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浦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浦鎮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北郊,杭州灣南,東海之濱,東距寧波市和北侖港65km,西至杭州市130km,與上海市一水之隔,南距滬(上海)杭(杭州)甬(寧波)高速公路入口38km,行政區域68平方公里。新浦位於四明山北麓,長江三角洲中心區域,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東側。新浦得名,緣起於水。清咸豐初年(1851—1854)為接通破山浦而新開掘一條浦,故名新浦,俗稱新浦沿。[1]

簡介

新浦鎮位於杭州灣南岸,四明山北麓,長江三角洲中心區域,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東側。新浦得名,緣起於水。清咸豐初年(1851—1854)為接通破山浦而新開掘一條浦,故名新浦,俗稱新浦沿。

新浦隸屬慈谿市。1992年5月,慈谿市調整行政區域,以原新浦、勝北、東三三個鄉鎮合併為新浦鎮。區域總面積達65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3個居委,截至2008年,有常住人口5.6萬,暫住人口近5萬人。

地理位置

新浦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北枕杭州灣,南與逍林、橋頭、勝山三鎮接壤,西連崇壽鎮、杭州灣新區,東緊靠附海鎮。新浦因潮汐衝擊,泥沙沉積,漸為沃野萬頃。境內交通發達,能15分鐘到達慈谿市中心城區,1小時到達寧波,1小時半到達杭州,杭甬高速公路慈谿連接延伸線和杭州灣跨海大橋南連接線穿越境內。

自然氣候

新浦自然環境屬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無霜期260天。

行政區劃

2007年4月,全鎮轄1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新浦街居委會、上舍村、下一灶村、下洋浦村、馬潭路村、五塘南村、六甲村、六塘南村、雙慶浦村、水湘村西街村老浦村、余家路村、洋龍村、榮譽村高橋村浦東村浦沿村腰塘村新閘村黎明村。鎮政府駐新勝路88號。

原轄38個村委會。2000年3月,高橋村、新浦村、雙橋村合併為高橋村。2000年4月,浦沿村、陳家舍村合併為浦沿村;六甲村、下張村合併為六甲村;新閘村、破山路村合併為新閘村;腰塘村、灘曬場村合併為腰塘村;拖落浦村、下拖落村、余家水路村、馬潭路村合併為馬潭路村;下一灶村、後一灶村、下二灶村、穩健村合併為下一灶村;浦東村、下三灶村合併為浦東村。2001年2月,上舍村、上洋浦村合併為上舍村;雙浦村、杜家村合併為雙慶浦村;老浦村、余中村合併為老浦村;榮譽村、阮家丁村、水雲浦西村合併為榮譽村。余家路、洋龍、西街、水湘、黎明、下洋浦、五塘南、六塘南8個村不作調整。

基礎設施

新浦設有電訊局、郵政局。萬門程控電話網絡國際直撥便捷,移動電恬、圖文傳真使用方便;11萬伏輸送電供電充足,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28000噸,保障工業和生活用水;金融、商業、教育、醫療、文化娛樂、賓館等服務機構齊全。通訊便捷,交通方便。配套設施完善,工業區劃定面積3500畝,增政府再次投資5000萬元。改善配套設施。

經濟發展

新浦鎮本着「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發展理念,迅速發展壯大個私企業。新浦鎮商貿歷史空悠久,私營企業以起步早而快聞名全國,全鎮現有股份制企業88家,私營企業1259家。其中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企業15家,從事國際貿易企業,具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16家、工業門類己形成十大行業,嬰兒及兒童用品、家用電器、流量儀表、衛生潔具、衛視設備、毛絨玩具、工藝鞋帽、天然絲瓜絡製品、車輛部件、水暖器材。神馬嬰兒車產銷量名揚海內外。系列水錶及水錶部件產銷量國內聞名。 為了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新浦鎮已建立三大工業區塊,區塊總面積達3700畝。

新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農業以產棉為主,素有棉鄉之稱,是優質棉花場地,著名特產絲瓜絡品質、產量居全國首位。是製造衛生浴用品的天然原料;水果葡萄品質優良。大白蠶豆出口世界各地,萬畝海塗尚侍開發。

葡萄節

一年一度的「慈谿•新浦葡萄節」在新浦鎮六塘南村拉開帷幕。葡萄是新浦鎮農業的一個傳統主導品種,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特別是新浦鎮葡萄產業發展迅速,通過調整品種結構,改進栽培技術,實施品牌建設,葡萄產業逐漸成為區塊分布明顯,規模化、基地化、生態高效的特色產業。新浦鎮葡萄種栽面積已達到1.4萬畝,其中通過無公害綠色基地認證的面積達到6000餘畝。葡萄節的舉行是對新浦鎮葡萄這一特色產業發展的一次展示,更是廣泛聯絡四方賓朋,實現市場對接,提高農業效益的一次契機,同時通過以葡萄為媒介,實現以節會友,促貿興農,發展鄉村旅遊,來提高宣傳慈谿,宣傳新浦。

新浦鎮是慈谿市最重要的葡萄產地之一,從幾十年前的平架栽培到目前的大棚栽培,葡萄在經營已經形成集約型和規模型,新浦葡萄味美,顆大,色質好,品種豐富,而且綠色健康,無公害,深受消費者喜愛。慈谿新浦葡萄節是依託新浦鎮產業特色,順應經濟發展需要而形成的特色文化節,既能以葡萄會友,使之成為推介新浦,提升城鎮品位,擴大開放和交流的一張亮麗名片,又能以葡萄興農,充分開發和利用葡萄這一獨特資源優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新浦名人

分析化學家戚文彬

戚文彬(1919~2002),新浦鎮人。1945年1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並留校任教。1952年院系調整後至浙江師範學院化學系,後轉入杭州大學化學系,直至1989年8月退休,又返聘至1995年8月。1978年任副教授,1983年晉升為教授。

戚文彬在教學和科研的主要方向為分析化學和環境化學,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在分析化學方面,曾主講過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化學分析法及碩士生的專業課——多元絡合物在分析分離中的應用等課程。1954年受高等教育部委託,與王教授編寫高等師範院校本科生《分析化學》教材,195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世紀80年代初,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委託,主編大學自學叢書之一的《分析化學》教材(上冊1982,下冊1983),還主編分析化學工具書《分析化學手冊》〈第二分冊〉(化學工業出版社,1982),該書被收錄於《中國優秀科技圖書要覽》。戚文彬在分析化學科研方面卓有建樹,被公認為全國知名分析化學家及浙江省分析化學學科帶頭人之一。着重研究增效試劑對顯色和熒光反應的增效作用,以及兩種或兩種以上增效試劑的協同作用。所研究的主要有兩大類:表面活性劑和環糊精及其衍生物。他首先創立了「膠束剛性不對稱微環境」原理,編著出版了兩部專著:《表面活性劑與分析化學》(中國計量出版社,上冊1986年,下冊1987年,並獲1987年浙江省教育委員會自然科學成果榮譽獎),《新分析增效試劑》(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還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20篇。

由於他在分析增效試劑研究上的成就,曾應邀為1989年和1995年太平洋沿岸地區國際化學大會有關分析增效試劑的專題討論會的共同組織者之一。他的「表面活性劑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及其機理研究」和「有序介質中的分析反應的機理和應用」成果,分別獲1989年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和1994年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年化學工業部自然科學三等獎。

在環境科學方面,戚文彬作為杭州大學化學系環境化學專業的籌建人,1983年起任環境化學教研室主任,擬定了很多新分析方法,其中以表面活性劑為增效試劑,用磷硝基苯基熒光酮為顯色劑濕定廢水和土壤中的Cr(V1)新光度法,被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環境測定》教材所採用。

物理學家周煥強

周煥強,1963年11月4日出生於新浦鎮老浦村。8歲開始在家鄉讀小學、初中,特別愛好數學和物理,每次比賽都名列前茅,曾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1977年入逍林中學高中部,只讀完高一就參加全國高考,竟然通過了一般大學的錄取線。1979年考入蘭州大學物理系。1983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分配在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工作,並考入四川師範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開始從事量子力學和辯子群的研究。1985年獲得碩士學位,同年在四川師範大學任職,從事理論物理的教學和研究。

周煥強在四川師範大學任職期間,在量子力學和辯子群理論的研究中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在國內外著名理論物理刊物發表論文90多篇,其中有10多篇發表在荷蘭《物理快報》、美國《物理學報》等世界權威物理理論研究刊物上,學術成果獲得1993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2年起,周煥強任四川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培養出多名物理學人才,同時任四川師範大學物理學刊編委,為該校的物理學研究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1994年,周煥強調任重慶大學,同年破格晉升為教授,任重慶大學理論物理系研究室主任。其間,曾獲霍英東青年教學基金獎勵,研究課題被四川省教育委員會列為四川省「九五」重點研究課題,學術理論也已走在世界理論的前沿領域。1997年,作為訪問學者,赴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大學從事物理理論的研究與交流。[2]

2001年,周煥強加入澳大利亞國籍。現任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大學物理系教授。

相關視頻

新浦鎮入黨宣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