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杭州城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杭州城牆
圖片來自getit01

杭州城牆杭州古代的城牆。杭州城牆現已無存,僅留有鳳山水門一處遺蹟。[1]

關於杭州的十大古城門,有這樣一曲民謠:

武林門外魚擔兒,艮山門外絲籃兒,鳳山門外跑馬兒,清泰門外鹽擔兒,望江門外菜擔兒,候潮門外酒罈兒,清波門外柴擔兒,涌金門外划船兒,錢塘門外香籃兒,慶春門外糞擔兒。 滄海桑田,昔日起重要作用的城門多數已湮沒,取而代之的是古城門遺址的石碑。

歷史

杭州最早的築城歷史為隋朝時期。杭州城牆在南宋時期達到頂峰,為了抵禦金兵入侵,首都臨安當時大量修建城牆[2]

元代以前,杭州有十三旱門(東城樓有便門、候潮門、保安門、新開門、崇新門、東青門、艮山門;南城樓有嘉會門;北城樓有餘杭門;西城樓有錢湖門、清波門、豐豫門、錢塘門[2]),五個水門(保安、南水、北水、天宗、餘杭[2])。

元代時期禁止修建城牆,杭州的21座城牆毀壞了很多,變成了13座[2]

明朝以來,杭城已固定為十個城門,杭曲民謠有:「百官(武林)門外魚擔兒,壩子(艮山)門外絲籃兒,正陽(鳳山)門外跑馬兒,螺螄(清泰)門外鹽擔兒,草橋(望江)門外菜擔兒,候潮門外酒罈兒,清波門外柴擔兒,涌金門外划船兒,錢塘門外香籃兒,太平(慶春)門外糞擔兒。」[3]

1913年,政府為了修路將許多城門和城牆拆除,原址均立有古城門石碑。1958年,慶春門附近的最後一段城牆拆除,杭州城牆不復存在。

十大主城門

依順時針排列如下:

[3][4]

南宋城門

杭州城牆達到頂峰,是在趙構到杭州建立南宋王朝的時候。當時大量修建城牆,目的當然是為了保命,抵禦金兵入侵。趙構剛來杭州那會,還特別窮,只能把皇宮定在鳳凰山上,一來這裡風景不錯,二來這是當時杭州的制高點,方便他控制全城。趙構完全是省錢省力的做法,沿用早些朝代的皇宮遺址修築,整個皇宮內城只有三個城門:和寧門、東華門和西華門。如今,在萬松書院這一帶還能找到當時城牆的遺蹟。 杭州作為當時的首都,人口倍增,於是只好把城區往外擴張。杭州外城的城牆共有旱城門13座、水城門5座。旱城門的東城樓有便門、候潮門、保安門、新開門、崇新門、東青門、艮山門;南面的城樓有嘉會門;北面的城樓有餘杭門;西面有錢湖門、清波門、豐豫門、錢塘門。此外的水門五座,分別為保安、南水、北水、天宗、餘杭。為何要特別修建水門呢?「既出於關防的需要,也是城內生活用水、水利灌溉和舟船交通之需。杭州古時的河道就是通過水門穿越出城的。」負責給古城牆布展的風雅頌揚文化傳播集團的工作人員解釋道。 明朝有了如今的十門

南宋亡後,元朝明文規定禁止修建城牆,杭州的21座城牆毀壞了很多。到了元代末年,軍閥張士誠占領了杭州,於是更換和廢除了一些城門,杭州的城門變成了13座:清波門、涌金門、錢塘門、餘杭門、和寧門、清平門、天崇門、北新門、艮山門、慶春門、清泰門、永昌門、候潮門。 後來自明朝起,杭州城門名稱又有了更改:清波門、涌金門、錢塘門、候潮門、艮山門、慶春門、清泰門,這7個城門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和寧門、清平門、天崇門改為了鳳山門;餘杭門改稱武林門,因關外有「北關夜市」,也被稱為北關門;永昌門因在附近有草橋,也被稱為草橋門,後因「永昌」為李自成號,此處又是觀賞錢江潮的佳地,故改稱「望江門」。 「改名後的這幾個城門一直沿用到了如今,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杭州十門。」

城門拆除

光緒年間,滬杭鐵路從東城牆穿城而過,清泰門城牆被拆毀,接着武林門、鳳山門也因築路而拆除。民國之初,也因建設之需,錢塘、涌金、清波等門拆毀,納西湖與城市為一體,修築湖濱路、延齡路馬路。1959年,因建環城東路,最後一段城牆被拆除。

參考文獻

  1. 杭州有座「鳳山水城門」
  2. 2.0 2.1 2.2 2.3 消失的杭州古城牆. 浙江日報. 2008年2月22日. 
  3. 3.0 3.1 杭州十大古城門. 5ilog.com. 2001-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4. 存檔副本. [2012-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