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莒島燈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莒島燈塔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地理教室,無國界

基本資料

類別    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公告    1988年

別稱    東犬、東莒島燈塔

位置    閩江口外馬祖列島南方

興建者   英國伯明罕強斯兄弟燈塔公司

主管機關  交通部航港局

東莒島燈塔[1] 又稱東犬燈塔東莒燈塔,是一座位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福正村東犬山的花崗石燈塔。東莒島燈塔位處閩江口外馬祖列島南方,與馬祖列島北方的東湧燈塔同為進出福州馬尾的主要航標。東莒島燈塔已被指定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是目前臺閩地區古蹟中離臺灣島最遠的二級古蹟。[2]

歷史

東犬即光緒時東莒島的舊稱,由於東犬島正當航道關隘,加以山勢高聳,是以兼具設燈塔的環境與必要性。清朝同治十一年(西元1872年),清廷鴉片戰爭戰敗,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後,東南沿海商港洋船匯集,但因為沿海港澳曲折,礁石密佈,亟需新式的助航設施,以便於辨別福州方位[3][2]。其後根據咸豐八年(1858年)英法聯軍戰敗之後的「天津條約」與「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中有關於助航設施建設的規定,更確定了東南沿岸日後建設新式的助航設施。然而當時由於太平天國未平,捻亂又起,且外患頻仍,因而延至同治二年(1863年)羅伯特·赫德受命成為海關總稅務司後,方於同治八年(1869年)至九年(1870年)間開始了首批新式燈塔的建造。同治十年(1871年)至十一年(1872年)在臺灣海峽與東南沿海繼續興建第二批的新式燈塔,而東犬燈塔即為此時期的產物[2]。同治11年(1872年)開始興建,同治13年(1875年)落成[4]。東莒島燈塔於1988年(民國77年)被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3]

燈塔結構

  • 東莒島燈塔由英國伯明罕強斯兄弟燈塔工程建造有限公司Chance Brothers(Chance Brothers and Co. Limited, LighthouseEngineerstructors, Birmingham)興建,耗時三年完成,為早期的石造洋式燈塔,樓高四層,由塔身、塔燈、塔頂三部份組成。
  • 塔身為圓形石造,牆厚99公分,座身向上微縮[5],塔頂與塔身的比例約為2比3,塔身趨於直筒狀,入口為中國拱式門卷,牆身開設方形窗,塔頂與塔身間的修護平台,以挑簷石層層挑出,再用石灰漿抹出裝飾性的線腳。原有的基地呈長方形,長約184公尺,寬約61.5公尺,總面積約11,316平方公平方公尺。
  • 1978年中華民國國防部因戰備需要,拆除西南角圍牆約50公尺。連接燈塔與辦公室的草地上,築有一道長達30公尺的白色防風矮牆,是因為東犬燈塔位處高地,風勢強勁,為了避免守燈人手上的煤油燈被風吹襲,才特地築起[3]
  • 由塔頂風標至地面高度為19.5公尺。塔身內部樓高為三層,高10.66公尺。在臺閩地區現存的洋式燈塔中,是第一座以花崗石材建造的燈塔[4]
  • 原本內部的燈器採用二燈蕊多孔油燈,後來改為白熱石油氣燈,同樣為英國伯明罕強斯兄弟燈塔公司的製品[5]
  • 燈塔光源經過蚌型水晶透鏡折射後,光程可遠達16.7浬(約31公里)[3]

外部連結

視頻

東莒島燈塔

參考資料

  1. 同塔一命 張維倫守護東莒島燈塔,公視新聞網,2019年8月6日
  2. 2.0 2.1 2.2 東犬燈塔.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3. 3.0 3.1 3.2 3.3 東犬燈塔. 馬祖國家風景區全球資訊網. [2014-07-21] (Chinese (Taiwan)). 
  4. 4.0 4.1 東莒島燈塔. 交通部航港局. 2014-07-07 [2014-07-21] (Chinese (Taiwan)). 
  5. 5.0 5.1 二級古蹟:東莒燈塔. 莒光鄉公所. [2014-07-21] (Chinese (Taiwan)).