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晉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晉祠是位於中國山西省太原的祠堂,主要祭祀周朝晉國的開國諸侯叔虞及其母親邑姜。晉祠是太原市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之一[1]

建造歷史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據《史記·晉世家》的紀載,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封同母弟叔虞於唐,稱唐叔虞。叔虞的兒子燮,因境內有晉水,改國號為晉。後人為了奉祀叔虞,在晉水源頭建立了祠宇,稱唐叔虞祠,也叫做晉祠。

晉祠的創建年代,現在還難以考定。最早的記載見於北魏酈道元(公元466年或472年?——527年)的《水經注》,書中寫道:「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坐時的風景文物已大有可觀,祠、堂、飛梁都已俱備了。由此可見,晉祠的歷史,即使是從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幾百年了。

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北齊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於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並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

自從北宋天聖年間修建了聖母殿和魚沼飛梁後,祠區建築布局大為改觀。此後,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台等,這樣,以聖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於正位的唐叔虞祠則退處次要位置。

整體布局

晉祠內建築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組成,中部建築結構壯麗而整肅,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築以崇樓高閣取勝,南部建築樓閣林立,小橋流水,亭榭環繞,一片江南園林風光。祠內建築由東向西有水鏡台、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鐘鼓二樓、獻殿、魚沼飛梁和聖母殿,其北為唐叔虞祠、昊天祠和文昌宮,其南面是水母樓、難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個建築群布局緊湊、嚴密,既像廟觀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宮苑。

周柏和隋槐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著名的有周柏隋槐。

周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位於聖母殿左側,樹身向南傾斜約與地面成四十度角,枝葉披覆殿宇之上,因形似臥龍故又稱「臥龍柏」。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贊曰:「地靈草木得余潤,鬱郁古柏含蒼煙」,九百多年前就如此讚嘆它的古老了,至今它依然蒼勁挺拔,與長流不息的難老泉水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2]

隋槐在關帝廟內,老枝縱橫,盤根錯節。

這些古樹年代久遠,至今仍然生機勃勃,濃蔭四布。鬱鬱蒼蒼的古樹和晉水三泉相配合,使大殿樓閣掩映在濃蔭疏影,靜水急流之間,景色異常優美。

視頻

晉祠 相關視頻

晉祠旅遊宣傳片
央視晉祠之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