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德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德倫[1]中國著名指揮家,被譽為」中國交響樂之父」,曾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原中央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前身)藝術指導,常任指揮、中國交響樂團顧問、北京交響樂團顧問等職務。

生平簡介

李德倫1917年6月6日出生於北京鷂兒胡同[2]一個回族血統的官吏家庭,祖籍河北唐山豐潤區。李德倫自小受到母親音樂藝術啟蒙以及良好的文化教育。在北師大附中念書時,曾決心學習畫畫,但後來發現自己是色盲,興趣便轉移到了音樂上。在輔仁大學讀書時曾組成學生管弦樂團,並參加演奏。

李德倫---圖片來源

1940年考入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上海音樂學院前身)學習小提琴,先後師從舍夫佐夫(I.SHEVTZOV)杜克生(R.DUCKSON)學習大提琴,師從弗蘭克爾(W.FRANKEL)學習音樂理論。

1942年在上海與同學組成「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參加演奏。

1943年畢業後,投奔延安,到延安的中央管弦樂團當指揮。1949年初,李德倫隨著解放大軍進入北京。在解放軍進城的第一天,他就和樂隊到清華大學演奏莫札特的小夜曲。

建國後,李德倫先後擔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歌劇舞劇院的指揮。

1953年後,他到原蘇聯音樂學院深造,師從著名指揮家阿諾索夫,1956年參加了「布拉格之春」音樂節的演出。1957年學成歸國,擔任中央交響樂團指揮。

在李德倫幾十年的指揮生涯裡,除了在北京及全國各地指揮演出,他還率領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到日本朝鮮香港澳門演出,並帶領室內樂團去西班牙的20多個城市演出。作為客席指揮,他曾先後指揮過前蘇聯列寧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的20多個樂團,並去芬蘭捷克古巴等國指揮。

2001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84歲。

指揮生涯

1942年在上海與同學組成「中國青年交響樂團」並參加演奏。

1943年上海音專畢業後到延安任中央管弦樂團指揮和教師。

1949年在北京擔任中央歌劇院指揮。

1953年起,作為著名指揮家阿諾索夫(N.ANOSOV)教授的研究生,在前蘇聯莫斯科音樂學院指揮系學習,1957年秋回國,任中央樂團指揮。除了在北京及全國各地指揮演出外,李德倫還率領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到日本、朝鮮、香港、澳門演出,並帶領室內樂團去西班牙的20多個城市演出。作為客席指揮,他曾先後指揮過前蘇聯列寧格勒Leningrad)、莫斯科等20多個樂團,並去芬蘭、捷克、古巴等國指揮。

指揮中的李德倫---圖片來源

自1959年起,他曾多次指揮數百人的大型樂隊演出。

1985年後,李德倫曾先後到盧森堡、西班牙、德國、葡萄牙、加拿大、美國等地演出。 他曾先後指揮了賀綠汀馬思聰、羅忠榕、吳祖強、陳培勛等中國作曲家數十首交響樂作品的演出,並在國外演出《黃河大合唱》、《山林之歌》等20餘部中國作品,曾與國際著名演奏家大衛·奧伊斯特拉赫、耶胡迪·梅紐因、艾薩克·斯特恩、馬友友、塔季揚娜·尼古拉耶娃、施塔克曼(Stackman)及中國的傅聰劉詩昆沈湘郭淑珍、胡坤、呂思清、薛偉等數十位音樂家合作演出。

1987年在北京「交響樂之春」大型音樂會上,他指揮了800人的聯合樂隊,為規模最盛大的一次。

1995年到臺灣參加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演出。

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多年來,李德倫致力於交響樂的普及與發展,他在北京、天津、廣州等20多個城市組織樂隊訓練演出,促進一些地方如北京市、山東、內蒙樂隊的建立及北京音樂廳、廣州音樂廳的興建。並到全國各地大學,工廠及機關團體舉辦「交響樂講座」。

1999年11月19日在北京世紀劇院舉行的第二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上,李德倫與艾薩克·斯特恩時隔20年後再度合作演出莫札特《G大調第3號小提琴協奏曲》,這場演出被傳媒稱為「世紀絕唱」,同時也是李德倫的告別演出。[3]

在人們的心目中,李德倫的名字總是和「交響樂」聯繫在一起。然而,2001年,84歲的李德倫抱病多年後溘然長逝,其指揮生涯就此畫上休止符。

榮譽

1980年李德倫獲文化部授予的指揮榮譽獎。

1986年獲匈牙利政府文化部授予的李斯特(Liszt)紀念獎章獲文化部授予指揮榮譽獎。

最後一場音樂會記

指揮生命的讚歌[4]

1999年11月14日李德倫的女兒李鹿是回到國內。15日、16日,李德倫還躺在床上動不了,可是17日他就下床坐在椅子上看總譜,開始準備莫札特G大調協奏曲;還給斯特恩打電話,和他商量著有關事項。

18日下午,在李德倫的執拗下,醫生不得不破例讓他走出醫院去做演出前的排練。天氣很冷,大家給李德倫裡三層、外三層地裹著,用輪椅把他推下去,實行24小時特護。坐著輪椅的李德倫來到世紀劇院的舞臺上。這時斯特恩跟他的兒子小斯特恩正在排加演的節目,一回頭,看見了李德倫,他一邊拉著琴,一邊合著節拍走到李德倫面前,為李德倫演奏。李德倫按捺著激動的心情注視著自己的老朋友,靜靜欣賞他的演奏。琴聲畢,斯特恩走來深情地與李德倫緊緊擁抱。之後,他又捧著李德倫的臉,李德倫扶著斯特恩的胳膊,兩個白髮老人淚光閃閃,久久凝望,他們想說的話太多,而這時,什麼也說不出。

休息了一會兒後,幾人把李德倫攙上了指揮台,這時大家才發現,李德倫的身體弱得不能再弱了!所有在場的人都為他揪心:病成這樣還能演嗎?他的手能舉起來嗎?大家都屏住呼吸看著他。這時,人們對欣賞李德倫的藝術似乎覺得不那麼重要了,比欣賞他的藝術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生命如何與藝術融合產生一種令人震驚的光芒!

指揮臺上,李德倫的手舉起來了!打下第一拍時是那麼有力,看上去完全是個身體正常的人。他清晰明瞭地打著拍子--這個聲部進去,那個聲部出來,把整個樂隊控制在他的指揮棒間,不讓樂隊的聲音太響,不能壓掉斯特恩的獨奏。

這簡直就是個奇跡!幾個醫生在台下兩眼發直地盯著李德倫,他們弄不懂這裡面是生命的魔力,還是藝術的魔力。

重病中的李德倫,一點也沒有因為他的病情,而影響他的指揮水準。兩個老人顯得非常默契,都很明白對方想要什麼東西。他們互相用眼神溝通,不說一句話,達到了大藝術家的那種心靈溝通的無我境界,把整個莫札特的音樂情感詮釋得淋漓盡致,無懈可擊。不少在場的專家都紛紛盛讚:這才是真正的莫札特!

李德倫指揮的絕響---圖片來源

李鹿一邊摁著激烈跳動的胸口注視著父親,一邊在台下找攝影師陳雄,她流著淚告訴陳雄說:這可能就是我父親最後一次排練了,請你一定幫忙多拍幾張。陳雄當時本來就心情很激動了,這時聽了李德倫女兒的請求後,淚珠大顆大顆往下掉。在李德倫的全場排練中,陳雄含著淚一直追拍著李德倫帶病、坐著輪椅指揮的一張又一張獨具魅力的照片。樓道裡站滿了各種膚色和不同色彩的頭髮、眼睛的觀眾,他們用熱烈的掌聲慶賀兩位元老人憑著對音樂的摯愛,在時隔20年後又走到一起而進行的珠聯璧合的精彩合作。

這場精彩的排練,為李德倫,同時也為所有人都增強了第二天正式演出的信心。

1999年11月19日傍晚,北京世紀劇場門前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等著一場將在世界音樂史上產生特殊意義的演奏會。有票的人持票等待顯示出一種幸運的感覺;沒票的人在尋找有人退票的機遇。誰都想親眼看看兩位老人的世紀絕響呀。

世紀劇場的大幕徐徐拉開了。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既以主持人的身份,同時也以兩位老人的朋友的身份登臺亮相,宣佈了上半場的開始。他用嫺熟的中、英語言,幽默的表演風格,讓所有中外觀眾都領略到了中國音樂舞臺在20年後的深刻變化。接著,20年前的三位為斯特恩作過演奏表演的少年—王健徐惟玲潘淳上臺了,經過20年的變遷,他們都已成為成熟的演奏家,他們演奏了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

接下來下半場開始了。英若誠向觀眾報幕並作介紹後,李德倫坐著輪椅被兩個年輕人推上舞臺。這兩個年輕人一個是余隆,一個是李德倫愛若掌珠的外孫科民。整個劇場剎那間掌聲雷動。

這時青年指揮家李心草楊陽從另一側跑上舞臺換下餘隆和科民,然後他們又把李德倫攙扶到指揮臺上。斯特恩步履從容地走上了台,全場再次掌聲雷鳴。

斯特恩已把弓搭在弦上,全場觀眾,鴉雀無聲。大家都在靜靜地等待震撼人心的音樂從這位元80高齡老者的肩胛轟隆隆地滾過來,從他的手指間脆生生地流出來。斯特恩向李德倫遞來一個牽動人心的眼神,李德倫的指揮棒有力地舉起了,整個世紀劇院響起了令鬥轉星移的旋律,令花開蝶舞的音韻。那一瞬間,台下觀眾流淚了,臺上演奏人員眼睛模糊了,人們為斯特恩美妙絕倫的演奏而沉醉,更為李德倫氣勢恢宏的指揮而昂奮。

演出結束,整個舞臺都被鮮花淹沒了,台下掌聲經久不息。

無疑這場演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然而令人痛憾的是,從此以後,李德倫果真就像他女兒所預料的那樣,再也沒有在舞臺上出現。

2001年9月23日,斯特恩逝世;

2001年10月19日,李德倫逝世……

歷史用自豪和淚水永遠銘記著:1999年11月19日,李德倫與斯特恩合作奏起了世紀的絕響!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