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國英 (清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國英 (清朝)

李國英(?-1666年),漢軍正紅旗人,初籍遼東。

仕明隸左良玉部下,官至總兵。順治二年,與左良玉子左夢庚降清。三年,從肅親王豪格下四川,討張獻忠,授成都總兵。五年,擢四川巡撫。九年,大破孫可望劉文秀,授世職二等阿達哈哈番。十一年,加兵部尚書。十三年,加太子太保。十四年,擢川陝總督。十八年,川、陝各設總督,專轄四川。其後在四川平定郝搖旗李來亨劉二虎袁宗第等人。

康熙元年,明石泉王奉鋡攻敘州,國英討平之[1]康熙五年,卒,諡勤襄

人物生平

投降清朝

李國英早年參軍,隸屬於大將左良玉麾下。後來,李國英經過多年征戰,到明朝滅亡之時,他已經升至左良玉部的總兵。

順治二年(1645年),左良玉病逝,李國英與左良玉之子左夢庚投降清朝 ,清廷將李國英編入漢軍正紅旗,成為漢軍八旗的成員。

屢立戰功

順治三年(1646年),李國英跟隨肅親王豪格進軍四川,討伐張獻忠。清軍攻占成都後,李國英因功升任成都府總兵。

順治五年(1648年),清廷正式成立四川行省,委任李國英為四川巡撫,主持四川軍政事務。李國英上任之始,清軍在四川的形勢並不太好。當時張獻忠雖然戰死,但他的餘部尚有數十萬人。張獻忠餘部孫可望、劉文秀、王命臣占據川南,南明舊將譚文、譚弘(譚洪)、譚詣、楊展、劉惟明等人占據川東,李自成餘部邢十萬、馬超、劉二虎、郝搖旗、袁宗第、李來亨遙相呼應,與清軍形成對峙格局。李國英上任後,二月,譚弘即率部進攻保寧,被他擊敗退走。他趁勝追擊,攻占順慶、潼川、綿州等地,招降劉惟明,平定龍安、綿州、達州,鞏固了滿清川西的統治。

順治六年(1649年),李國英率軍攻占安縣、彰明二城,夜奪曲山關(今四川北川境內),占領石泉縣。順治七年(1650年),李國英命部將率軍攻取川北地區。順治九年(1652年),大西軍餘部主力在孫可望、劉文秀率領下大舉進攻保寧,大軍橫列十五里,李國英指揮清軍奮力抵抗,從小道背後偷襲孫可望,斬敵數萬,溺死者無數,終於擊退孫可望的進攻,因功封二等輕車都尉。

順治十一年(1654年),甄別督撫,因軍功卓越,兼任兵部尚書。這時孫可望率軍攻占成都,重慶、夔州、嘉定等地都在農民軍和明軍的控制之下,清軍在四川處境非常不利。當時吳三桂大軍駐紮在漢中,李國英上書朝廷請求吳三桂出兵四川,獻策先取肥沃的成都、嘉定(今四川樂山),且屯且守,然後攻取重慶,扼其咽喉,接着順流而下,平定夔關(今重慶奉節),最後平定雲貴。順治十三年(1656年)加太子太保,蔭一子入國子監。順治十四年(1657年)9月,清廷決定全力經營四川,遂任命李國英為川陝總督,全面主持川陝地區的軍民兩政。同時委任高民瞻為四川巡撫。

順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吳三桂此時遂由漢中出兵,攻占了重慶。譚文、譚弘、譚詣等明軍退守忠縣和萬縣一帶,聯兵進攻重慶。李國英這時率軍從保寧急行軍至合江救援重慶的清軍,大敗明軍主力,譚詣殺譚文後投降,李國英招降了譚弘、郝承裔。李國英率軍平定盤踞在涪州、忠州的譚文餘部,清軍遂基本控制了四川全境。

順治十七年(1660年),駐守雅州的降將郝成裔起兵造反,李國英親自率軍攻打雅州,郝軍大敗,逃往黎州,被他生擒。

順治十八年(1661年),滿清首次實現了在四川的全面統治,於是撤消川陝總督,正式成立四川總督,任命李國英為總督。

康熙元年(1662年),李國英在敘州擊敗前來進犯的明藩王石泉王朱奉訝餘部。當時農民軍餘部與明軍聯合據守夔東地區,他上書建議三省會剿,清廷下令三省出兵,最終將夔東地區徹底平定。

康熙四年(1665年),李國英上疏朝廷,認為四川全省已經平定,建議撤裁多餘軍隊,全省只留四萬五千兵力。該建議得到朝廷的採納。

康熙五年(1666年),李國英因病逝世,諡號勤襄。

康熙七年(1668年),朝廷追敘李國英巫山剿賊的功績,追封授任世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爵位。

雍正十年(1732年),入賢良祠。

後事

康熙七年,追敘功,授世職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家庭

  • 子:李爛
    • 孫:李永陞[2]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列傳二十七[3]

參考資料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1. 《清史稿》列傳二十七
  2. 清史稿 卷一百七十二 諸臣封爵世表五上
  3.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列傳二十七》,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