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匡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匡漢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出生 1940年
上海寶山
國籍 中國
母校 北京大學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楊匡漢,筆名企吳,出生於1940年,上海寶山人。195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6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曾任內蒙古日報社記者、編輯[1]內蒙古大學中文系教師。現任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負責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3],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1957年開始發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戰士與詩人郭小川》(合作)、《艾青傳論》(合作)、《詩美的奧秘》、《繆斯的空間》、《創作構思》、《詩美的積澱與選擇》、《漁陽三疊》、《中國新詩學》等,並主編《揚子江與阿里山的對話》、《中國現代詩論》、《共和國文學五十年》、《中國文化中的台灣文學》、《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經驗》、《中國當代文學》等。作品曾獲獎多項。

編著作品

戰士與詩人郭小川(合著),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年10月

我和詩(合著),花城出版社1983年6月

開放文叢(10冊),花城出版社,1986-1987

新世紀文叢(10冊),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開卷叢書(24冊),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梁實秋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6月

台灣地區文學透視(合著),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

華人女作家與成名作·香港卷,台海出版社1999年1月

驚鴻一瞥:文學中國:1949~1999,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90年代文學觀察叢書(10冊),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詩探索·2004年·春秋卷,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5月

中國新詩萃(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2月

學術論文

建國三十年新詩漫評,社會科學戰線,1979年 03期

序跋的學問,讀書,1980年 12期

艾青詩歌藝術風格散論,文學評論,1980年 04期

他和光的隊伍一起前進--艾青初探,社會科學戰線,1980年 04期

歌唱在八十年代第一個春天--評一九八○年詩歌創作,詩探索,1981年 03期

略論境界,電影評介,1982年 02期

新美的詩領着我們一同西行--張志民和他的《西行剪影》,新疆社會科學,1982年 04期

在摩托艇上拾到的詩(二首),體育博覽,1982年 02期

獨標真愫,上海文學,1982年 01期

他們的詩曾經是血液--評《白色花》,文學評論,1982年 05期

略論艾青的創作道路及其貢獻--《艾青傳論》末章,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 01期

詩風當隨時代變--與友人書,山東文學,1982年 11期

美即充實,山花,1982年 08期

堅持電影創作的現實主義方向,當代文壇,1983年 05期

詩美的崇高感,文學評論,1983年 04期

李瑛的感情投影系統,文藝研究,1984年 02期

兼得於英雄花與含羞草之美者--論聞捷的抒情短章,當代作家評論,1984年 02期

楊匡漢
  楊匡漢教授

關於當代文學研究方法的更新問題,社會科學戰線 ,1984年 02期

繆斯的空間:一個詩學原理,文藝研究,1985年 05期

向光點凝聚--與友人書,詩探索,1985年 01期

批評:線性-雙向-系統,山花,1985年 08期

從封閉走向開放--略談當代文學的研究方法問題,文史哲,1986年 01期

論詩歌的時空轉換,文藝理論研究,1986年 06期

智力的系統性--新詩學探索之一,文藝爭鳴,1986年 05期

在詩與美的領域中探索--讀《詩美藝術》,讀書,1986年 02期

當代詩學筆記之一--主體的超越意識,上海文學,1986年 11期

中國新時期的詩美流向,文學評論,1986年 03期

多維的空間感--新詩學斷想,當代文壇,1987年 01期

略論詩化語界的生成--當代詩學筆記之一,江西社會科學,1987年 05期

智力的功能--新詩學探索之一,文藝評論,1987年 03期

詩人琴弦上的Sonnet變奏--《屠岸十四行詩》讀後,讀書,1987年 12期

論詩人的宇宙意識,社會科學戰線 ,1987年 01期

閱讀理解試題的設計與評價,高等建築教育,1988年 03期

抒情詩的審美深化--詩性論之一,煙臺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 01期

時代詩情與精神價值,文學自由談,1988年 03期

論情感體驗的形式,當代文壇,1990年 03期

論詩語的多義性--詩學筆記之一,文藝研究,1990年 02期

賞詩二題,名作欣賞,1990年 01期

意象的能動型式--詩學筆記之一,文藝理論研究,1990年 02期

智慧的生長--詩學筆記之一,文藝爭鳴,1990年 05期

小說陌生化向度的勘探--當代文學潮流研究之一,當代作家評論,1990年 02期

彈性語言--詩學筆記之一,文學評論,1990年 01期

意象如是說--詩學筆記之一,社會科學戰線,1990年 02期

詩性形象本體的變異--詩學筆記之一,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91年 01期

唐山流寓話巢痕--試論台灣當代文學的中國人文精神,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1年 02期

填海者說--此岸與彼岸的通航之一,文藝爭鳴,1991年 05期

智慧的痛苦與歡樂,讀書,1991年 08期

台灣當代文學的中國人文精神,開放時代,1991年 06期

地之子的歌吟--為"1991·艾青作品國際研討會"而作,當代文壇,1992年 02期

飛鳥猶知戀故林--論台灣當代文學中的中國文學母題,文藝研究,1992年 05期

散文之樹常綠--《台灣散文鑑賞辭典》序,名作欣賞,1992年 04期

後現代:台灣與大陸文學態勢,文學自由談,1992年 04期

尋找共同的家園--此岸與彼岸的通航之二,文藝爭鳴,1992年 01期

遙望齊州九點煙--此岸與彼岸的通航之三,文藝爭鳴,1992年 04期

楊匡漢
  楊匡漢教授

淚神與海韻--詩學漫記,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 01期

藝術的時間--此岸與彼岸的藝術匯通之一,社會科學戰線,1992年 01期

時空的共享--關于海峽兩岸詩歌整合性研究的思考,當代文壇,1993年 06期

台港文學二題,理論與創作,1993年 06期

朦朧與後朦朧的詩與思--新時期詩歌潮流觀察之一,當代作家評論,1993年 05期

意象、表象、意境辨章--詩學心裁之一,文藝理論研究,1993年 06期

現代主義影響與新時期文學─-當代文學潮流觀察之一,江西社會科學,1994年 08期

現代主義影響與新時期文學──當代文學潮流觀察之一(續),江西社會科學,1994年09期

形上的馳騁--關於詩性接受的札記,詩探索,1994年1期

在多重空間裡沉潛與運思──中國當代文學科建設進言,文學評論,1995年 04期

清音獨遠(在香港市政局公共圖書館的講演,1995年8月),詩探索,1995年 04期

於和合中孜孜以求--談曉雪的詩論,大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 02期

從語言角度去研究"文革"文學,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 01期

玉樹臨風 我觀華文文學,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6年 02期

礁石依然站在這裡--紀念艾青的逝世,詩探索,1996年 03期

詩性智慧的生長--詩學筆記之一,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年 05期

華文文學五人談,南方文壇,1997年 05期

九十年代中國文學風景線,南方文壇,1997年 06期

熱帶韻林:生存者呼喚至深者--馬華詩歌的精神投向及藝術呈現,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7年 04期

菡萏照人--漫談當今現代詩的純化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7年5月

"遊子文學"與放逐情懷,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98年 06期

現代主義在台灣地區,社會科學戰線,1998年 01期

深化香港文學研究之我見,廣東社會科學,1998年 01期

和而不同──序《新時期文學熱門話題》,文藝評論,1998年 01期

滄桑共斟酌--關於共和國文學,文學評論,1999年 05期

文化的驛站--香港與內地藝文關聯的一個側面,文藝研究,1999年 02期;廣東社會科學,1999年 01期

學術語境中的香港文學研究,東南學術,1999年 06期;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 02期

八千里路雲月文心依舊──關於現代性追求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若干思考,樂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 01期

澳門的文化價值與建設運作,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9年 03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9年04期

走近真實的郭小川,開放時代,2000年 03期;南方文壇,2000年3期;中國圖書評論 2000年 04期

史筆與論難──讀《中國新詩流變論》兼及新詩史的寫作問題,江漢論壇,2001年 06期

楊匡漢
楊匡漢

悲歡交集的詩季,廊坊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 03期

以大智慧傳達人類真實的聲音,詩探索,2001年 21期

受動者的智慧,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 05期

坐看千島起雲帆,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年 04期

推薦賈平凹《秦腔》,語文建設,2003年 05期

對接傳統--為國際詩人筆會而作,詩探索,2003年 21期

我的大中國文學觀,廣東社會科學,2003年 06期

學術共此時--中國第十三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總結髮言,華文文學,2004年 06期

分合之緣--兼論海峽兩岸詩歌的整體動態平衡,中國文化研究,1994年 02期;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 01期

走過一個文學世紀(上),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 01期

走過一個文學世紀(下),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 02期

"共和國文學"縱橫談--楊匡漢先生訪談錄,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 05期

更添波浪向人間--《詹澈詩選》漫評,文藝爭鳴,2005年 06期

生活在幸福的時代,兒童音樂,2006年 01期

當代詩歌:人文性資源與本土化策略,詩探索,2006年 01期;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 03期

互動詩學筆記,山花,2007年 01期

母語尷尬,《人民日報》2007年2月9日

攝魂之地的文學追問--讀張直心《邊地夢尋》,《中國圖書評論》 2007年 03期

參考來源

  1. 中國社科院楊匡漢先生為文學院師生作報告 ,陝西理工大學, 2012-11-12
  2. 楊匡漢 ,豆瓣網
  3. 楊匡漢 , 名人簡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