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官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官磷(象棋特級大師)
出生 1925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棋手

楊官磷(1925-2008)

廣東省東莞縣鳳崗鎮人,中國近代著名象棋專家,象棋特級大師。

楊官磷因其布局精緻,棋風詭異,在棋壇上有「魔叔」的美名。[1]

人物簡介

楊官磷,別名:魔叔;1925年出生在廣東省東莞縣鳳崗鎮;

6歲時以善弈知名鄉里,10歲被鄉鄰稱為「鄉下棋王」,

1956年獲得首屆全國象棋賽的冠軍寶座,成為新中國第一位象棋全國冠軍;

1959年獲得第一屆全運會象棋賽冠軍;

1977年代表廣東隊首次奪得全國象棋團體冠軍;

1982年被授予國家第一批象棋特級大師稱號;

1984年開始從事教練員工作,並培養出呂欽、許銀川、莊玉庭等象棋國手。

2008年1月4日18時30分因結腸癌晚期在廣州病逝,享年83歲。

人物傳奇

楊官磷的出現,在象棋壇上創造了空前的奇蹟,他是中國自有象棋歷史以來,成就最大的棋人。

為什麼說楊官磷創造的奇蹟是「空前」的呢?第一,他沒有師承,棋藝完全是靠天才加上毅力,這在象棋名手中實在不可多得。而自己學棋,能達到他那樣爐火純青、前無古人的境界,更是自古以來,只此一人而已!

掃蕩群雄 保持不敗第二個更大的「奇蹟」是,以往的象棋名手雖多,但卻沒有一個人能保持不敗的紀錄。原來象棋之道,相生相剋,各家各派,出手不同,甲能勝乙,乙能勝丙,甲卻未必能勝丙。例如以前的國手「七省棋王」周德裕,和盧輝公私對弈,每戰皆勝,但卻在公開賽中,慘敗於董文淵。但董文淵卻又從未勝過盧輝一局。因此要評論一流名手的等第,實在很難。過去的國手也只是在總的成績上超邁群雄,而並非能掃蕩群雄的。

可是楊官磷自一九五一年成名以後,遍游南北,大小數千戰,與各方名手角逐,從未失敗,真可說是所向無敵,戰績輝煌。而且古代的國手,或因交通不便,或因地方割據,或因保名避戰,很少能與國中所有高手一一較量的。而大陸今日,南北一家,各方名手,此來彼往,楊官磷和國中有名氣的棋人,幾乎都對過局。所以楊官磷之稱為國手,才是真正的國手,他的境遇,也是過去的國手所夢想不到的。

鋒芒不露,大智若愚 楊官磷是廣東東莞人,拙於言辭,長于思考,從外表看來,他像誠樸的「鄉下人」,智慧的光芒,並不炫露;但他卻正是「大智若愚」,以樸實無華的作風,潛心研究,一步一步走到了光輝的頂點。

他是一個小商人之子,自幼就喜歡下棋,常和鄉人對弈,年紀很輕,就獲得了「東莞棋王」的稱號。可是,東莞棋風雖盛,到底缺乏一流好手,那時他自己也不知道,若拿全國性的象棋水平做標準,他自己能達到什麼境界。

正是因此,他不滿足於只作一個縣份的棋王,於是興起了「問鼎中原」之念,像古代傳說中的武師,技成之後就背起黃包袱遊學四方,江湖較技,以求精益求精。他背的「黃包袱」是楸枰三十二子,他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廣州。

廣州在近二三十年中,是全國象棋水準最高的城市,其中藏龍臥虎,能者頗多。他初出茅廬,自然還未能登峰造極,因此和名手對弈,初期還是負多勝少。但廣州的棋壇老將,「華南四大天王」中碩果僅存的盧輝,已經看出了他的天賦,當時就對人說:「楊君的棋藝,現在雖遜於我,但將來一定超越老夫。」盧老前輩的話,現在是完全說中了。

擊敗盧李 奠定地位一九五零年,香港舉辦港、穗,澳三角象棋賽,他從東莞出來參加,那時他的棋藝雖已有了提高,但和第一流名手的功力,距離尚遠,在象棋圈裡,也還沒有什麼聲名。他感到天才必須輔以學力,無師必須覓師,他所覓的「師」乃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棋譜。他在香港這段期間,曾閉門修煉,排拆古今名譜,研究高手對局,終於豁然貫通,而且修正了不少古譜的錯誤。這時他功力大進,已躋進一流之列了。就在那年,香港的象棋會舉辦了一次會員賽,他擊敗盧輝的高足李志海而獲得了冠軍,自此奠定了他在棋壇的地位。

可是他在香港那段期間,卻又是最鬱郁不得志的時期。他的好友王蘭友曾敘述他那段時期的生活道:「在香港靠象棋吃飯實在不易,他沒有圓滑的交際本領,又沒有那些有錢有閒的人在後面捧場,儘管他棋下得好,但找口飯吃,有時也成問題。於是他窮了,三番五次的,想在修頓球場擺棋攤來找生活。」在香港修頓球場的棋攤,那是失意的職業棋人的「出路」,做的是五角一元的「生意」,有時還要喝西北風。生活是夠悲慘的。幸好,他的天才不該被這樣埋沒,朋友們告訴他在大陸藝人受到優待的事實,告訴他凡有一技之長都有發展的事實,於是他辭別了香港,回到了他那古老的但又是年輕的國家,在新的社會中,將他的棋藝獻給大眾。現在他週遊南北,在各大城市公開表演,所至都受歡迎。他不但不用憂慮生活,而且獲得以前棋人所不能獲得的尊重。

南黃北周 冶成國手他是一九五一年回到廣州的,回去後不久就參加在上海舉行的華東華南區際賽,榮獲冠軍。第二年和華南另一名手陳松順聯袂北上,與上海、漢口北京各地名手較量,從未輸過一局,震驚了整個棋國。棋壇好手都認為他的棋藝,超妙穩健,兩俱有之,已熔「南黃北周」(黃松軒與周德裕)於一爐,而且有凌駕之勢。

楊官磷登上國手的寶座,這不是容易的,大陸的高手很多,每人都有看家本領,要保持不敗紀錄,那非但要有自己獨到的心得,而且得通曉各家各派之長。有如唐代的玄奘大師,在印度那爛陀寺講經論道,折服全印高僧,非但要精通大乘佛法,而且得熟習七十二派小乘諸宗一樣。

楊官磷的輝煌戰史,紙不勝書,這裡只舉出他幾次重要的戰役,也可看到他的驚人技業,和成功之不易幸至。

幾番猛戰,名傳遐邇 一、三敗陳松順。陳松順是華南「棋怪」鍾珍的首徒,鍾珍的棋陰險毒辣是出了名的。當年「華南四大天王」之首的黃松軒以中炮夾馬、大刀闊斧的攻勢見長,但一對鍾珍,卻毫無辦法(據說新式象棋開局法中,屏風馬對當頭炮的炮二進一抵禦攻方過河車的着法,便是鍾珍首創的)。陳松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深沉善變,盡得師門心法,而綿密精煉更勝乃師。陳在抗戰期間,走遍湘、桂、黔、滇,未逢敵手,又曾參加穗、港、澳埠際賽,獲個人長勝將軍。解放後,遠遊上海、南京,亦所至告捷。當時楊官磷也正是北征載譽歸來,於是在一九五三年夏,兩雄相遇,在廣州嶺南文物宮舉行十局大賽,賽程經過,非常緊湊,結果楊官磷勝四負三和三負,多勝一局。一九五四年與五五年,楊陳又分別在廣州、上海作十局大賽,結果也是楊官磷獲勝。

二、擊敗董文淵何順安。董文淵飲譽棋壇二十餘年,未滿二十歲,即擊敗當時的國手「七省棋王」周德裕,震撼棋壇。楊官磷初到香港時,也曾敗給董文淵一局。但自一九五二年楊成名之後,楊董先後比賽數十局,都是楊官磷獲勝。尤其最近在武漢之戰,楊更是大捷,在八局對賽中,董僅勝一局。何順安是華東一流高手,成名在董文淵之後,但攻殺凌厲,卻在董上。他在去冬今春,曾先後打敗陳松順、李義庭、朱劍秋等高手,於是在今夏挾戰勝群雄之威,在上海和楊官磷作十局大賽,結果楊五勝五和,又以壓倒之勢大勝。

七雄之爭 一人稱霸 三、七雄奪鼎,保持長勝。廣州是全國象棋高手最多的城市,今年春嶺南文物宮主辦「七雄奪鼎賽」。七雄乃:楊官磷、陳松順、盧輝、袁天成、覃劍秋、朱德源、陳鴻鈞,都是棋壇上頂尖兒的人物。結果楊官磷雄據擂台,任由六雄輪流攻打,又保持了不敗的紀錄,奪得銀鼎。

四、戰勝李義庭。李義庭是最近兩年最突出的棋手,前年在上海棋壇出現時,年方十六歲,就擊敗朱劍秋、侯玉山,迫和陳松順、董文淵、何順安等名手,當時楊官磷和他對弈四局,也是比對成和。今年春他到廣州比賽,又擊敗陳松順,聲名更著,有「棋壇慧星」之稱。但最後碰到楊官磷,卻以四和二負見敗。其後幾次公私對弈,也是楊官磷占勝。楊官磷初遇李義庭時,大抵因摸不住對方家數,才被對方戰成平手。其後,楊官磷每戰都采緊密纏打的對殺戰略,李義庭究輸在欠缺經驗,走對攻局就不是楊官磷的對手了。

人物成就

闡揚弈藝 大有功勞除掉這幾場重要的戰役外,其他名手如謝俠遜(以前有「棋壇總司令」之稱)、寶國柱(華東棋壇名宿)、林奕仙(棋壇老將,一九三一年曾代表華東至香港比賽,有「中炮大王」之稱)、羅天揚(李義庭之師,湖北名宿)、朱劍秋(與周德裕、董文淵並稱「揚州三劍客」)等,也都先後敗在楊官磷之手。

楊官磷不但實戰的成績極其輝煌,而且對弈藝的闡揚,也有很大貢獻。例如在布局法上創新式五六炮開局法,獨成一家;對古譜拆法的錯誤,如五七炮棄車局、當頭炮棄馬陷車局等,都有所糾正,詳列著法,真可說是「探古人未載之秘,窮古人未得之源」。

論局著書 句句精闢象棋自歷代演變,而成為今日的中國象棋,在民間流行的普遍,遠超於任何娛樂。千餘年來,名手輩出,但論成就之大與際遇之佳,楊官磷都是第一人。照中國今日棋風之盛,我們有理由相信「後有來者」,但「後來者」卻必須吸取前人的經驗,因此對「前無古人」的楊官磷棋藝,實在是每個有志於學象棋的人,都該研究的。所以楊官磷《棋國爭雄錄》的出版,可說是棋壇的一大喜訊。

布局分析

楊官磷可以說是中國象棋第一人。在象棋界,他居功甚偉,著述彌豐,是對新中國象棋事業發展最有貢獻的人之一。在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象棋是三教九流之外的江湖之術,不登大雅之堂。楊官磷生於 1925年,是廣東省東莞縣鳳崗鎮人。十幾歲時,楊官磷在家鄉一帶已經遠近無敵手了。據武俠小說家,也是象棋評論家的梁羽生著文說,楊官磷是中國自有象棋以來成就最大的棋人前輩。為什麼這樣說呢?第一,他沒有師承,高超的棋藝全靠天才加毅力,在名手中不可多得;第二,他曾一度掃蕩群雄。1951 年楊官磷在棋壇上成名?在上海獲華東、華南區際賽冠軍?以後,遍游大江南北,身歷數千戰而所向披靡。梁羽生描寫楊官磷時說他,"拙於言辭,長于思考,從外表看來,他像誠樸的'鄉下人',智慧的光芒,並不炫露;但他已是'大智若愚',以樸實無華的作風,潛心研究,一步步走到了光輝的頂點。"!文中所說的光輝的頂點,其中之一是 1956 年 12 月在首都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象棋錦標賽上,楊官磷獲得了新中國的第一個象棋冠軍,這也是中國象棋史上的第一個冠軍。此後,楊官磷又獲 1957 年和 1959 年的象棋冠軍。1999年 9 月,在建國 50 周年之際,楊官磷、胡榮華和呂欽同時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新中國棋壇十大傑出人物"象棋界三人,這也是對楊官磷從一個走江湖的民間棋手到人民的功勳運動員的最大肯定。楊官磷功勳卓著,他對中國象棋運動的發展和推動,功不可沒。他成名以後,著書立說,編寫象棋雜誌,為青年人講解象棋,又培養出像呂欽、許銀川、莊玉庭這樣的象棋國手,他的功績將永載中國象棋史冊。楊官磷有過硬的象棋基本功,他的布局精緻,運籌帷幄十分高超,中局更為巧妙,到了殘局階段,楊官磷更以細膩和神鬼莫測的玄機著稱,因此研究楊官 的布局和戰術,自是提高象棋技藝的不可或缺的課程。本書作者根據孫志偉、劉海亭編著的《楊官磷精彩對局集》中的 150局實戰對局,作出勝局與和局的隨機抽樣分析,並製成了圖表 5,現試歸納分析如後。

其他類中包括各種冷僻的布局若干種,其他類:!先手包括:五六炮對屏風馬、順炮橫車對直車、五六炮對反宮馬各 2 局;列手炮、中炮對左炮封車、仙人指路對進馬、中炮對鴛鴦炮各 1 局;"後手包括:中炮對拐角馬、仕角炮對挺卒各 2 局;過宮炮對左中炮、飛相對右過宮炮、飛相對右中炮、仙人指路對還中炮各 1局。。在圖表 5 中,我們可以看出楊官磷的實踐布局有兩大特點,一是布局種類少,全圖表僅為 10種外加其他類,而在種類已相當少的布局中,楊官磷還有三種只有先手布局而無後手用同類方法應對的記錄。楊官磷最擅長的是中炮對屏風馬,先手布局 34 局,占 150 局總局數的 22.67% ;後手布局 38局,占 150 局總局數的 25.3% 。由此可見,楊官磷中炮對屏風馬布局先後手相加為 47.97% ,幾乎達到總局數的一半了。當然,這也說明了中炮對屏風馬對局是象棋對弈中最重要的攻防布局手段。楊官磷布局中占第二位的是順炮直車對橫車,這種布局在我們前邊已經分析過的四位象棋頂尖高手中,都不占重要地位。由此亦可以看出楊官磷活躍在棋壇的時代,其流行布局時尚之一斑。楊官磷實戰布局中占第三位的中炮對反宮馬,其先手為10 局,占總局數的 6.67% ;後手對局無。這說明,在楊官 的對手中,選擇後手反宮馬的尚有一定的比例,但對楊官 來說,無此後手對局,說明楊官磷不喜歡用反宮馬對付中炮。反之,他更喜歡用屏風馬對付先手中炮這一常用布局模式。在圖表 5 中,五七炮對屏風馬和仙人指路對卒底炮,分別降至第六和第七位,而且後手對局也比先手對局多,說明了楊官磷在執後手布局時,也有自己的偏愛。總之,楊官磷的布局方法種類明顯地少於前述諸人,除其他類之外,僅為 10種,說明楊官磷更偏愛中炮對屏風馬,而且其後手對局還多於先手對局,更說明了屏風馬在對抗中炮攻擊型布局時的重要意義。

經典戰役

戰役一:米高美舞廳激戰「華東三虎」

1952年秋,楊官璘遠征上海。此時「華東三虎」之首董文淵正在米高美舞廳擺下擂台,但應對楊官璘時可就力不從心了,最後被楊官璘打下了擂台。

董文淵輸棋後,自然不甘心,於是便邀集了客居在滬的一些弈林高手,決心和楊官璘見個高低。這些高手中有湖北羅天揚、浙江林弈仙,以及何順安、朱劍秋(另外兩虎)、陳榮棠,宋義山、周慰兀等。他們輪番攻擂,激烈的擂台賽使米高美舞廳頓時熱鬧起來。攻打楊官璘的擂台時,先由華東棋壇第三條好漢朱劍秋任主將,帶領着董齊亮等一班人馬出陣。

朱劍秋,揚州人氏,曾挾技遍游西南各省,頗負盛名。朱劍秋這次攻打楊官璘的擂台,自然憋足了勁。其中有一盤棋,從下午2時一直下到次日凌晨2時,長達12個小時,兩人連飯都顧不上吃,足見酣斗之激烈。經過12局的對弈,楊官璘以5勝2負5和的優勢獲勝。

緊接着,「棋壇怪傑」何順安與楊官璘接上了火,先賽三場,何順安很快便敗下陣來。第二局兩人僅對弈了18個回合,何順安因身體欠佳,只好中途停賽。楊官璘見狀對何順安說:「這局棋可算封棋,將棋局保留一段時間,直到你康復後再續弈。」

董文淵見「華東三虎」中的兩員大將俱已敗下陣來,便親自登場。棋枰旁,兩人時而托腮沉思,時而落子如飛,開始幾局,互有勝負,比分咬得很緊,隨着對局的增加,楊官璘逼得董文淵節節後退,最後敗下陣來。

戰役二:群英會力挫北方三俠

1954年上海擂台賽是中國象棋史上的一次群英會,擂台賽從4月一直進行到9月,全國各地的弈林高手紛紛奔赴上海,上海棋戰烽火連天。

北方棋壇元老級人物天津龐靄庭,得知楊官璘在上海擺設擂台的消息後,決定前往一會。於是他約請馬國梁、馬寬一同南下。首先登台與楊官璘交手的是馬國梁。他是北方攻殺派風格的代表人物,與楊官璘一共對弈8盤,結果馬國梁以7負1和大敗。緊接着,馬寬也被楊官璘擊敗。這樣兩位馬姓高手雙雙落敗,被稱之為「雙馬失蹄」。

在北方棋手中,老將龐靄庭幾十年飲譽棋壇,曾與張德魁齊名。他久經戰陣,技藝老練,時年已近70歲,鬚髮皆白,但人老雄心在。攻擂戰中,他與楊官璘下了兩局棋。第一局龐靄庭用中炮巡河炮直車攻打楊官磷的屏風馬,可惜開局不久便被楊官璘反先.之後再也沒有翻過手來,很快丟失城池,第二局,他雖竭盡全力,但也只下了盤和棋。

戰役三:巧破飛相局智擒侯玉山

對於楊官璘來說,當時北方棋壇最難對付的棋手莫過於北京名將侯玉山。這次擂台賽,兩人約定賽10局。楊官璘先聲奪人,勝了第一局。侯玉山毫不示弱,馬上扳回了一局。此後的6局,侯玉山採取了極其穩健的戰術,儘管楊官璘把那「銼功」、「抽絲功」等幾般武藝都施展出來,可始終無法取勝,皆成和棋。 怎樣才能在最後的兩局棋中戰勝侯玉山呢?楊官璘在認真思索着,當他把對弈過的8局棋全部拆解完後,終於發現了一個問題。原來,侯玉山對布局雖然不太講究,卻獨對飛相局有所偏愛,這就好比武林高手中的獨門暗器一樣,飛相局就是侯玉山的拿手好戲。在對弈過的8局棋中,凡是侯玉山執先手時,大都用飛相局。這—夜,楊官璘沒合眼,他在研究破陣之法要大破侯玉山的飛相局。

第九局是侯玉山先手,他果然又走了飛相局,結果讓楊官璘「準備了個正着」。在一個看似平穩的局面下,楊官璘採用3、5兩路炮猛攻的戰術,一舉打亂了侯玉山的陣腳,繼而乘機揮卒疾進,終於破城擒王。

第十局開局不久,侯玉山便捋了捋衣袖,鼓起餘勇,調動子力向楊官璘發動猛烈的進攻,可是在楊官璘天衣無縫的防守面前,雙方還是走成了和棋。楊官璘最終以2勝7和1負的成績險勝。

逝世

2008年1月4日18時30分中國棋壇元戎、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磷,因結腸癌晚期在廣州病逝,享年83歲。

社會評價

在中國象棋史上,楊官璘的功績是卓著的,在他身後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腳印。楊官璘的出現,在象棋壇上創造了空前的奇蹟,他是中國自有象棋歷史以來,成就最大的棋人。——《棋壇宗師楊官磷》

楊官璘是中國象棋的『一代宗師』。他對象棋的執著追求,刻苦鑽研,成為新中國第一位象棋全國冠軍,開創了一個『楊官璘時代』。楊官璘的不幸病逝,是中國象棋界的重大損失。——上海市象棋協會主席胡榮華

在棋界,我最尊重的棋手就是老楊。尤其佩服他的為人和人品。他有棋手的骨氣和傲氣,一生甘於平淡,不隨波逐流,很有生活原則。——河北象棋特級大師劉殿中

楊老可以說是棋界的代表人物,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著述和出版了很多象棋書籍,使廣大棋迷獲益匪淺。——湖北象棋特級大師柳大華

大師德藝雙馨,一生執着追求,是我們棋手的楷模。——廣東象棋特級大師許銀川

大師最讓人佩服的是他的敬業精神,在他的生命中,一輩子除了棋還是棋。論勤奮程度,在我所認識的棋手中無人能出其右。——廣東象棋特級大師呂欽

生涯數據

闡揚弈藝

楊官璘不但實戰的成績極其輝煌,而且對弈藝的闡揚,也有很大貢獻。例如在布局法上創新式五六炮開局法,獨成一家;對古譜拆法的錯誤,如五七炮棄車局、當頭炮棄馬陷車局等,都有所糾正,詳列著法,真可說是「探古人未載之秘,窮古人未得之源」。著有《棋國爭雄錄》、《弈林新編》、《弈林精華》等。在《棋國爭雄錄》中,楊官璘將他與各方名手的對局,以及其他一流名手的對局,兼收並蓄,集取精英,詳加評釋,句句精闢,固可供讀者揣摩,俾熟習各派大師的著法。

培養人才

楊官磷1959年始任廣東象棋隊教練兼棋隊負責人,帶領廣東隊在全國比賽中拿下三次冠軍。80年代退休後為了能讓廣東的女子象棋也成長起來,1988年回廣東隊指導。他每周二準時去廣東隊,為女棋手們當陪練。如果有事無法前往,他一定會先打電話「請假」。 呂欽許銀川趙國榮陶漢明於幼華李來群柳大華徐天紅洪智莊玉庭黃子君黃玉瑩趙鑫鑫等象棋國手是楊官璘培養的。[2]

人物紀念

相關詩句

《象棋國手楊官璘》

梁羽生

不辭北戰與南征,三十英年有霸名。

心血而今收筆底,可從一卷識楸抨。[3]

《觀第四屆楊官璘杯象棋賽》

棋國凝眸望至尊,

峨眉新月破浮雲。

錢塘潮湧俊才出,

信手驚雷震乾坤。

《嶺南棋壇龍虎鬥》

珠江獨自盈輕舟,

虎鬥龍爭尚未休。

想是澄波泛靈感,

棋壇佳話至今留。

楊官璘杯公開賽

作為國內唯一一個以全國首位象棋全國冠軍命名的全國性象棋賽事,由楊官璘出生地鳳崗鎮政府創辦於2004年的「楊官璘杯」全國象棋公開賽號稱象棋「世界盃」,該賽事每兩年舉辦一屆。這項始於2004年的年輕賽事的參賽規模和賽事規格不斷提升,比賽人數從第一屆的160多人,到第二屆180多人,第三屆由中國象棋協會主辦後,參賽棋手人數更是激增到240多人。楊官璘杯象棋大賽已經在全國並逐漸在國際上打響了名號。賽式首次採用讓國內業餘棋手與頂尖棋手同場分組競技,還接納了海外組國際棋手,為象棋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後備力量。

歷屆「楊官璘杯」全國象棋公開賽前三名名單

第一屆 2004.10 公開組 汪洋 蔣川 趙汝權

第二屆 2006.10 公開組 趙鑫鑫 汪洋 蔣川

第三屆 2008.11 專業組 蔣川 洪智 趙鑫鑫

公開組 金松 鄭一泓 謝巋

海外組 趙汝權 阮成保 牟海勤

第四屆 2010.09 專業組 趙鑫鑫 蔣川 王天一

公開組 鄭惟桐 張學潮 黃竹風

海外組 黃學謙 翁德強 黃俊銘

女子組 王琳娜 唐丹 趙冠芳

第五屆 2012.09 專業組 洪智 汪洋 趙鑫鑫

公開組 姚洪新 張申宏 趙瑋

海外組 梁達民 吳震熙 陳振傑

女子組 唐丹 尤穎欽 陳麗淳

楊官璘象棋館

2009年8月17日,中國象棋協會將全國第一個「象棋之鄉」的榮譽正式授予東莞市鳳崗鎮。鳳崗體育館內,當地棋手訓練比賽所用的場館被命名為「楊官璘象棋館」,鎮內居民主要休閒場所的園龍山公園內興建了資料完備的「楊官璘紀念展室」,詳細地記錄了棋聖與家鄉的點點滴滴。

楊官璘象棋廣場

2008年,鳳崗鎮還投入400萬元興建了全國第一個象棋主題廣場——「楊官璘象棋廣場」。楊官璘象棋廣場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開放式象棋廣場。4500多平方米的廣場上,以當年楊官璘曾破解過的經典殘局為背景,在廣場四周的休閒綠地及樹木之間加裝了石台凳和50多個石棋盤,能容納200多人同時對弈,方便群眾以棋會友。[4] ,西側豎立着一個高3.88米的楊官璘銅像。象棋廣場內還將建有專業的象棋練習場,並引進各類象棋培訓班,可作為東莞市東南區域一個象棋培訓基地。從春節開始,該鎮相關部門將廣邀全鎮乃至全國各地的象棋高手,每周在楊官璘象棋廣場舉行擂台賽。[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