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成立於1978年,其前身是1970年組建的新疆地震大隊。自治區地震局是自治區人民政府主管地震工作的職能部門[1],實行中國地震局和自治區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中國地震局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承擔自治區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應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的建設任務。

簡介

30多年來,新疆地震工作者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防震減災工作方針,以監測預報為基礎,依靠科技進步與法制建設,為保障人民生產財產安全,促進自治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自治區地震局擁有一支由320人組成的具有準軍事化、強烈事業心、高度責任感和獻身精神,肯吃苦、能戰鬥的地震工作隊伍。職能部門和內設機構9個:辦公室、人事教育處、計劃財務處、監測預報處、震害防禦(法規)處、應急救援處(外事辦公室)、離退休幹部管理處、紀檢監察審計處和機關黨委(工會)。下屬事業單位8個:預報中心、監測中心、地下水研究中心、科技信息中心、機關服務中心、新疆防禦自然災害研究所、新疆地震測繪研究院和學會辦公室。另外,還有18個直屬地震監測台站。擁有專業技術人員234人,占全局職工總數的73%,其中:副高級職稱47人,正高級職稱6人。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占全局職工總數的70.6%,其中:碩士研究生31人,博士生3人。

地震監測能力大幅度提升,正在向數字化、網絡化方向邁進。目前,全區共有84個測震台站,其中國家台15個,省級台45個,市縣台24個;小孔徑台陣1個;全疆還有97個固定強震台站和由50個烈度速報台組成的烏魯木齊烈度速報台網。新疆地震觀測經過近40多年的發展,依託統一的網絡通信和管理平台,擁有測震、強震、定點形變[2]電磁、地下流體、形變測量、流動觀測、宏觀觀測網為一體的多學科多測項觀測系統。

震害防禦工作成效顯著。震害預測、地震安全性評價等工作涉及水利、電力、石油化工、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部分城市建設,為確定合理科學的抗震設防標準提供了依據。2003年12月15日,自治區黨委召開財經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專門聽取自治區地震局關於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決定在全國率先實施抗震安居工程。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區已完成抗震安居房18.5萬戶,15萬戶居民已搬入新房。

地震應急能力進一步提高。

多年來,組織了45次大震現場工作,完成了震情監視、災害評估和科學考察任務,出動人員達370餘人次,為減輕災害,穩定社會,爭取國際和國家援助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4年在中國地震局、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新疆公安消防總隊的積極配合下,籌備組建了新疆第一支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目前新疆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已邁向正規化建設,積極參加中國地震局舉辦的各類應急救援培訓,並組團赴俄羅斯新加坡荷蘭等地進行培訓學習;救援隊還參加了聯合國亞太地區多國地震救援演練、西北五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聯動演練等多次國內、國際救援演練。地震救援裝備也在自治區財政支持下陸續到位。

2008年新疆區域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實現對全區境內發生的破壞性地震的快速響應、災情快速評估,提出初步的應急救災輔助決策意見。

此外,適時修改、更新、完善《新疆地震局地震應急預案》和《新疆地震局地震應急工作流程》,補充大震巨災方面的應急處置和行動方案。

地震科研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碩果纍纍。30年來,我們承擔國家、自治區課題百餘項,發表論文、專著近千篇,獲得國家、省部級、局級科技進步獎近二百項。我局利用地緣優勢,堅持「以我為主,以外促內,平等互利」的原則,先後同中亞五國、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共同開展了一系列地震科技交流與合作,完成合作成果近20項。在對外交流與合作中,一方面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擴大國際影響;另一方面學習國外長處,促進新疆地震科技發展。

精神文明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1996年,我們獲得自治區文明單位的光榮稱號。有多人被自治區、中國地震局授予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近幾年來,台站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喀什地震台繼1982年獲得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集體稱號後,1999年又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阿克蘇中心地震台、烏魯木齊基準地震台等相繼獲得自治區級文明單位稱號。

視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 相關視頻

中國地震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附近發生7.3級地震
最新消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生第三次地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