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日本人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日本人形,是穿着和服,梳着日本傳統髮型,具有日本傳統文化風格的人偶統稱。人形美術是日本傳統的一種民間美術,有些像中國的絹人,大約起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最早是作為孩子的玩具出現的。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變化,人形美術以其精巧的造型、華麗的服裝和多樣的髮飾贏得人們的讚賞,成為日本人民喜愛的一種室內裝飾品。

歷史

對日本人而言,早在遠古時代,即與偶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古墳時代的埴輪,便是最好的例子;文樂(人形淨瑠璃)則將偶人提升到藝術境界。平安時代以後,兒童們開始把偶人當做玩具玩耍,至於在驅邪或咒術的層面上,也都使用到偶人。雖然現在這種習俗已漸漸流於形式化,或被百貨業者的商業主義所利用而流於商業化,但借着偶人祈求夢想和幸福的觀念依然存在[1]

人形美術

人形在日文中的意思就是人偶,更偏向於指日本傳統的民間美術

人形美術是日本傳統的一種民間美術,有些像中國的絹人,大約起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最早是作為孩子的玩具出現的。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變化,人形美術以其精巧的造型、華麗的服裝和多樣的髮飾贏得人們的讚賞,成為日本人民喜愛的一種室內裝飾品

在日本人形中,三月人形和五月人形最有代表性,產銷量也最多。每年三月 「 女孩節 」 前後,商店裡的古裝人偶備受青睞。據說這種人偶全國每年出售額達 1000 億元左右。日本父母通過祭祀人偶,表達對女兒的美好心愿。 3 月 3 日,母親娘家的親屬要向女孩贈送 「 內裹雛 」( 古裝偶人 ) ,女孩家裡還在特設的人偶祭壇前擺上桃花、菱形黏糕和白酒。日本人認為孩子如有災難、病患可以傳給偶人,從而使孩子身體健康,成長順利。人偶祭壇呈階梯形,上鋪紅地毯或紅布,層數因家庭境況即人偶多少而不同,少則兩三層,多則七八層,人偶中有王與後、宮女、大臣、樂隊、聽差等,還有一些鍍金上漆,富麗堂皇的車馬、行李、家具、娛樂用品的模型。人偶個個倩笑盼目,栩栩如生。祭祀人偶始於江戶時代,當時人偶是紙制的,隨着這一風俗的形成,後來出現了布制人偶。到了明治時代,人偶商品化,女孩節祭祀人偶在全國固定下來。

五月人形的由來和端午節有關。在古代日本,每逢五月初五,人們都要舉行祈禱平安的節會。參加節會的朝廷官吏們,將據說能驅邪祛病的菖蒲 ( 一種藥草 ) 插在冠上,並飲菖蒲酒。在日語中,菖蒲和尚武發音相同,久而久之, 5 月 5 日就演變成習武的節日。平安時代,這一天要舉行射箭表演。到了江戶幕府時期,家家戶戶則在門前裝飾軍旗和軍馬的標誌,以後又演變為擺設武士人形。到了現代,日本政府把五月五日定為男孩節,每年這一天,為了祝願男孩子健康成長,父母們一般都要為一周歲的男孩購買五月人形來擺設,主要是象徵男子漢的強壯和勇敢。五月人形一般由武士盔甲、弓箭、和旌旗等組成,有的還有八音盒[2]

視頻

日本人形 相關視頻

日本人形機器人
日本人形製作紀錄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