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月見草(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月見草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月見草,中藥名。為柳葉菜科月見草OenotheraerythrosepalaBorb.,以根入藥。具有祛風濕,強筋骨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筋骨酸軟。[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月見草
漢語拼音:Yuè Jiàn Cǎo
別名:山芝麻、夜來香
性味:味甘、苦,性溫
功能:祛風濕,強筋骨
主治:風寒濕痹,筋骨酸軟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月見草

拼音名:Yuè Jiàn Cǎo

別名: 山芝麻、夜來香

英文名: root of Redsepal Eveningprimros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enothera biennis L.

出處

出自《貴州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柳葉菜科植物月見草的根。

採收和儲藏

秋季將根挖出,除去泥土,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100m的向陽山坡、荒草地、沙質地及路旁河岸沙礫地等處。

資源分布:分布東北華北貴州等地。公園庭園多有栽培。原產美洲濕帶地區。

原形態

二年生草本,高達1m。第1年進行營養生長。根粗壯,肉質。叢生蓮座狀葉,有長柄;葉片倒披針形,密生白色伏毛;第2年抽出花莖,圓柱形,粗壯,單一或上部稍分枝,疏生白色長度硬毛。下部莖生葉有柄,長0.5-2cm,上部近無柄,吉片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5-10cm,寬1-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稀疏淺牙齒,兩面生細毛。花單生莖上部葉腋;萼筒長2.5-3cm,先端4裂,花期反折,頂端有長尖狀附屬物,疏生白色長毛及腺毛;花瓣4,黃色,倒卵狀三角形,長約2cm,先端微凹;雄蕊8,不超出花冠;子房下位,4室,柱頭4裂。蒴果長圓形,略呈四棱形,成熟時4拉裂。種子有稜角,在果內呈水平狀排列,紫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

適應性強,耐旱,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排水良好,疏鬆的中性,微鹼或微酸性土壤中均能生長。北方為一年生植物,淮河以南為二年生植物。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北方春播,淮河以南各地秋播或春播。播種後,保持土壤濕潤,10-15d左右即可長出幼苗。當幼苗長成蓮座狀時,可間苗定株或移植,按行株距65cm×65cm進行。

田間管理

幼苗在第2對直葉展開後,進行中耕除草,植株高30cm時,培土。移栽或定苗後,追施糞肥或尿素1次,初蕾時追施第2次肥。

性味

味甘;苦;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濕;強筋骨。主風寒濕痹;筋骨酸軟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月見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月見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