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成立時間:2001年6月8日

面 積:1600公頃

管理機關:新竹市政府

主要保育對象:保護河口、海岸生態系及其棲息的鳥類等野生動物

八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新竹市政府舉辦第一屆「新竹市濱海地區永續經營研討會」,與會人員共同簽署了第一份由台灣官方正式發表的海洋海岸保護宣言,其重點包括:全力保留新竹海洋與自然的海岸、全力保育漁業資源、全力發展觀光、推動新竹市濱海地區的永續經營與發展。八十九年七月二十日,第二屆濱海地區永續經營研討會後,亦發表了五點宣言及共識,其重點包括:以環境保護及保全為前提、發展海岸綠色產業、招募海岸守護尖兵、發展生態觀光、進行環境復育改善。然而,這座號稱科技與人文並重的新竹市,在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尚無一處以維護物種多樣性與自然生態平衡為目的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在各方期盼與努力之下,新竹市政府終於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提報成立「客雅溪口及香山濕地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並於九十年六月八日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正式公告完成。

本保育計劃擬將新竹市客雅溪口及香山濕地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進一步升級為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以善加利用其自然與生物資源。其目標除保護當地珍貴動植物相以免遭到不當人為開發利用致使美麗的大自然消失殆盡以外,更將積極訂定保育計劃,長期觀測研究並建立此生態敏感區的各項基礎資料,以作為更進一步經營管理的重要參考依據。

地理位置

面積1600公頃,其中已登錄土地面積20.5公頃為金城湖及其附近區域。

保育目標

1. 基礎資料之建立:建立保護區內之動植物資源及人文與自然景觀資料。培訓相關調查人員及解說人員。

2. 棲地環境之維護:加強保護區內動植物,確保棲地環境之完整以利其生存及繁衍,充實各項軟硬體設施,發揮解說教育功能。

3. 復育計劃之實施:改善台灣招潮蟹等瀕危物種之棲地,確保生態體系之自然演替過程,落實動植物遺傳,並保育物種及生態系之多樣性。

4. 保護區之永續經營:結合當地居民、學校等資源,推廣生態旅遊休閒計劃,讓社區居民因而獲利,以增進其投入保育的意願。這是達成社區整體營造與自然資源永續利用之不二法則。

自然環境

1. 氣候:本區年平均溫度為22℃,其中以七、八月溫度最高,一月溫度最低,溫差達10℃以上。年雨量為1833公厘,以三至六月間雨量最多,十至十二月雨量較少。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最高為三月份86%,最低為十月份79%,顯示新竹市為極潮濕的地區。

2. 海象:新竹地區每日有高低潮各兩次,間隔時間約12小時25分鐘,潮差最大可達約五公尺,平均潮差約3.34至3.51公尺。海面風場受地形限制,冬季東北季風及夏季西南季風之型態尤其明顯。海岸漂砂來源主要是頭前溪及鳳山溪於夏季洪水期帶下的大量土石,漂砂之優勢方向為由北往南。

3. 地象:自客雅溪口以南的海岸依序有客雅溪河口濕地、三姓公溪及大莊溪口草澤濕地、香山泥灘濕地、海山罟紅樹林濕地及南港沙灘。

生物資源

動物資源

客雅溪因市區內排水所挾雜的營養物質,為河口濕地帶來充沛的養份,並孕育出豐富的底棲生物,吸引大批的水鳥在此出沒。溪口南岸潮間帶屬泥質灘地,每當退潮即可見到大批水鳥在此覓食;漲潮時水鳥就飛到河口紅樹林沙洲或北岸的海埔地候潮,尤以金城湖一帶最盛。

香山潮間帶,隨潮汐吸吐水分、承受波浪,防海侵陸,也是牡蠣養殖的北限。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所孕育的豐富底棲生物,提供餌料而成為魚蝦蟹貝重要育苗場。當地已發現之蟹類多達四十餘種,其中斯氏沙蟹,數量高達一百萬隻,日本蟹類專家來訪時驚為世界上顏色最鮮紅的斯氏沙蟹。鮮藍色的兵蟹,又稱為和尚蟹,數量約一億隻,於適當時節常見其成群結隊,宛如萬馬奔騰,有條不紊。加上客雅溪口北岸的港南地區,累積記錄了二百七十四種留鳥和遷移性鳥類,超過台灣可見鳥種的一半。

植物資源

客雅溪口的紅樹林及海山罟紅樹林皆為人工栽植的水筆仔純林,前者為1989年所植,後者於1959年就已栽種。三姓公溪口至大莊溪口間的泥灘地出現人工種植的紅樹林小植株,面積約十公頃。

客雅溪口附近、海山漁港附近和南港海灘一帶具有典型的沙丘景觀與數量豐富的海馬齒馬鞍藤濱刺麥鹽定巴拉草、林投、番杏等低矮、耐旱、抗鹽、匍匐生長的定沙植物。這些沙丘與植物不但有保護海岸線的功能,更具有景觀與自然教育的價值。

面臨危機及土地使用現況

客雅溪口除金城湖附近已登錄之20.5公頃公有地,分屬新竹市政府、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及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道委員會管理外,全區皆屬位于海岸線以西、最低低潮線以東之國有未登陸地。此區生態敏感度高,軟泥灘地幾無民眾活動。於金城湖附近堤岸設有賞鳥棧道,假日在此處的賞鳥賞蟹活動相當盛行。

香山濕地的牡蠣養殖等漁業活動頻繁,生態資源豐富。此區的養殖歷史已超過一百年,曾經風光一時,是本地重要人文景觀。漁民用插篊及平掛兩種不同的牡蠣養殖方式盡飽眼帘,也常能觀察到漁民捕捉海蟲、耙取文蛤的種種漁業活動。本區北側大莊裡海釣場附近的海堤西側填出整平約三百坪。據訪問當地人士得知,原系遭人傾倒建築等廢棄物,後由地方人士出資整平,並搭設臨時性工寮二座供漁民歇息,等待退潮時下海采蚵,之後未再發生遭人傾倒廢棄物之情事。

本保護區面臨威脅主要來自遊憩活動的破壞。假日退潮後吉普車等長驅直入沙灘,及民眾遊憩後遺留垃圾及炊事等行為;另也因海岸線長又緊臨西濱快速道路,極易遭不肖人士傾倒建築廢土或丟棄廢家具等大型垃圾。除對濕地上的生物生存造成嚴重威脅外,也破壞了環境清潔與海岸的景觀。

未來應加強宣道並設置解說牌,明示野生動物保護區之範圍及管制事項相關事宜。除經營管理之基本維護外,區內一切開發案件之申請,將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等相關法規辦理審議;周圍之申請開發案件亦從嚴審核,核准開發後持續嚴格監督。[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