995年,新泉鎮提出"旅遊興鎮美食為先"的口號,着力推出"溪魚、豆腐、溫泉澡"這"三件寶",推動新泉旅遊業的發展。至2000年,以新泉美食美浴為龍頭,以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佛教聖地為基礎的新泉旅遊格局形成,吸引着大批的遊客,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1988-2000年,新泉鎮以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為突破口,養殖業、種植業、流通業逐漸成為支柱產業。2000年,全鎮農業總產值4355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下同),比1988年增長319.56%;肉類總產量2280噸,比1988年增長456%;禽蛋415噸,比1988年增長985.7%;漁業養殖面積50公頃,比1988年增長101.6%。1988-2000年,新植果園233.33公頃,改造低產果園480公頃。

鄉鎮企業和私營經濟:1988-2000年,新泉鎮利用資源和區域優勢,引進資金4000多萬元,相繼興辦新泉養殖公司、永興水產養殖公司、明泉鱉園、太平洋毛巾廠、新長加油城、天然溫泉游泳池、新泉花炮廠等企業。私營竹涼蓆生產廠家40餘家,美食店60多家,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竹木製品、美食美浴、花炮已成為新泉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1988年為216.82萬元,1993年為2482.3萬元,2000年為1.41億元。2000年,全鎮社會總產值3.05億元,財政收入791.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60元。[4]

城鎮建設

1993-2000年,新泉鎮抓住國道319線、205線改擴建的契機,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的要求,適時調整集鎮建設規劃,投入資金3600多萬元,實施對集鎮區沿國道205線一期、二期改造,啟動張田新村、北村新村、崗頭大橋建設;實施紀念碑搬遷重建工程;完成4000多平方米的農民公園建設。一個布局合理、秩序井然、功能較完備、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新型集鎮已粗具雛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