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笠 曾名:作孚、樂臣,字雁晴
出生 1894
浙江瑞安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師
知名於 曾以木刻版出版《史記訂補》八卷,受到當時學術界的重視。之後數十年,又廣為研究考訂,陸續發表《史記》研究專著多部。
知名作品史記訂補
定本墨子閒詁校補

李笠[1]歷任國立廣東大學(即後來的中山大學)、中州大學(今河南大學)、廈門大學私立之江文理學院(即之江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龍泉分校、國立英士大學(當時在溫州)、上海暨南大學、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私立江南大學(在無錫)、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校中文系教授,並曾兼任中州、廈門、中山、江南等大學中文系主任及廈門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山大學研究院語言文學部主任等職。

人生經歷

1921年夏,曾與同鄉金嶸軒周予同伍叔儻薛祀光李孟楚洪特民陳逸人林煒然林鏡平等創立「知行社」,聯絡青年知識分子,進行教育普及工作。1930年,在瑞安縣城建立藏書樓「橫經室」,藏書達5萬冊以上。1933年11月,與陳謐林慶雲池志澄林損孫延釗李翹宋慈抱張揚(以上瑞安)、劉紹寬王理孚(以上平陽人)、黃武蘇高誼(以上樂清人)、梅冷生(永嘉人)等16人在瑞安利濟醫學院求志堂發起組織「甌風社」,並編輯出版《甌風雜誌》。曾躋身於「瑞安十大才子」(洪錦龍、薛鍾斗、周予同、李笠、宋慈抱、李孟楚、伍叔儻、鄭劍西、許達初、陳逸人)和「永嘉七子」(薛鍾斗、宋慈抱、李笠、李翹、陳仲陶、夏承燾和李薏園)之列。

學識淵博,著作等身。畢生致力於語言文字、校勘、訓詁學的研究與教學,還涉及古漢語文獻目錄學、史學和經學等範圍。對《史記》之研究,更是畢其一生。1925年,曾以木刻版出版《史記訂補》八卷,受到當時學術界的重視。之後數十年,又廣為研究考訂,陸續發表《史記》研究專著多部。2001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初版了由李繼芬(李笠之女)整理的《廣史記補訂》,該書是根據李笠1925年出版的木刻本史記訂補及以後陸續發表之《史記訂補二續》、《史記訂補之餘》、《史記訂補札余》與有關手稿整理而成的。亦愛好古詩文創作。2008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李笠詩文選集》。

個人著作

《史記訂補》(八卷),1925年自刻本

《定本墨子閒詁校補》(二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年初版

《三訂國學用書撰要》,北平朴社1927年初版,1931年再版

《中國文學述評》,上海雅宬學社,1928年

《中國目錄學綱要》,武漢大學印刷,民國19年(1930)

《校勘學》,中山大學出版部,民國25年(1936)

《韓愈文選》,李笠選注,上海北新書局,民國26年(1937)

《殷契探釋》(甲編),中山大學研究院語文專刊,民國29年(1940)

《文學概論講義》,商務印書館函授學社國文科的函授教材,無出版日期

《顏氏家訓廣注》,廈門大學

《尚書偽古文斟注》,中山大學出版部

《漢書藝文志箋評》,武漢大學印刷

《韓非子集解校注》

墨經集解》(稿本)

論文

《墨辨止義辨》,載於《東方雜誌》第21卷5期,1924年3月

《國學用書概要》,載於《東方雜誌》第21卷9-10期,1924年5月

《史記訂補敘例》,載於《東方雜誌》第22卷6期,1925年3月

《評宋墨庵<書籀廎遺文後>》,1925年10月石印本

《讀文心雕籠講疏》,載於《圖書館學季刊》(北京)第1卷2期,1926年6月

《由文字的意符研究「孝」字之根據》,署名李雁晴,載於《廈大周刊》1928年

《中國文字學發凡》,載於《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民國18年(1929)

《圖書目錄之緣起》,載於《圖書館學季刊》第5卷2期,1930年6月

《史記訂補之餘》,載於《武漢大學文哲季刊》第1卷1期,1930年1-3月

《目錄學之名稱及其內涵》,載於《中國文學會集刊》第1期,民國22年(1933),該刊由之江文理學院中國文學會編輯。

《校勘學之旨趣》,載於《文瀾學報》(杭州)第1卷1期,1935年

《論編制中國目錄學史之重要及困難》,載於《武漢大學文哲季刊》第1卷2期,1936年4-6月

《校勘材料之鑑別》,載於《文瀾學報》第2卷2期,1936年

《廣段玉裁論校書之難》,載於中山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語言文學專刊》第1卷第2期,1936年6月;後收入程千帆、徐有富著《校讎廣義·校勘編·附錄》,齊魯書社1998年出版。

《史記訂補二續》,載於中山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語言文學專刊》第1卷第3期,1937年6月

《誤文之原因》,載於《讀書通訊》第2卷45期,1942年

《誤文之偽裝》,載於《讀書通訊》(重慶)第3卷63期,1943年4月

《段玉裁與諸同志論校書之難篇疏證》,載於《國文月刊》(昆明)第22期,1943年7月;後收入程千帆、徐有富著《校讎廣義·校勘編·附錄》,齊魯書社1998年出版。

《中國語文的反訓現象》,載於《廈門大學學報》,民國32年(1943)

《卜辭字例隅釋》,載於《嶺南學報》第7卷第2期,民國35年(1947)

《我對樸學大師孫仲容先生的認識》,載於浙江省圖書館《圖書展望》復刊第5期「孫仲容先生百年紀念專輯」,1947年10月;又見《文史周刊》第3期,1947年1月31日。

還有《誤文之種類及其孳乳》、《誤文之影響》、《叢書子目索引》、《漢語詞彙發展史》、《讀<文心雕龍講疏>》、《文選難字音釋》、《爾雅字源》等論文。

詩作欣賞

《飛雲渡》:「渡口日斜渡客喧,輕舟搖曳望江村;劃開白浪亞亞櫓,飛去黃雲滾滾源;高義千秋懷佛子,慈航萬古濟王孫;低回小立亭邊路,對此茫茫感正繁。」(飛雲渡位於瑞安飛雲江下游)

《登探花樓》:「探花何處所,我上探花樓。細雨牛蹄滑,微風鳥語柔。伊人空渺渺,吾恨自悠悠。試問飛雲浦,狂瀾何日休。」(探花樓今位於瑞安中學內)

附:陳中凡撰《李雁晴君(李笠)小傳》

李雁晴君小傳

君名笠,字雁晴,姓李氏,浙之溫州人。父世鴻,賃舂米市,所入僅足供饘(讀zhan——編選者注)粥。

笠賴戚黨貲助,就讀溫州中學(指瑞安中學——編選者注),無力備置課本,則手自繕寫,雖巨帙之西文通史及附圖表之理化生物,並摘其都凡,識其要旨。修業卒事,教讀家塾,與鄉之專長接,得聞緒論。耽心舊典,從識字始,治說文,溯源於殷商,著《殷契探釋》、《卜詞字例隅釋》、《文字學總凡》,時有創穫。

相關著作

由是治目錄,著《國學用書撰要》、《中國目錄學綱要》並《論編制中國目錄史之重要及其困難》。及於校勘,疏證段玉裁《論校書之難》,著《校勘學》。進而治群經,從《尚書》始,著《尚書偽古文斟注》,次及《毛詩》,著《讀詩隨筆》、《評丁以此<毛詩正讀>》。以治經必須明詞例,注釋俞樾《古書疑義舉例》,推之於古訓,著《正確認識古典文的詞義》、《中國語文中的反訓》、《誤文之原因》、《誤文之影響》、《誤文之偽裝》及《誤文之種類與其孳乳》,多所闡發,足補俞、劉諸氏之所未備。探究詞彙,著《漢語詞彙發展史》,窮原溯委,卓然成一家言。

旁及諸子,讀王先慎《韓非子集解》,著《札記》,讀孫詒讓《墨子閒話》,著《校補》並《墨辨止義辨》,見稱耆宿。終致力於乙部,讀《太史公書》,著《史記訂補》、《敘例》、《訂補二續》、《訂補之餘》、《史記札余》。更據上列五書,增益修正,成《廣史記訂補》若干卷。餘力及於文藝,擬編《中國文學史》未就而病卒,逐輟業。

相關經歷

歷任中山、中州、廈門、武漢、暨南、中央、南開、復旦各大學教授,深得諸生推重。並以樸學著海內,為人亦樸厚忠貞,識者無不起敬。居平不善持論,每臨講席,操溫州語,訥訥如不出諸其口。遇事則堅定不移,在武漢大學,以左袒聞一多忤當局,即拂袖去。在暨南大學,值「五·二O」諸生反內戰,手草宣言,譴責國民黨,群小不見容,立去職。其耿介多類此,先民所謂「木訥近仁」者非歟?茲不備著,著其學行之犖犖者。

以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卒於復旦大學,距生於一八九四年一月,享年六十有九。配黃氏,子繼漢、女繼芬,能讀父書。次子繼延、三子繼朗,服務工程界雲。

(作者陳中凡是李笠在中央大學任教時的好友,該文原載於《瑞安文史資料》第三輯,1985年9月;後載於《古典文獻研究》第三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


【玉海風】鄉賢遺珠-李笠詩詞選

李笠(1894-1962),字雁晴,原名作孚,字岳臣(一作鶴臣),瑞安城關人。歷任中山大學、中州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教授,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等。著有《三訂國學用書撰要》、《墨子間詁校補》等40多部。


秋 江

木落滄江靜,蒹葭夕照邊。 白鷗羣戲水,皓鶴獨飛仙。 月冷風拖練,天高露壓煙。 我憐清骨相,朗誦洛神篇。


曉 行

曉風吹客程,飛雁比人輕。 霧斂山爭出,林深鳥競鳴。 牧兒憐小犢,浣婦喜新晴。 一角孤帆外,遙聞喚渡聲。


二月廿七日雷雨之夜作

烽火頻三載,天涯似故園。 驕雷驚蠖屈,凍雨洗梨痕。 煮夢燈偏淡,消愁酒未溫。 五星今獻瑞,佇看復中原。


別桂平


夜別潯州地,淒涼若野僧。

洗愁唯有酒,煎慮忽無燈。

故事聽流火,征途怵履冰。

蘿松留後約,清夢繞行滕。


題林葭蕃暨大校景


寇退歸來別建陽,未忘弦誦舊門牆。

煙霞兩袖攜難得,留取丹青半面妝。


烏衣巷

舊事商量業已非,烏衣深巷夕陽西。

可憐柳絮千堆雪,不踏弓鞋踏馬蹄。


詠無字古碑

古石千年沒草蓬,低徊猶想古人風。 留碑何必留文字,功在無言不語中。


斗母閣

霓裳罷舞萃英髦,弦誦空山且自豪。 還似紫霞溫舊夢,一床秋月聽江濤。


讀桃花扇傳奇


美人血淚灑春紗,開出南朝薄命花。

舞榭歌樓亡國恨,至今衰柳有棲鴉。


過河內

紅樓映水綠楊扶,差似吾家西子湖。 故國戈鋌方擾攘,鄰邦車馬正歡娛。 同文楹貼昭留壁,作態銅駝猛負隅。 珍重頭顱須榷稅,中原倘信此情無。


人 日


中庭煎餅漾輕煙,開到仙蓂第七天。 彩燕鏤時風似剪,銀蟾照處月初弦。 梅花點額描宮樣,竹葉澆胸赴醉筵。 此日原為人攬揆,草堂春色正芊綿。


風中楊柳


如絲如縷瘦堪驚,燕跌鶯翻體態輕。 搖曳綠煙迷晚照,婆娑殘月度寒更。 顛狂成性腰難折,離別關心首自傾。 怪底封姨相妒甚,滿庭飛絮若為情。


雨後桃花


浴罷臨風體態柔,胭脂紅褪帶煙愁。 花原薄命悲飄泊,水本無情任去留。 自別劉晨多淚眼,重瞻崔護只低頭。 此陵新濯霞如錦,怕向漁郎話舊遊。


燈下飛蛾


匆匆何事往來忙,幾度俳徊烈燄旁。 蠟即有花難入采,蟲雖似蝶卻貪光。 不知失足釵難剔,每到焦頭飛尚狂。 撩亂小窗寒燭影,讀書聲輟撲倉皇。


丙戌除夕次韻和思鶴翁江門還穗之什(取其一)


四度羊城聽臘鼓,時艱還着舊儒冠。

頻添祿粟廉官綏,度年烽煙多士寒。

破碎河山紛未已,淒涼風雨夜將闌。

卜居何事依囂市,且喜東山近謝安。


臨江吊卓忠毅


孤嶼青青郁莽蒼,遙知忠毅舊祠堂。 千年碧血江山改,一代貞魂草木芳。 養士數朝誰砥柱,徙封只語見肝腸。 茫茫雲海公何處,無限蒼波卷夕陽。


謝靈運草堂


一州如斗詔頻催,塊壘難消酒百杯。

畢竟孤臣思遠引,漫言天子不憐才。

遊仙試逐飛鴻去,掛席空探海月回。

留得樓台池館在,亂鴉斜日野花開。


感 懷

消息天涯一雁通,投荒垂老感無窮。

羊城舊夢層樓杳,燕市悲歌畫角終。

但見冤禽鍾戾氣,誰堪驄馬紹雄風。

兵凶自昔誅戎首,且任斜陽剎那紅。


次韻報歐陽懷岳留別


亂中弦誦破愁環,客路襟塵半夏蠻。

輸子詞壇宗魯直,起予別語話廬山。

四年困學斗能紀,十月郊遊興未慳。

此去虔州聊養望,五車猶盼載書還。


踏莎行· 題謝雋人女士《扶荔詞集》


詠雪門庭,賭茶才調,璇閨斗韻嫻詩教。難忘舊事鷺江湄,河渠秘籍勤讎校。   別路驪歌,戰雲隱豹,乍驚良覿閩西繳。十年刮目看何如?新詞扶荔春山陗。[2]

參考資料

  1. 李笠,個人簡歷網,2018-10-11
  2. 【玉海風】鄉賢遺珠-李笠詩詞選,360doc個人圖書館,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